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王
释义

基本词义

词语注音

五王: wǔ wáng ㄨˇ ㄨㄤˊ

词语解释

(1).指 唐明皇 兄弟 让皇帝 宪 、 惠庄太子 撝 、 惠文太子 范 、 惠宣太子 业 、 隋王 隆悌 。 唐 《依御史温飞卿华清宫二十二韵》:“五王更入帐,七贵迭封侯。” 明 高启 《唐宫》诗:“五王宴罢皆归院,大被空闲一夜凉。”《醒世恒言·三孝亷让产立高名》:“﹝明皇 ﹞有五个兄弟,皆封王爵,时号五王。”参见“ 五王帐 ”。

(2).指 唐 代 张柬之 、 敬晖 、 崔玄暐 、袁恕己 、 桓彦范 。 武后 周 天授 五年 张柬之 等五人发动政变,重立 中宗 为帝,复国号 唐 ,以功皆封郡王。 唐 颜真卿 《宋开府碑》:“清宫问罪,事出五王。”参阅《新唐书·则天皇后纪》。

(3).复姓。《通志·氏族四》引 汉 应劭 《风俗通·姓氏》:“ 五王氏 , 齐 自 威 、 宣 、 湣 、 襄 至 建 五王,因以为氏。”

相关词语

五体投地 五丑 五心 五角星[形] 五时鸡 五保 五怖 五尺童子 五至 五类杂种 五根 五禽戏 五传弟子 五旅 五斗先生 五白 五房 五卅运动  一百五日 为五斗米折腰 四分五裂 连三跨五 七五三 狼牙山五壮士 二十五史 第五纵队 二五耦 重五 一五一十 起五更 恨五骂六 过破五 七策五成 下五旗 学富五车 三老五更

唐复国五王

张柬之

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汉族,唐朝襄州襄阳人。张柬之中进士后任清源丞。689年以贤良征试,擢为监察御史。后出任合州、蜀州刺史、荆州长史等职。狄仁杰向武则天推举之,武则天将其提升为洛州司马。不数日,狄仁杰再荐之,称其“可为宰相,非司马也。”遂得以升为秋官侍郎,过了一个时期,升位宰相。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与桓彦范、敬晖等乘武则天病发动政变,复辟唐朝国号。因功擢天官尚书,封汉阳郡公,后升为汉阳王。不久,张遭武三思排挤,被流放边疆。张柬之被流放陇州,气愤致死。

张柬之生于唐高祖武德八年,卒于中宗神龙二年,年八十二岁。少补太学生,涉猎经史,尤精三礼。为令狐德棻所重。永昌元年,(公元六八九年)以贤良召,对策第一。授监察御史,迁凤阁舍人。忤武后旨,出为合、蜀二州刺史。狄仁杰荐其有宰相才。武后召为司刑少卿,拜同平章事。诛张昌宗、张易之,复唐社稷,柬之首发其谋,以功封汉阳郡王。后为武三思所诬,流泷州,忧愤而卒。追谥文贞。柬之遂于学,有文数十篇,为集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

恢复李唐起端

自从武则天登上帝位之后,继承人问题就成了众人关心的焦点。如今,随着武则天的衰老,它又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虽然李氏子孙已经失去权势,但武氏子弟仍然没有确定的把握能够在武则天之后登上皇位,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毕竟还有李显和李旦两个昔日的皇帝存在。大臣们因此劝告武则天说,她应当将帝位传给儿子,这样在死后就可以和李治一起配享太庙,接受子孙后代的供奉。但如果将帝位传给武三思等人,境遇将会悲惨得多,因为在他看来,一个做了皇帝的侄子去供奉姑母的牌位是件不可想像的事情。

恢复李唐发展 大臣们的意见显然给了武则天很大触动,公元698年,在外多年的庐陵王李显被迎接回朝,重新立为太子。但她并没有急于定下继承人,而是继续维持这种模糊的局面,让政局不至于过早变得动荡。但与此同时,她也在悄然打击着一切关于继承人问题的猜测和流言。武家子弟会突然被免去官职,李旦的两名宠妃也被她下令杀死,其中一位正是日后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母。没有人能看清武则天的真实用意,她就这样不动声色地平衡着各方的势力,在局势依然不明朗的情况下,没有一方势力敢于轻举妄动。

