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汉学院信息系 |
释义 | 学科简介信息系从事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该系有一批具有良好的数学、经济学素养,并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数量分析与统计分析、信息管理的师资队伍。不少教师担任信息管理、数量经济、系统工程等专业全国和省级学术团体的重要职务,参加国际和全国重要学术会议,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科研水平。 该系现有本科专业和专科专业直接以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需要为培养目标与标准,培养具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知识,会经济懂法律会管理具备计算机及信息管理、经济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强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以及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中文写作能力适合在经济管理部门、司法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以及在科学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综合型、实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文理渗透、学科交叉、懂经济、会管理,具有扎实信息技术和数量分析理论基础,掌握经济系统分析与模型技术,能开发和管理各类信息系统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该系目前的科研方向有: 1、研究信息计算科学中的某些理论问题。 2、开展数量经济与计量经济的研究及理论经济与现实经济问题中的定性与定期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 3、建立现实经济中的数学模型,并充分利用有关信息与数据计算、运行模型,为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金融、证券、保险机构及企业单位提供切实、可靠的决策依据。 4、承接信息化、数量化的应用开发项目。 5、为社会,经济决策部门提供信息与计算科学、数量分析的咨询服务。 6、组织撰写信息与计算科学、数量经济方向的著作、教材与论文。 7、为教学服务,特别是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该方向的研究课题和项目。 全系教师力争较短时间内在经济系统分析与管理;经济数量分析与建模;经济控制与运筹等方向的研究上走在全国财经政法院校的前列,在开发实用的经济决策、运筹、控制、博奕的软件系统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 师资力量邹顺华,男,68岁,教授,硕士生导师,信息系系主任 1965年毕业于原湖北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统系统计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历任过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曾担任过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系副主任等职,社会兼职有: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统计教育学会理事、高等教育分会常务理事、武汉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评价中心委员、武汉市统计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从事统计学基础理论研究。先后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武汉市在职人口结构系列分析》等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中国统计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方向》一文,被美国东北地区决策科学委员会选中,被邀参加该组织在美国罗德岛州举行的国际研讨会。独著和主编《统计学》等教材八部。主编《证券百科全书》等辞典六部。 胡守坤,男,1962年6月出生,籍贯:湖北省荆州市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经济师、会计师、心理咨询师 信息系行政主任 书记 贾启禹,男,1938年生,汉族,教授 数学教研室主任 1956年就读于中南财经学院计统系、统计专业。 1958年留校并被派往复旦大学数学系进修。 1962年毕业返校。担任数学系教学科研工作。 在45年的教学生涯中,先后担任数学分析、泛涵分析、高等数学、经济计量学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曾担任武昌区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委员,民盟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数学学会理事、湖北省珠算协会常务理事、经济计量学会高校分会理事、全国经济计量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公开发表并出版主要著作有:“经济计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高等数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等。 牟秉华,男,68岁,教授 1964年毕业于原湖北大学经济系(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后就留校任教,先后在会计系从事会计学教学,后调到计统系从事统计学教学。曾先后担任过教研室秘书、副主任、主任、统计学硕士导师组副组长、组长,中南财大会统核算研究所所长等职,社会兼职有:湖北省统计学会理事、武汉市技术经济咨询专家,湖北省统计系列高级职称评委、省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面试专家。 独著《现代家庭经济调查》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主编《外国农业统计》、《中国社会经济统计百科全书》、《乡镇企业统计概论》。参编《农业统计学》并获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我国企业债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等数篇。在近40年教学生涯中,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显著、共公开出版各种学术及教学科研成果400余万字,被列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名教授。 余尚智,男,教授 1938年1月生,湖北省沙市市人。195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本科),曾长期担任中南财经大学信息系数学教研室主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数理经济学分会理事。 主要著述:著作《高等数学方法导论》、《高等代数方法导论》、《线性代数》等;论文《物价变动的时间序列动态分析》(1995年第三届国际泛华统计研讨会论文)、《企业资信等级的多层次组合评估研究》(ESAHP'99at kobe Japen 国际会议论文)、《高等数学自学辅导》论文多篇。 主要贡献:从事高等数学教学与研究。讲授《高等代数》、《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统计》、《经济预测》、《信息经济学》、《管理数学方法》、《经济分析概论》等课程。多年担任研究生指导教师,并讲授博士生课程。1993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普高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获《省高校自学考试先进工作者》称号。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老教授协会》理事。 何友鸣,男,教授,硕士生导师,计算机教研室主任 毕业于武汉大学。曾任教于中南大学(原中南工业大学)计算机系,现任职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科学术发展史》所属专家学者,兼任武汉学院信息系计算机教研室主任。 曾完成国家税务局《税收辅助分析系统》、财政部重点科研项目《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及《自学考试办公系统》,《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曾获湖北省人民政府优秀成功二等奖,目前正在研究开发《铁路救援列车系统》。 近期发表的论文有中国计算机学会刊物《计算机应用》上“一种机器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南财大学报》上的“进一步加强我国信息产业开发”等20多篇。撰写书籍有专著《VC/MFC应用程序开发》,科学出版社的《C++程序设计》以及《C、C++、Visual C++》等。 