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丛斌 |
释义 | 丛斌(Cong Bin,1957.7-) 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河北省九三学社主委。 1974年11月参加工作,河北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专业毕业,一直从事病理学,法医学及分子生物学教学及科研工作.另有同名昆虫专家丛斌。 1.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丛斌简介丛斌(Cong Bin,1957.7-) 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河北省九三学社主委。 男,汉族,1957年7月生,山东文登人,九三学社成员,1974年11月参加工作,河北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履历1974年至1978年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员; 1978年至1983年在河北医学院医学系学习; 1983年至1986年为河北医学院宣传部干事、病理教研室教师;(其间:1985—1988年在中华律师函授学院法学专业学习); 1986年至1989年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原西安医科大学)法医学系物证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9年至1995年为河北医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其间:1994.04—1994.10为日本信州大学医学部访问学者); 1995年至1999年任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部副主任兼省实验动物中心副主任(其间:1993—1996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法学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 1995年10月任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部副主任兼省实验动物中心副主任,1996年7月聘任教授); 1999年至2000年任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部主任; 2000年至2001年任九三学社省委副主委、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部主任; 2001年至2002年任九三学社省委副主委、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院长; 2002年任九三学社省委主委、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院长;(其间:1989—2003年为河北太平洋世纪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2003年1月任省政协副主席。 2004年起任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省委主委、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 2008年1月26日任河北省第十届政协副主席。 2011年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九三学社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省八届政协常委 成就丛斌教授一直从事病理学,法医学及分子生物学教学及科研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出版专著2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曾获河北省科技十大杰出青年、河北省改革开放20年百名优秀大学毕业生评选贡献奖、十佳民主党派成员等荣誉称号和团中央授予的全国跨世纪建昊奖学金。荣立省政府二等功一次。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光辉事迹两次“创造”枪下留人的奇迹 曾经峥嵘岁月,丛斌两次“创造”了枪下留人的奇迹。1992年,河北省保定市发生了刘小楷“开枪杀人案”。丛斌接到此案时,二审已经判决刘小楷死刑立即执行。根据枪弹的机械原理,丛斌认定这只是一场意外。“刘小楷为保护他人生命安全,与身份不明的持枪人争夺枪支,在这一过程中,枪支走火致持枪人死亡。”丛斌的意见被最高法院采纳,法院委托有关部门对现场枪支所作的技术鉴定,与其判断完全一致。 还有一次更加惊险,是在罪犯即将被执行枪决的前夜。1991年,丛斌代理一起精神病患者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已被某大城市精神病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为非精神病,但凭着多年的鉴定经验,丛斌认为鉴定结论有误。然而,当他将辩护意见上交办案机关时,死刑判决已被核准,死刑令已经签发,准备第二天执行枪决。丛斌赶往火车站,在已经停止检票的情况下登上从石家庄开往北京的列车,不想赶到最高法院门口时,已经是下班时间。 丛斌对着纷纷走出大门的法官高喊:谁是刑一庭华北组的审判人员?一位50多岁的女同志接待了他。40分钟后,最高法院作出了暂缓执行死刑、重新鉴定的决定。此后,北京市司法鉴定委员会组织国家级精神病专家对该罪犯进行了重新鉴定,结论是其确有精神病。 人类基因组D1S80(pMCT118)及D17S30(pYNZ22)位点VNTR多态性研究 该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河北汉族人群D1S80及D17S30位点基因频率分布情况,为河北省内法医学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国内法医学及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汉族人群基因频率分布的基础数据。该研究成果达到当代国际法庭科学研究的相同水平。该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 作为主研人完成的<<猪囊尾蚴cDNA文库的构建与人、猪囊虫病诊断用抗原的合成>>课题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猪带绦虫囊尾蚴cDNA文库,并从中克隆了4个可用于人猪囊虫病免疫诊断用高度特异性的编码基因,为诊断用抗原的克隆、免疫保护性抗原即疫苗的筛选以及有关绦虫分类、遗传、表达调控等分子水平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在国际上首次证实λcC1基因为囊尾蚴特异性表达基因,并分析了其调控机制,为解释寄生虫抗原的多态性以及强保护力疫苗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国际上首先建立了以融合蛋白为抗原诊断人、猪囊虫病的简化Westernblot发,为人、猪囊虫病免疫学诊断提供了高于粗抗原、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和简便易操作的新途径。该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 著作《法医血型血清学问答》 法医物证学是法医学领域内的支柱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多利用免疫学、血清学、电泳技术等方法在蛋白质水平检测遗传标记多态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DNA分析技术在法庭科学中的首次应用,标志着法医物证检验技术新纪元的开始,实现了物证检验从否定到认定的飞跃。但是,对于这一新的前沿科学,目前还尚未普及。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法医物证学的理论与新技术,编写人员结合自己多年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经验和实践,融入一些科研成果,并参考了国内外一些文献、著作编写了这套丛书。使将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法医物证学中经典的血型血清学和DNA分析技术的新进展、新成果尽可能多地反映给读者。 本丛书编写的宗旨在于将法医物证学的内容理论化、系统化,以简单易懂的形式传授给基层从事医学或法医学技术的人员、司法机关的侦查办案人员、审判员、律师及大专院校学生。也可供从事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人员使用与参考。目前,我国公、检、法、司部门的法医队伍已初具规模。基层工作人员困于学习条件的限制及现场工作的繁忙,携带大本的理论书籍不便阅读。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套法医物证学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丛书。本丛书具有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便于携带等特点,在撰写内容的选材上,注重其理论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力求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结构合理、重点突出。 全套丛书分四册,第一册和第二册是以问答的形式向读者阐述了法医血型血清学及法医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由浅入深,可读性强。第三册为法医物证实验手册,介绍了血型血清学和DNA分析技术的基本技能和经典检验方法,也有部分最新的技术进展。第四册为法医物证案例疑难解析,是编者在多年工作中积累的典型案例,其中个另9案例摘自报刊与杂志。从特殊生物检材提取的案例解析、检验程序中典型案例的解析、检验结果疑难点评等诸方面加以阐述,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刑侦人员侦破案件极为有用。这套丛书理论与实践并重,益于基层法医工作者使用。 2.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丛斌简介1956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博士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于1995至1996年赴荷兰农业大学昆虫学系进修。现为辽宁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及辽宁省农学会植保分会理事,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入选者,岫岩县人民政府科技顾问。 培养指导多名研究生,目前指导在学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17名。承担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博士点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昆虫分类学原理与方法”、“害虫生物防治原理与方法”、“农业昆虫防治研究新进展”以及博士、硕士与本科生的骨干课程教学任务达十余项,其中主讲本科骨干课“普通昆虫学”为校一类课,于2002年评为省级优秀课,获各种教学奖励成果4项。 主要研究方向1.生物防治2.昆虫病原微生物应用基础、遗传改良与基因工程。3.昆虫病理学4.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及昆虫分类学。 主要研究成果在害虫生物防治特别是在天敌昆虫赤眼蜂的应用与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创造性成果。主持和承担二十余项国家、部、省级重大科研课题, 自“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实施以来,一直参加“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项目国家科技攻关的“六五”、“七五”、“八五”、“九五”计划工作,参研项目“赤眼蜂的应用研究、工厂化中试生产及大面积防治示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并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各1项。 目前(1999至2003年)主持科研在研项目14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国家“948”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农业部丰收计划,辽宁省科技重点项目及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在“昆虫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等国内核心刊物及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