恢复李唐经过 尽管许多事情表面看来还不明朗,但武则天一直在做着悄无声息的安排。公元696~697年,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在首领李尽忠、孙万荣的率领下起兵反叛,并自号“无上可汗”,这也是契丹历史上首位称可汗的人。这原本是一场小规模的叛乱,但武则天却意识到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时机,她大张旗鼓地平定叛乱,并命令武氏子弟参加这次讨伐。尽管大臣们认为这纯属小题大做,但武则天还是兴师动众,迅速调集大军进行征讨。后人认为此时的武则天已经开始担心身后武家子弟的归宿,她极力希望李武联合执政的格局能够尽量延续下去。一方面,她清醒地意识到,在她死后仍旧会是李氏皇族即位执掌天下,武氏政权很难延续;另一方面,她又希望武氏势力能够在她死后牢牢控制政局,不至于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她刻意将营州之乱事态扩大,希望能够藉此扩大武氏执掌兵权的势力范围,依旧在政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恢复李唐经过变化 晚年的武则天显得有些疲倦,她的注意力已经从政治事务上移开,转向因多年事务繁忙而被忽视的个人生活。这时两位名叫张易之和张昌宗的兄弟成为她生活中两位重要的人物,他们因容貌俊美而受到武则天的宠爱,许多投机者趁此机会对他们大加奉承,曾有人赞美张昌宗(六郎)的容貌如莲花一般俊美,但随即就有人反驳说,倘若表述为“莲花似六郎”会更加恰当,他因此得到了武则天的称许。这位曾经对政治拥有高度热情和惊人判断力的女皇如今显得极为慵懒,由于她表现出的对政事的懈怠和意兴阑珊,张氏兄弟借机逐渐掌握了对政事的处理权。他们的肆意横行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而他们的愚蠢也令武氏子弟和李氏皇族同时对他们充满厌恶,这几乎已经注定了他们在武则天失势后必然会遭到厄运的下场。

敬晖

敬晖,字仲晔,唐绛州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生卒年不详。曾获狄仁杰举荐。

任卫州刺史

敬晖20岁中明经举入仕,武则天圣历初年(698年),任卫州(今河南汲县)刺史。

敬晖到卫州任时值秋收时节,但官府却征集民工赶筑城池,防备突厥。敬晖见状当即对筑城的吏民说:“金汤非粟而不守,岂有弃收获而缮城郭哉?”随之将筑城民众罢散,此举深得当地吏民的称颂。

做京官 卫州任后,敬晖迁任夏官侍郎,并以该职身份出任泰州刺史。大足元年(701年),他又迁洛州长史。洛州为唐东京洛阳所在地,时武则天在此居住。不久,武则天幸长安,令敬晖为东京整留守(实主管全面工作)。敬晖任职以清廉善治著称,为此,武则天特下玺书慰劳,并赐物百段。长安三年(703年),敬晖拜封为中台右丞,加银青光禄大夫。

武则天晚年宠用张昌宗和张易之,从而在统治阶级内部酿成新的矛盾冲突。二张的问题成了武则天末年政治斗争的焦点,对立的两派毫不相让,反二张派最后结成一个政治团体,敬晖是其中主要成员之一。

中宗复辟 神龙元年(705年),敬晖迁转右羽林将军,这时武则天已82岁,身患重病,在这样情况下,敬晖伙同反二张的首要人物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暐、袁恕己等人,乘机诉诸武力,发动政变,推翻了武则天,拥载唐中宗复辟。事后,敬晖因诛二张功,擢升为侍中,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并赐爵平阳郡公,食实封五百户,不久,又进封齐国公。

中宗复辟二年后,武则天去世。敬晖又加实封至七百户。这时,敬晖上表奏请唐中宗降武氏诸王为公,从而引起武三思等人的怒恨。他们于是讽喻唐中宗封敬晖,张柬之等5人为郡王,并赐铁券,恕十死之罪,但却罢免了他们的政务,实为明尊暗降。

