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次仁 |
释义 | 次仁是一个常见藏族同胞用名,在我国各个地区及职业领域均有分布。本词条内分别是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次仁和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次仁。 简介次 仁,男,藏族,1950年11月生,西藏乃东人,1976年8月入党,1965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大专学历。 现任西藏自治区人大副主任。 1965.08—1978.03 西藏自治区乃东县泽当镇小学教师,税务所、政工组工作人员,温区文书 1978.03—1979.12 西藏自治区乃东县亚堆区革委会副主任、副区长 1979.12—1980.10 西藏自治区乃东县农牧科副科长(其间:1979.09—1980.01在西北农业大学进修现代农业知识) 1980.10—1984.05 西藏自治区乃东县委办公室主任(其间:1981.09—1982.05在中央民族学院干训部学习) 1984.05—1986.09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委副秘书长 1986.09—1992.12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行署副专员(其间:1989.09—1991.07在中央党校第六期西藏民族干部班学习) 1992.12—1995.09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行署副专员 1995.09—1997.10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委副书记 1997.10—2000.03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2000.03—2003.01 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其间:2000.09 —2001.01在中央党校进修部学习) 2003.01— 2011.1西藏自治区副主席 2011年 1月16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选举大会,补选次仁为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次仁曾参加国际维和任务的藏族警察、西藏自治区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的次仁,自2007年8月知道自己被确定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候选人后,每周增加了跑步锻炼的次数。他说:“当奥运火炬来到拉萨这个缺氧的高原城市,我不能擎着火炬跑几步就累得直喘气;因为那一刻我展示的是中国人的面貌,我代表中国。” 2004年10月,次仁曾参加中国第一支维和警察防暴队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成为国内首位参加国际维和任务的藏族警察。次仁(右)在海地当维和防暴警察时与战友合影(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索朗罗布 摄?title2]入选奥运火炬手理由 2004年10月,中国第一支维和警察防暴队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30岁的西藏自治区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警察次仁有幸入选,成为国内首位参加国际维和任务的藏族警察。次仁说那是他第一次“代表中国”。初到海地时,防暴队临时驻扎在一个废旧仓库里,连最基本的住宿、生活设施都不具备,建立营地成为首要工作。当时运送建筑材料和物资要经过一个叫太阳城的地方,那里盘踞着不少武装分子,抢劫、枪杀事件时有发生。次仁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该区域执行运输任务,没出过一次差错。他还完成了平整地面、焊接铁架、铺设电线和安装盥洗台等在国内从未做过的工作。与一般的维和警察不同,防暴队还担负着作战任务。2005年1月4日晚,次仁和部分同行正在执行巡逻任务;一名当地人前来求救,他的弟弟被暴徒枪弹击中腿部,伤势严重。赶到现场后,次仁第一个跳下车找寻伤者,并及时将其送到医院,保住了这位伤者的性命。“当时天已全黑,四周枪声不断,此前已有多名维和警察在那里遇袭身亡。现在想来心有余悸,但当时想的只是救助伤员,那也可以说是我们执行任务时最危险的一次,”次仁说。半年的海地维和行动成为次仁人生中最为特殊的一段经历。且不说高温酷热、蚊虫叮咬、疫病肆虐的艰苦环境,24小时值守电台、巡逻中遇到冷枪流弹、随时可能发生的战斗,更使所有防暴队员经常处于紧张和危险之中……这些场景如今成了次仁笑谈中的故事:“方便面是我们的日常食物,半夜经常被饿醒,好几次做梦,梦的都是卤肉和鸡腿。”次仁所在的防暴队因出色的工作得到海地政府、国际社会以及中国政府的认可,被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授予“和平”勋章。完成任务回国后,防暴队被公安部授予集体一等功,次仁也因在维和期间的突出表现荣立个人一等功。回到单位后,次仁继续在原工作岗位履行一名人民警察的职责。喜爱乒乓球的次仁一直记着刘国梁在奥运赛场上顶着压力反败为胜的一场比赛,“许多奥运选手不服输的精神值得我学习,这也是我在警察工作中必须具备和坚持的。” 南木林县热拉雍仲林寺管理委员会主任次仁同志,男,藏族,中共党员,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人,1959年生,曾先后任日喀则地区仁布县检察院副检察长、萨嘎县检察院检察长、南木林县检察院检察长、南木林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南木林县热拉雍仲林寺管理委员会主任。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次仁同志于2012年1月29日凌晨在工作岗位上不幸病逝,年仅53岁。