词条 | 稀疏蜈蚣藻 |
释义 | 分类信息中文名称 稀疏蜈蚣藻 拉丁名称 Grateloupia sparsa 英文名称 \\ 地方名称 \\ 中文门名 红藻门 拉文门名 RHODOPHYTA 中文纲名 真红藻纲 拉文纲名 Florideophyceae 中文目名 隐丝藻目 拉文目名 CRYPTONEMIALES 中文科名 海膜科 拉文科名 HALYMENIACEAE 中文属名 蜈蚣藻属 拉文属名 Grateloupia C.Agardh 地理分布 中国的台湾和广东。日本、韩国 形态特征藻体丛生,深紫红色.干燥时带黑色,高10㎝以上,宽3~5cm,细带状,披针形,基部渐细成为短柄,固着器圆盘状,上部渐细,末端成为尖细形。成熟藻体可分裂成数个小裂叶,表面变粗糙。藻体横切面观:厚度为400~560μm,由皮层与髓部组成。皮层厚度为120~ 140μm,由12~13层细胞组成。小裂片的表皮层细胞一般为3~4个球形或稍圆形细胞。成熟藻体的表皮细胞为长椭圆形或长形,顶细胞长约5~14μm,宽5~6μm。内皮层细胞为不规则形或多角形.长约10~30μm,宽10一15μm。具有星状细胞。中央髓丝纵定或错综交织,长约20~50μm,宽约3~5μm 。雌配子体的果胞枝枝丛与辅助细胞枝枝丛皆由内皮层细胞产生。果胞枝枝丛主枝由10~11个细胞组成,果胞枝为2个细胞,即果胞与下位细胞,前者末端有一条细长的受精丝,后者侧面常产生3~5个细胞组成侧丝。辅助细胞枝枝丛主枝由8~12个以上的细胞组成,辅助细胞较大,为圆球状,染色较深。囊果形成过程与一般蜈蚣藻类相似。成熟囊果半球形,直径200~400μm,基部的枝丛残余髓丝成网状向上围绕着囊果。 生活习性生长在中、低潮带的岩石上或沙砾上。一般在2~3月间成熟。 繁殖习性 \\ 产地 \\ 分布分类 海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