被武三思所害 当初敬晖等发动政变时,洛州长史薛季昶曾劝敬晖和张柬之一并诛除武三思,但敬晖与张柬之不听。政变之后,武三思固得到唐中宗和韦皇后的相助,得以把持朝政,祸患天下。时论认为这是敬晖等除恶未尽的结果。而敬晖此时权柄已失,受制于武三思,又无可奈何,常独自愤叹,以致弹指出血。武三思对敬晖等人恨之入骨,掌权后即指令曾被敬晖废黜的许州司功参军郑愔,捏造罪状,向唐中宗诬告敬晖等人。唐中宗本来昏暗,这时又受武三思和韦后愚弄,随即将敬珲和张柬之等人贬黜。其中敬晖出为崖州司马,不久,又改迁琼州,为周利贞所杀。唐睿宗即位以后,追封敬晖等“五王”官爵,赠敬晖为秦州都督,谥曰“肃愍”。到唐德宗建中初年(790年),又追赠太尉。

崔玄暐

崔玄暐,唐代博陵人。长安初(701年)为天官侍郎,历任凤阁侍郎、中书令,封博陵郡王。

崔玄暐为狄仁杰所提拔。长安四年(704),武则天派遣凤阁侍郎崔玄暐,沙门和尚法藏、文纲等前往法门寺,迎佛指舍利到洛阳供养。神龙元年(705),张柬之与崔玄暐、桓彦范、敬晖等乘武则天病发动政变。张柬之引杨元琰为右羽林将军,随后又任命敬晖、桓彦范、李湛为左右羽林将军;并说动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参加密谋,掌握守卫皇宫的北门禁军。神龙元年(705)正月,张柬之等率羽林兵五百余人,迎太子李显由玄武门入宫,恢复唐国号,为唐中宗。封张柬之为汉阳王、崔玄暐为博陵王、桓彦范为扶阳王、袁恕己为南阳王、敬晖为平阳王,称为五王。旋遭武三思排挤,武三思以五大臣诬陷韦后为由,通过唐中宗颁布诏令,将五大臣流放。崔玄暐被流放到白川(今西博白县);张柬之被流放到襄州(今湖北襄樊),气愤致死;桓彦范被流放到贵州(广西贵县),遭杖杀而死;敬晖被流放到崖州(海南岛海口东南),被谋害身亡;袁恕已被流放到环州(广河池东北),被逼至发疯,后遭击杀而死。崔玄暐弟崔升,官至尚书左丞;暐子崔琚,颇有文名;孙崔涣,官至御史大夫;曾孙崔郢,为监察御史。

袁恕己

袁恕己(?~706)唐朝永静军人。沧州东光人。长安中,历司刑少卿,预诛二张,又从相王统南衙兵,备非常,以功为中书侍郎,进中书令,封南阳郡王。后贬死环州。武则天称帝期间,袁恕己仕累司刑少卿、知相王府司马。唐长安四年(704)武则天病重,袁恕己同宰相张柬之等乘机发动兵变,诛杀武后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废周国号,迎唐中宗李显复位。袁因功右迁中书侍郎,封南阳郡公。袁恕已为官刚直廉洁。中宗之女安乐公主怂恿家奴强抢良家女子,袁恕己支持刑部将恶奴逮捕归案。安乐公主大怒,到中宗处告状,中宗下了一道放人手诏,袁恕己竟不奉诏,据理力争,终于说服中宗,遂将恶奴斩首。大臣杨务廉因巧于营建宫殿楼台而被提升。袁恐中宗沉溺于奢侈游乐而不思国事,数次弹劾“杨务廉位居九卿,不以治国安邦之策进于帝,而专事营造宫殿宛囿以媚上,不予贬谪,皇恩厚德就不能昭示天下”中宗遂贬杨务廉为陵州刺史,晋升袁为中书令。韦皇后勾结武三思等一般佞臣,排除异己。袁恕己被贬为窦州司马,后流放环州,武三思复使其同党周利贞假皇帝之命逼杀之,袁含恨而死。睿宗景云元年(710)袁恕己得以平反昭雪。玄宗初年被追谥为贞烈。德宗建中初年加赠太子太傅。