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追认次仁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 次仁同志,男,藏族,中共党员,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人,1959年生,曾先后任日喀则地区仁布县检察院副检察长、萨嘎县检察院检察长、南木林县检察院检察长、南木林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南木林县热拉雍仲林寺管理委员会主任。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次仁同志于2012年1月29日凌晨在工作岗位上不幸病逝,年仅53岁。 次仁同志是我区政法系统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是全区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他讲政治、顾大局,主动请缨到寺庙管委会工作。进驻寺庙后,不顾疾病缠身,兢兢业业、忘我工作,坚守岗位、无私奉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管理宗教事务的法律法规,与爱国爱教僧尼交朋友,积极组织开展以爱国爱教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实施“六个一”活动和寺庙“九有”工程,真心实意地为寺庙和僧尼办实事、做好事,教育引导寺庙僧尼做爱国守法的好僧人,为推动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是一名以身殉职的优秀共产党员,是新时期民族干部的模范,是全区广大驻寺干部中的典型代表。 根据次仁同志生前一贯优秀表现及其为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突出事迹,自治区党委研究决定,追认次仁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 自治区党委号召,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向次仁同志学习,学习他旗帜鲜明、反对分裂的坚定立场,学习他忠诚于党、顾全大局的崇高品质,学习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学习他克服苦难、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各级党组织要把向次仁同志学习活动同深化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同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同开展好和谐模范寺庙暨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创建评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同关爱爱国爱教僧尼、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做好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关于西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习近平副主席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时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精心部署,狠抓落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和谐稳定、民族团结、民生改善的实际行动,努力开创我区发展稳定的新局面,以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成效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他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广袤的土地;他是一座丰碑,高高地耸立在壮美的雪域高原。 三十载无怨无悔,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在临退休之际,仍然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把满腔热血洒在了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上,用生命续写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他,就是南木林县热拉雍仲林寺管理委员会主任次仁。 “驻村就是要多为百姓办实事” 2011年2月,全区开始实施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区、地、县各级各部门纷纷组织工作组,驻村入户,帮助基层解决困难谋发展。次仁得知这一信息后,主动请缨,要求前去驻村。 大家都吃惊了:“他一个老同志,又身体不好,能行吗?”他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坚定地告诉大家:“我是一名老党员,对基层工作熟悉,理应为组织分担一份责任。”组织上拗不过他,安排他担任南木林县达那乡达那村驻村工作组组长。 从驻村的第一天起,次仁就告诉自己,“基层无小事,群众无小事,在基层工作,一定要为群众办几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达那乡达那村北面有一条河,是全村的生命之源,村民的日常饮水、生产灌溉都靠这条河。但在雨季,肆虐的洪水常常威胁着村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一到下雨天,村里就要组织青壮劳力,准备沙袋,昼夜守在河堤上,防洪抗洪。 “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目标,群众的安全就是我们的责任。”