专业介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理科)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知识,会经济、懂法律、会管理,具有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各行政、事业、企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司法部门等,从事信息收集、应用及信息管理工作,组织和开发应用软件的实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点与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经济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和基本理论,受到较强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方法的训练,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学科设置突出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及应用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开发应用系统的能力;同时具备信息资源管理、收集、存储、分析、综合、处理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掌握现代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 3、具有从事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开发和应用软件的基本能力; 4、 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建模与计算能力。 5、具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与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经济学 主要课程: 计算机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设计,管理学原理,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理科)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知识,会经济、懂法律、会管理,具备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在经济管理部门、司法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收集、管理,管理工作,组织开发管理应用软件,或从事网络系统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点与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习的内容涵盖计算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 管理学科方面有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方面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两学科的综合课程有: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等。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掌握现代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 3、具有从事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开发和应用软件的基本能力; 4、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建模与计算能力; 5、具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与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6、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一般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经济学。 主要课程:计算机基础、V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与设计、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管理学原理、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等。 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方向)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计算机系统常用的软硬件工具,具有从事计算机系统分析、网络建设与维护,网页制作、软件开发、计算机硬件维护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 二、专业特点与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知识技能和基本理论,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的学科设置突出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及应用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现代信息系统的管理;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管系统的应用、开发、维护;控制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局域网的网络管理和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其他有关计算机软硬件应用的技术管理工作;并具备进一步深造的能力。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是: 1.较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应用软、硬件设计、开发和应用等必须的基本技能。 2.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英文技术资料。 4.在身体素质方面,身体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管理学。 公共课: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大学语文、大学英语(1-4)、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物理。 专业课:计算机实用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原理、操作系统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软件工程。 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网络方向)一、培养目标 以培养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网络建设与维护,网页制作和网络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使学习者系统掌握数据通讯与计算机网络所必须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规划、设计一般应用部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初步能力,以及较强的应用、维护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的能力。 二、专业特点与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技能和基本理论,受到较强的系统训练,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学科设置突出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应用网络系统的能力和组网技术;同时兼备计算机知识和通信技术。就业面广,社会需求前景良好。 毕业生适宜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的企事业单位、网站、计算机网络公司等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管理、维护、服务器的建立和维护、小型网络的故障排除、为网络用户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服务工作。还可以作为公司的营销人员利用网站媒体从事产品销售和服务工作。也可从事简单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维护等与计算机及网络相关的工作。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 主要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法律基础、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英语、物理、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JAVE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数据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组网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工程经济、计算机网络管理、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互联网及其应用、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等课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