诗作

袁善诗文,惜遗作多散失。今仅存《咏屏风》诗一首。

咏屏风 袁恕己

绮阁云霞满,芳林草树新。

鸟惊疑欲曙,花笑不关春。

山对弹琴客,溪留垂钓人。

请看车马客,行处有风尘。

桓彦范

桓彦范(653年—706年)字士则,唐代润州丹阳人(《旧唐书》作润州曲阿人 。此从《新唐书》)。生于唐高宗永徽四年,卒于唐中宗神龙二年,年五十四岁。为人慷慨俊爽。少以门荫调补右翊卫,寻擢御史大夫,累迁中丞。长安中,(703年左右)为司刑少卿,屡疏请昭雪寃滥。张柬之将诛张易之等,引与定策,以为羽林将军,属以禁兵。中宗复位,以为侍中,执正敢言。未几,为武三思所谗,罢政,加特进,封扶阳郡王。寻出为濠州刺史。三思复诬其谋逆,谪徙岭外,矫制杀之。彦范著有文集三卷,《两唐书志》传于世。

其祖父桓法嗣曾任弘文馆学士。因家世关系桓彦范被调补为右翊卫。宰相狄仁杰赏识其才,推荐给武则天,累迁官为御史中丞。

武后病重,宰相张柬之谋诛张氏兄弟,桓彦范、崔玄暐、敬晖等参与策划。后诛张昌宗、张易之,迎唐中宗复位。他看唐中宗懦弱,大权由韦皇后与男宠武三思等人掌握,又上书唐中宗,劝其勿大权旁落。唐中宗不听。于是武三思集团与桓彦范等结下仇恨,武三思以五大臣诬陷韦后为由,通过唐中宗颁布诏令,将五大臣流放边疆。彦范流放贵州(今广西贵县)。据《旧唐书.桓彦范传》记载,武三思派周利贞逮捕桓彦范,“乃令左右执缚,曳于竹槎之上,肉尽至骨,然后杖杀。”

最初诛张氏兄弟时,洛州长史薛季昶向张柬之、敬晖说:“二凶虽除,产、禄犹在,去草不去根,终当复生。”,彦范不欲广杀,曰:“大事已定,彼犹机上肉耳,夫何能为!所诛已多,不可复益也。”季昶叹曰:“吾不知死所矣!”后来桓彦范被武三思所害。

新唐书《桓彦范传》

桓彦范,字士则,润州丹阳人。以门荫调右翊卫,迁司卫主簿。狄仁杰曰:“君之才,当自光大 ,毋恤于初。”厚为礼。寻擢监察御史,迁累中丞。

长安中,为司刑少卿。张昌宗引妖人迎占,言计不轨。宋璟请穷治其奸,武后以昌宗尝自归,不许。彦范谏曰:“昌宗谬横恩,苞祸心,亻意测天命,皇神降怒,自擿其咎。推原厥情,盖防事暴之日得引首以免,未败则候时为逆。此凶诡之臣,营惑圣心。既自归露,而尚与妖人祈福禳解,则果于必成,初无悔意。今而宥之,诚恐昌宗自谓应运,天下浩然从之。父在,子称尊为逆子;君在,臣图位为逆臣。逆而不诛,社稷惧亡。请付三司考治。”不纳。时内史李峤等屡奏:“往为酷吏破家者,请皆宥雪。”依违未从。彦范复上言:“自文明后得罪,惟扬、豫、博三州不免,它可悉赦。”疏十上,卒见听。尝曰:“大理,人命所县,不可便辞诡合以自免。”

