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便门古城墙遗址 |
释义 | 西便门古城墙遗址,位于北京市西二环路南端。长200米,1988年修复。墙上建有门楼,东边建有列岛,占地4.7万平方米。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西便门明城墙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西便门是明、清时期都城的外城七门之一,它位于现在西二环路南端的两高架桥之间。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因蒙古骑兵数次南侵,加之城外关厢居民日渐增多,因此便在京城四周开始修筑外城。后因财力不济,只修了环抱南郊的一段,设永定门等5门,使京师城垣呈“凸”字形。后与外城东北、西北两隅与内城连接处附近各辟一朝北的城门,规制较简陋,门楼通高仅11米,分别称东便门和西便门。嘉靖四十三年补修外城及其7门,此时在西便门增筑了直径长31米的半圆形瓮城,加固其东侧内外城连接处的城墙垛口,疏浚城门外的护城河道,同时在城门以东修筑一座3孔水门,使玉泉山在附近顺利分流注入通惠河。清代又在瓮城上修筑宽9米、高4.7米的小型箭楼。1949年后城楼被拆除。1966年修建地铁时将附近城墙拆除。1988年市政府将紧靠城楼东侧残存的195米内城墙予以整修,并在外城相接处修复了城楼,同时保留了7处断面遗迹。 目前的西便门已不仅仅只是一个遗址,它如今已经演化成为了北京的地片名,如今的西便门是泛指西便门外大街交会处及西便门东街与广安门北滨河路附近的地区。西便门的“明城墙遗址”虽然改造成为了一个小公园,但是去那里游览的人好像并不多,而且在登城口处还成为了一个类似工厂的工作场地。但是由于大部分人看到这个城墙时大都是在二环的公路上,看到的只是一段城墙和一座小型的箭楼,所以也很少有人能够有机会向下看,因此也见不到这个“深埋”在登城口处的工作场地。 交通路线:在市区内乘坐9、44、47路长椿街下车即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