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蠙山 |
释义 | 蠙山是掘港的古名. 掘港之地名来历,说法不一。一曰古掘港地处海滨,少港口,人称“缺港”,又以缺字不雅(或曰为权者所忌),故名掘港。又一曰唐人李承筑捍海堰,天降大雨,内河水涨而不得出,遂掘堰放水,海潮至辄复筑之,循环往复,遂名掘港。掘港亦名蠙山,蠙者,蛼蛾也。蛼蛾即今所谓文蛤,滩涂贝类之一种,壳有花纹,味奇鲜,乡人好之,食毕弃壳于海滨,堆积如山,遂名蠙山。 掘港地名初见于唐,日本僧人园仁有《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载有“掘港庭沿海村”,“村内有国清寺”,又曰“闻道扬州掘港难过”,时为唐开成三年(公元838年)。国清寺,掘港名刹,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屹立千年不倒而毁于文革,今虽复建,然亦一大憾事也。黄海中古有沙洲名扶海洲,其东段即为今掘港之地,秦汉先民于此捕鱼烧盐。南北朝时,沙洲与陆地相连,遂成今之陆地。 民间又传贞观年间薛仁贵跨海征东,扎营于掘港,掘港东营西井内遗有薛仁贵宝剑一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