张柬之将诛易之等,引与定策。于是,以彦范、敬晖为左、右羽林将军,属以禁兵。时中宗每北门起居,因得谒陈秘计。神龙元年正月,彦范、晖率羽林兵与将军李湛、李多祚、杨元琰、薛思行等千骑五百人讨贼。令湛、多祚就东宫迎中宗至玄武门,彦范等斩关入,士皆鼓噪,时武后处迎仙宫之集仙殿,斩易之等庑下。后闻变而起,见中宗曰:“乃汝耶?竖子诛,可还宫。”彦范进曰:“太子今不可以归!往天皇弃群臣,以爱子托陛下。今久居东宫,群臣思天皇之德,不血刃,清内难,此天意人事归李氏。臣等谨奉天意,惟陛下传位,万世不绝,天下之幸。”后乃卧,不复言。明日,中宗复位,以彦范为侍中,封谯郡公,赐实封五百户。

上书戒帝曰:

《诗》以《关雎》为始,言后妃者人伦之本,治乱之端也。故舜之兴以皇、英,而周之兴以任、姒。桀奔南巢,祸阶末嬉;鲁桓灭国,惑始齐姜。伏见陛下临朝视政,皇后必施帷殿上,预闻政事。臣愚谓古王者谋及妇人,皆破国亡身,倾辀继路。且以阴乘阳,违天也;以妇凌夫,违人也。违天不祥,违人不义。故《书》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易》曰:“无攸遂,在中馈。”言妇人不得预外政也。伏愿上以社稷为重,令皇后无居正殿,干外朝,深居宫掖,修阴教以辅佐天子。

又道路籍籍,皆云胡僧慧范托浮屠法,诡惑后妃,出入禁奥,渎挠朝政。陛下尝轻骑微服,数幸其居,上下污慢,君臣亏替。臣谓兴化致治以康乂国家者,繇进善而弃恶。孔子曰:“执左道以乱政者杀,假鬼神以危人者杀。”今慧范乱政危人者也,不急诛,且有变。除恶务本,愿早裁之。

帝孱昏,狃左右,不能有所省纳。

俄墨敕以方士郑普思为秘书监,叶静能为国子祭酒。彦范执不可,帝曰:“要已用之,不可止。”彦范曰:“陛下始复位,制诏:‘军国皆用贞观故事。’贞观时,以魏征、虞世南、颜师古为监,以孔颖达为祭酒,如普思等方伎猥下,安足继踪前烈。臣恐物议谓陛下官不择才,以天秩加私爱。”不从。

时武三思以迁太后衔恚,虑不利诸武,而韦后雅为帝宠畏,且三思与蒸乱,由是朋谗奇中。未几,罢彦范等政事。五月,加特进,封扶阳郡王,赐姓韦,同后属籍,锡金银、锦绣,皆以铁券恕十死,令朝朔望。寻出为洺州刺史,改濠州。王同皎谋诛三思,事泄,三思诬彦范等同逆,阴令许州司功参军郑愔上变。乃贬彦范泷州司马,敬晖崖州司马,袁恕己窦州司马,崔玄?白州司马,张柬之新州司马,悉夺勋封。三思又疏韦后隐秽,榜于道,请废之。帝震怒,三思猥曰:“此殆彦范辈为。”命御史大夫李承嘉鞫状,物色其人。承嘉即奏:“彦范、晖、柬之、恕己、玄?暴讪摇变,内托废后,而实危君。人臣无将,当伏诛。”诏有司议罪。大理丞李朝隐执奏:“彦范等未讯即诛,恐为雠家诬蔑,请遣御史按实。”卿裴谈请即诛斩,家籍没。帝业尝许以不死,遂流瀼州,禁锢终身,子弟年十六以上谪徙岭外。擢承嘉金紫光禄大夫、襄武郡公,后又赐彩五百段、锦被一。进谈刑部尚书,而贬朝隐。三思又讽节愍太子请夷彦范等三族,帝不从。三思虑五人者且复用,乃纳崔湜计,遣周利贞矫制杀之。利贞至贵州,逢彦范,即缚曳竹槎上,肉尽,杖杀之,年五十四。

睿宗即位,彦范等并追复官爵,赐实封二百户,还其子孙,谥曰忠烈。开元六年,诏与晖、玄?、柬之、恕己勤劳王家,皆配享中宗庙庭。建中三年,复赠彦范为司徒,晖太尉,玄?太子太师,柬之司徒,恕己太子太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0: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