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干旱半干旱农业研究中心 |
释义 | 基本概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干旱半干旱农业研究中心于1979年开始筹建,1980年经原农牧渔业部批准,列入我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粮农组织签署的“加强农业教育”项目,接受部分资助,正式开展活动。1983年4月,又将干旱半干旱农业研究中心列入世界银行第二期农业教育科研项目分项目贷款,进行重点资助。经过近四年的组建工作,干旱半干旱农业研究中心已具雏形,并与国内同类研究单位建立了学术联系,受到普遍重视。1985年4月1日,原农牧渔业部正式批准干旱半干旱农业研究中心的建制和人员编制,并定名为“西北农业大学干旱半干旱研究中心”,成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旱区农业研究机构。1993年农业部审查后再次发文同意继续保留该机构。 发展历程在干旱半干旱农业研究中心机构和实验室的基础上,1993年农业部批准建立“旱地农业重点实验室”,依托西北农业大学。1996年、1999年两次均通过农业部评估验收。2002年根据农业部指示,和“农业水土工程”实验室合并组建“旱区农业节水重点开放实验室”。下设旱地农业、环境生态、水分生理、节水灌溉、作物营养与调控、农村能源利用、情报资料7个研究室。目前,实验室已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富有一定特色的研究实体。 研究方向研究中心以旱区水分高效利用、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研究方向,进行旱地农业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注重应用研究,推广旱地农业新技术。研究内容包括:抗旱作物育种和抗旱生理、旱区作物耕作与栽培、旱区土壤培肥和旱区农业增产技术、生态环境及农牧结合技术和病虫防治技术研究;重视旱区水土保持和土壤沙化监测与防治、干旱气象规律和中低产田改良与区域综合治理研究、旱区节水农业理论与水分调控技术、高效节水可调微灌技术、农田土壤水分运行规律与潜力开发、干旱胁迫下作物生理生态与土壤水分、养分循环机制及其调控的研究;集水、节水农业技术、旱区农业生产配套农机具研究与开发;旱区农村能源开发及综合利用研究;加强旱区生态农业技术、地域资源优势开发及产业化研究。 运行机制中心是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依托,其主要领导成员由专家推荐、学校任命。实行学校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全面负责研究中心科研、行政、人事、财务等工作。下设的各个研究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完成中心主任所布置的各项工作,并对本研究室的工作全面负责。各个研究课题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其课题的人员组成及管理办法实行承包、切块等方法。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实行“专管共用”制度;研究工作人员采用聘任制,并且要严格进行考核。 合作交流实验室面向国内外开放,科研课题内引外联全方位开放,按照研究工作的需要,有计划的发展专职研究人员,聘请校内外兼职和客座人员(实验室现聘请客座研究人员12人,分设10个专业),实行跨国界、跨单位、跨学科的联合与合作,积极创造条件,吸收国内外科学家和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到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共同推动我国旱地农业研究工作的发展。①依托攻关项目;②依托基金项目;③依托外援与国际合作项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