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物证论:从物证技术学层面及诉讼法学的视角
释义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4月1日)

丛书名: 法律科学文库

平装: 24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00121871, 730012187X

条形码: 9787300121871

尺寸: 22.6 x 16.8 x 1.4 cm

重量: 422 g

作者简介

李学军,女,出生于武汉。先后就读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法学院,分别获理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曾于湖北省公安专科学校任教两年(含在湖北省监利县公安局锻炼半年)。1991年硕士毕业后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任教。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证据学研究所副所长。2005-2006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一年。

主要研究领域:物证技术学、证据法学、刑事诉讼法学。

主要兼职:中国人民大学物证技术鉴定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物证技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地石律师事务所律师。主编、参编若干专著、专刊,如《美国刑事诉讼规则》、《物证技术学(第3版)》、《简明证据法学》、《证据学论坛》等;主译、参译《漂移的证据法》、《刑事证据大全》等;公开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如《美国传闻证据规则的里程碑式变革》、《预断排除法则若干问题浅析》、《侦查机关强制采取物证比对样本的必要性及合法化路径研究》等。

内容简介

《物证论:从物证技术学层面及诉讼法学的视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普通的物品或痕迹最终发展为物证,不仅要历经众多法律程序,而且往往还需要物证技术的介入。《物证论:从物证技术学层面及诉讼法学的视角》即以物证作为核心研究对象,从技术和法律两个维度入手,探讨了普通物品或痕迹转型为物证以及物证鉴定结论时,所面临的各种技术和法律问题。《物证论:从物证技术学层面及诉讼法学的视角》第1、2章探讨了物证和物证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作用。第3、4章引进并评价了对断离体物证及其鉴定有深刻影响的物质可分性原理,对已有90年历史并一直指导着我们发现、提取物证的物质交换原理进行了再思考,并讨论了同一认定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对实务的指导意义。第5章提出,在发现、收集、保管物证时,应从技术和法律两方面关注物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合法性。第6章简要介绍了物证鉴定的概念、种类和基本程。序,着重分析了现行法律规定在物证鉴定启动方面的得失、成败,以及如何确保物证鉴定的技术.性和中立性。第7章论述了物证鉴定的质量干预问题,以期通过一定路径和措施确保诉讼中的物证鉴定结论真实、可靠。第8章就物证及其鉴定结论接受质证、认证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在充分考虑物证及其鉴定结论特点的基础上,认为我国的诉讼程序还应进一步改革、完善,否则将不利于物证及其鉴定结论的质证、认证。

目录

第1章 物证的界说

1.1 物证的概念和特点

1.2 物证的作用和分类

第2章 物证技术

2.1 物证技术的概念和种类

2.2 物证技术简要史

第3章 物证技术中的物质可分性原理和物质交换原理

3.1 物质的可分性原理

3.2 物质交换原理

第4章 物证技术中的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

4.1 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的概念

4.2 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的根据和条件

4.3 同一认定、种属认定与概率

第5章 物证的发现、收集和保管

5.1 物证的发现、收集和保管的概述

5.2 物证的发现、收集和保管的法律问题

5.3 物证的发现、收集、保管的科学性及安全性

第6章 物证的鉴定

6.1 物证鉴定的概念、种类和基本程序

6.2 物证鉴定的启动、物证鉴定主体的资质与官方色彩

第7章 物证鉴定的质量干预

7.1 对物证鉴定予以质量干预的必要性

7.2 物证鉴定质量干预的路径及措施

7.3 我国物证鉴定质量干预的现状及管见

第8章 物证及其鉴定结论的质证和认证

8.1 物证及其鉴定结论质证和认证的必要性

8.2 物证及其鉴定结论的质证

8.3 物证及其鉴定结论的认证

附录:专家证人小贴士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9: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