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代杨凝式草书神仙起居法帖 |
释义 | 【名称】五代杨凝式草书神仙起居法帖 【类别】中国书法 【年代】五代 【作者】杨凝式 【简介】 《神仙起居法》为纸本,纵27厘米,横21.2厘米。 此帖书于后汉乾祜元年(948年,杨凝式时年76岁),当属其晚年代表作。卷前有题签“杨凝式书神仙起居法墨迹”,帖后有宋代米友仁、元代商挺、清代张孝思题记及楷书释文五行。帖上钤有“绍兴”、“永兴军节度使之印”、“赵孟頫印”、“项墨鉴赏章”、“士奇之印”、“陈定平生真赏”以及“石渠宝笈”等鉴藏印。此帖内容为古代医学健身的按摩方法,文体近似口诀。全文为:“行住坐卧处,手摩胁与肚。心腹通快时,两手肠下踞。踞之彻膀腰,背拳摩肾部。才觉力倦来,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厌频,昼夜无穷数。岁久积功成,渐入神仙路。乾祜元年冬残腊暮,华阳焦上人尊师处传。杨凝式。” 五代短祚,杨凝式在书法史上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在书道衰微的五代,似乎只有杨凝式一人谱写了这一段书法史。他的传世作品只有四件:楷书《韭花帖》、行书《卢鸿草堂十志图跋》、草书《夏热帖》和草书《神仙起居法》。就这么寥寥几件作品,却能坚实地奠定他永远的位置。杨凝式的书写内容,大多是健身养生、风花雪月、美食珍馐、神仙道士之类,没有一个是庄重严肃的。何以会如此呢?时局动荡,世间现实不可说,也不值得挂在心上,所以杨凝式只有到世俗以外的世界里去寻求乐趣了。 在书法上,杨凝式初学欧阳询、颜真卿,后学王羲之、王献之。他一变唐法,用笔奔放奇逸,无论布白,还是结体,都令人耳目一新。他的传世作品,可以说件件都是精品。《韭花帖》点画生动,章法疏朗,有破方为圆、删繁就简之妙。《卢鸿草堂十志图跋》气势雄浑,笔法浓厚,格调古朴,与颜真卿《祭侄文稿》相似。《夏热帖》如风皱池水,笔法起伏。 应该重点说说杨凝式草书《神仙起居法》了。《神仙起居法》是一件流传有绪的墨迹珍品。此卷最早为宋高宗内府之物,后人贾似道、手中,至明代被江阴葛惟善收藏(《清河书画舫》称曾被“郡入王氏所藏”,并经张徵、葛惟善、项元汴之手),至清代乾隆时进入内府。 杨凝式的草书写得狂放,信笔游戈,东倒西歪,结体运笔全出意外,又能做到顾盼生姿,多变而和谐。《神仙起居法》全篇初看粗头乱服,似不经意,其实用笔时缓时疾,一气呵成,显示出杨凝式控制节奏韵律的高超技艺。该帖纵肆狂放而错落有致,其笔调如音乐中的自由至极之长音,声调跳转回旋,你越是循着笔路深入下去,就越觉得它概括了技法上的一切,是任情恣性的典范,写得纵逸而浪漫,有晋人风度。 后来人对杨凝式可谓顶礼膜拜。苏轼、黄庭坚等人对杨凝式极为服膺。苏轼说:“杨公凝式笔迹雄强,往往与颜(真卿)行相上下。”连挑剔的米芾也赞其笔势如“横雨斜风,落纸云烟,淋漓快目”,谓其书法“天真烂漫,纵逸类颜鲁公《争座位帖》”。不仅如此,明人董其昌对杨凝式也异常重视,其书法作品明显受到杨凝式的感染。 杨凝式在行为上是独步的,在精神上是独特的。他居住洛阳时,每逢游览寺院,僧人心先将墙壁粉饰一新,旁置笔墨。杨凝式见墙壁白洁,便欣喜若狂,引笔挥洒,且吟且书,壁尽方罢。这种创作方法与唐代的张旭、怀素颇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张旭、怀素是借酒作书表演,杨凝式则是为了自慰和自我发泄胸中的逸气。百年之后,黄庭坚到洛阳,还见到不少寺庙的墙壁上留有杨凝式的墨迹。黄庭坚遍观之后,认为无一不造微入妙,称杨凝式当与唐代大画家吴道子并为“洛中二绝”。黄庭坚显然是看中杨凝式游艺与谋生上的不俗。“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即是黄庭坚对杨凝式的最好评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