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山古城址 |
释义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郑州市北郊23公里处邙岭余脉上。 1983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92年河南省首届考古钻探领队培训班在此作小面积发掘,1993~1995年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在此进行了连续3年的发掘。揭露面积已达4700平方米,共清理房基120余座,窖穴、灰坑1600余座,灰沟20多条,墓葬200余座,瓮棺130座,出土大批陶、石、骨器等人工制品及兽骨、种子等动植物遗骸。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发现和确认了仰韶时代晚期夯土建筑城垣。西山古城址的平面略近于圆形,西墙残存约60米,北墙西段自西北角向东北方向延伸,长约60米,中段向东圆缓而折,略向外弧凸,长约120米,东段再折而东南,与西北角形状略同,残长约50米。城墙现存高度保存最好的约3米,宽约5~6米,城墙拐角处加宽至约8米。城墙的建筑采用先进的方块板筑法,基底较宽,向上则逐级内收,形成一级级台阶。西山遗址的文化遗存按前后顺序发展可分为三期:第一期遗存约相当于后岗一期文化时期,遗迹及遗物较少;第二期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存最为丰富;第三期则为仰韶文化晚期的秦王寨类型。西山古城正是始建于此期早段,废弃于此期晚段,其绝对年代距今5300~4800年。对研究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