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四三人行 |
释义 | 图书信息五四三人行作 者: 石钟扬 著 出 版 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1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224092127 所属分类: 图书 >> 传记 >> 中国政治人物 定价:¥38.00 内容简介五四,一个大师辈出、思潮激荡、各领风骚的时代。从北京大学走出的他们——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以其各自的胆识与气度行在新文化运动与学生运动之间,被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护法”、“总司令”、“精神导师”。本书作者石钟扬先生以其恣意飞扬的情感与文笔,从历史的僵化定义中还原了90年前的五四时代,还有那一时代的大师们。 关于五四和这三个人,我们似乎知道得很多。他们之间发生过什么?他们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进而影响了五四,影响了北大、影响了学生?五四之后, 他们去向何处,结局又如何?读过本书,也许会读出个有点陌生的五四来。 作者简介石钟扬,安徽宿松人,1994年获安徽省政府所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任南京财经大学新闻系、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在海峡两岸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著有《人性的倒影:金瓶梅人物与晚明中国》《文人陈独秀:启蒙的智慧》《天下第一刊:新青年研究》等书。 目录序(陈铁健) 上篇 五四现场:思想启蒙的境界 五四学生运动:有纪律的抗议 一、五四行动的第一印象 二、第一个场景:5月3日北大不眠之夜 三、第二个场景:从天安门到赵家楼 四、第三个场景:从总统府到监狱 五、五四是纯粹的学生运动 六、五四三人行如何行 五四新文化运动:最为壮丽的精神日出 一、1918年:从欢呼公理到抗议强权 二、1917年初:蔡元培出长北大 三、蔡元培“三顾茅庐”聘独秀 四、陈独秀眼中的北京与北大学子眼中的陈独秀 五、陈独秀放手招募人才与胡适之任教北大 六、五四“三圣”合影 七、“用石条压驼背”的残酷医法 八、胡适登坛说法,截断众流 九、陈独秀与《狂人日记》 十、蔡元培在北大实行“虚君共和”制 十一、蔡元培兼容并包中“倔强的坚持” 十二、陈独秀的去职与胡适的评说 十三、胡适与蔡元培的“红学之争” 十四、北大:民主自由的实验地 从此五四到彼五四:由启蒙而救亡 一、救亡乃学生先行 二、变态社会里的“人味儿” 三、蔡元培出走激起的“挽蔡运动” 四、大批学生的被捕与释放 五、陈独秀的被捕与被营救 六、陈独秀的出狱与出京 七、胡适的翻译竟比杜威讲学精彩 八、杜威眼中的五四运动 九、五四之后蔡元培为何要与学生决斗 十、疏导洪水以免成灾 下篇 五四后劲:再造文明的努力 蔡元培: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者 一、从“四育方针”到“教育独立”论 二、“辞职大王”的不合作主义 三、陈独秀、胡适对蔡元培的 “不合作主义”的不同解读 四、胡适对蔡元培教育理念的发展 五、为了“这一点小小的梦想” 六、魂系北大 陈独秀:终身反对派的痛苦追寻 一、探讨真理之总态度 二、民主、科学:救时的圣药 三、从“美国思想”到“俄国思想” 四、陈独秀与共产国际 五、一旦“洪水横流”岂了得 六、苦痛的觉悟 胡适之:“再造文明”的设计师 一、再造文明从人伦做起 二、以广交天下客作“再造文明”的身教 三、“民国的要素在于容忍对方的言论自由” 四、“政治又是我的一种忍不住的新努力” 五、“收获不必在我,而耕种应该是我们的责任” 六、“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 七、“上帝我们尚且可以批评, 何况国民党与孙中山” 八、倘使胡适做了总统 九、胡适的社会主义观 十、胡适所设计的“联合国” 附录一:新文化运动“三圣”年表 附录二:主要参考与引用书目 自跋:人间正道是常识 书摘插图五四学生运动:有纪律的抗议 一、五四行动的第一印象 昨天为星期天,天气晴朗,记者驱车赴中央公园游览。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群众环集如堵,天安门至中华门沿路,几为学生团体占满。记者忙即下车,近前一看…… 记者到时,学生不过六七百人。少顷,各大队生手持白旗,纷纷由东西南各方云集而来。……(法政专门学校代表称)等大家到齐,我们便要游街示众,叫我们国民也都知道有这种事体。游街后再到东交民巷英、关、法、意各国使馆提出说帖,表示我们的意思。完后还要转到这里,开会商议善后办法。 (教育部某司长劝说无效,步军统领李长泰出现在天安门红墙旁)。学生代表又向李统领婉言日:我们今天到公使馆,不过是表现我们爱国的意思,一切的行动定要谨慎,老前辈可以放心的。各学生大呼走走,李统领亦无言,旋取下眼镜,细读传单,半晌后对群众日:那么,任凭汝们走么;可是,千万必要谨慎,别弄起国际交涉来了。言毕,嘱咐警吏数语,即乘汽车而去。学生全体亦向南出发。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