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桥宫面 |
释义 | 吴桥宫面以小麦精粉为原料,配以精盐,精炼油,淀粉等,不用任何添加剂,采用秘传手工工艺制作,经过盘条,上秆,拽条,拉丝,阴干等多道工序制成。该面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面条细匀空心,色泽油亮而洁白,耐火不糟,回锅不烂,食用方便,既可以做为主食,又可以做副食佐餐;吃凉面条,热面汤均可。它是老人,病人,产妇,婴儿常备的滋补食品,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佳品。 吴桥手工挂面制作技艺,已有两千多年的加工历史,历经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吴桥形成了完整的加工技艺和独有的膳食文化。由于最初只供给宫廷,也叫“吴桥宫面”、“贡面”、“御面”。 相传在西汉末年,王莽乱政窃取了汉刘天下。光武帝刘秀举起讨伐王莽匡复汉室的大旗,因开始力量弱小反被王莽追杀,在沿洮河逃亡之中身受箭伤,路径吴桥一个名叫西张庄的村子时,已是精疲力竭,身下的火龙驹也没有了跑的力气;前有伏敌,后有追兵,已无路可逃。刘秀慌不择路,不得已藏进一家程姓面食加工作坊,躲过了王莽大军的追杀,得已保全性命。主人在为刘秀疗伤过程中,用家做的手抻细丝空芯面佐以滋补药材招待刘秀,使其很快恢复了健康。后来刘秀东山再起,经数年征伐,终于在公元144年打败王莽,恢复了汉室天下。刘秀坐稳天下后,不忘旧恩,让他最难忘的是吴桥西张庄久吃不腻的程家细丝空芯抻面,就是从那时起,吴桥抻面走进了汉室宫廷,成了皇帝钦点的宫廷膳食。这家程姓面食坊也从此因给皇家加工“贡面”发了家。 在唐以前的数百年间,吴桥宫面一直是皇家贵族垄断的食品,民间百姓无缘享用。宋之后,宫面曾因其在加工过程中对环境气候条件要求苛刻、加工工艺复杂而一度濒临失传。到清代中期,开始小规模生产,专供北京清廷皇家御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宫面在吴桥才有了规模生产,成为百姓共享的人间珍馐。末代皇帝的胞弟爱新觉罗溥杰深有感慨,曾写诗赞曰:“化旧为新夸妙腕,流长源远继真传。昔日只借宫廷馔,今喜全家乐寿筵”。 吴桥手工挂面的加工技艺十分讲究,它以小麦精粉、精炼豆油、精盐和数十种滋补中药材为原料,经配料、揉醒、压延、拉延、挂抻、晾晒等13道工序。其在加工过程中对环境要求十分严格,无论有多少定单,遇有酷暑、严寒、雨天、雾天、风沙天都要停下生产,以保证其产品质量。吴桥宫面有条细中空、洁白清透、耐煮不糟、入口柔滑、嚼有咬劲、营养滋补、食用方便八大特点,成为有口皆碑的人间珍馐,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目前吴桥宫面已销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我国的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 1984年被列为国家“三中全会以来伟大成就展览”的十种粮油品之一,并获外贸部科研奖。1986年被评为部优产品。1989年在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90年荣获河北省振兴经济奖。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优质食品,并荣获国家科委科技星火奖。1992年北京国际发明展览最佳展销奖,被评为省优、部优和国优产品。2007年为中国杂技之乡博览馆传统食品唯一入选产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