次仁专门请县水利局专家对河段进行了勘测,又一次次跑县里,协调各部门解决3万多元的经费。 眼看时间已经进入4月,雨季就快到来了,次仁在村里召开了动员大会,号召大家打响一场抗洪保卫战,一定要在雨季到来前把防洪堤修好。 人心齐,泰山移。在次仁的组织下,全村男女老幼齐上阵,仅用5天的时间,就在达那村曲尼桥和拉康桥之间建起了一道长达230多米的防洪堤。防洪堤修好没多久,一场暴雨袭来。看着昔日肆虐的洪水被管控住,村民感慨道:“多亏次仁书记啊,幸好他帮我们修好了防洪堤,不然后果不敢想象!” 一件件实事得到落实,一个个问题顺利解决。半年的时间里,次仁带领工作组,为村里修建了防洪堤,组织村民定期整治村容村貌,改选了村委会班子,重新接通了远程教育网络……半年的时间虽然短暂,可村里的面貌却发生了很大变化。 “党员不挑重担,谁来挑” 2011年10月,次仁迎来了人生的又一选择,受命担任热拉雍仲林寺管委会主任。 听到这个消息,周围的同事都劝他:“驻寺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你年龄不小了,身体又多病,长期在寺庙里工作,身体恐怕吃不消,还是跟县委领导申请换别人吧。”次仁笑着说:“县委决定派我到寺庙工作,既是对我个人的极大信任,也是对我工作的充分肯定。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坚决服从党组织的安排。” 从驻寺的第一天起,次仁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面对纷繁复杂的驻寺工作,次仁决定先从制度建设做起。他带领驻寺干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拟定出“寺务公开”、“民主管理”等一整套寺庙管理规章制度,白天广泛深入征求僧众的意见,夜间加班加点修改完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套既符合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又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呈现在大家眼前,得到了地区有关部门和寺内僧众的肯定,并作为样板推广到其他寺庙。 调研中次仁发现,作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热拉雍仲林寺,居然没有寺庙围墙,就暗自担心起来,“寺里有这么多的珍贵文物,万一失窃,那可是国家和寺庙的重大损失。”当了解到是因为没有修建围墙的经费时,次仁立即找来专业人员进行测量,并详细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第二天,他就向县里和上级部门进行了汇报,要求立项修建寺庙围墙。 热拉雍仲林寺与318国道仅隔着一条雅鲁藏布江,但一江之隔,却让寺庙的交通非常不方便。次仁经过实地调研了解到:如果能打通寺庙通往大竹卡雅江大桥的道路,那就能把寺庙同318国道连在一起,让寺庙的交通更便利,方便僧人出行,也便于游客游览。今年初,在次仁和寺管会的多方协调下,南木林县政府领导专程到寺里进行调研,并已同意了这条5公里长的公路建设项目。 自驻寺以来,次仁勇挑重担,带领驻寺干部扎实开展“六个一”活动;不久,热拉雍仲林寺就改变了以前有灯不亮、有水管无水的状况,实现了“九有”工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僧人的心坎上。 “明年我一定好好陪你们过年” 作为寺管会主任,次仁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寺庙和僧人身上。 僧人罗追热桑生病住院,共花去治疗费8000多元。在报销了4000多元的医疗费后,剩下的4000多元罗追热桑再也没法偿付。次仁了解到情况后,又积极同县民政局协调,解决了剩余的4000多元医疗费用。 罗追热桑知道后,来到次仁的办公室,握着他的手,流着泪说不出话来。次仁安慰他说:“寺管会就像僧人的父母,自己的孩子出了事,哪有不管的道理?” 67岁的西热平措住的僧舍,一角已处于快要倒塌的边缘,寒风从墙缝中吹进来,冷得让人直打哆嗦。“必须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要是僧人们连住的地方都这么破,还谈什么把党的温暖送到每个僧人心中。” 次仁亲自到相关部门进行协调,解决经费,又带人到附近的采石场和采沙场,买来石头、河沙,同寺里僧人一起动手,花了10多天时间,把危房重新进行了整修。看着修缮一新的僧舍,西热平措感动地流出了热泪:“次仁主任,你就是我们的亲人啊!” 为了顾全“大家”,次仁不得不舍弃了“小家”。儿子多布拉前年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从小立志做警察的他报名参加了日喀则地区的警察考试,但第一次考试却差了0.9分。作为父亲,次仁为此非常着急,但因为工作繁忙,实在是顾不上,只能经常打电话叮嘱儿子,多学习、多复习,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2011年底,当儿子打来电话告诉他,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考试上线时,次仁流出了高兴的泪水。 后藏藏历新年前,看着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妻子忍不住给次仁打来了电话:“马上就要过年了,家里的东西也都准备好了,你就抽个时间回来,全家一起过个年吧,家里人都盼着你回来呢。” 次仁却说:“这边很多工作才刚开个头,还有很多事儿急需做呢,实在是没时间回去。而且,这是我驻寺的第一个年,应该和寺庙的僧人一起过。明年吧,明年我一定好好陪你们过个年!”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个承诺竟永远无法兑现了! 1月29日凌晨6时,无情的病魔夺走了次仁短暂的生命,时年53岁。 次仁,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就像许许多多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都献给了雪域高原的“老西藏”一样,把他的一切,献给了后藏大地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