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我是人间惆怅客:解谜李商隐的锦瑟人生
释义

基本信息

作者:倾蓝紫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0月1日平装: 36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503946646

条形码: 9787503946646

商品尺寸: 18.2 x 13 x 3 cm

商品重量: 399 g

品牌: 天津华文天下

内容简介

神奇绚烂如同“夜月一帘幽梦”,缠绵悱恻恰似“春风十里柔情”。古今最美不过唐诗,而最迷人的诗篇属于晚唐李商隐。他的诗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超越了人世的语言,每一个人心中自有一座“义山”,如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首《锦瑟》。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他只不过是爱上了一个女子,便被放逐荒野,一身青衫风雨……身世之伤,不遇之伤,失爱之伤,只隐在绮丽的诗句之间,泛黄的典故背后,是为李商隐。

作者倾蓝紫将诗人的落花送回枝上,寻觅那每一朵诗意的初起。蝴蝶梦里沧海情,那光阴的锦瑟重又弹起,千年之后,更觉动人心魄。

编辑推荐

漫漫古典情全新佳作,首次解读李商隐其人其诗。揭秘晚唐诗圣的悲情一生,解读李商隐诗的绮丽诗境。

神奇绚烂如同“夜月一帘幽梦”,缠绵悱恻恰似“春风十里柔情”——光阴的锦瑟重又弹起,千年后更觉动人心魄。附赠【李商隐诗选·经典赏读】 二合一精美盒装,极致典藏。

一种风流吾最爱,南朝人物晚唐诗。而晚唐诗的巅峰正是义山诗。他的诗歌明丽精工,深情绵邈,更是无题诗的鼻祖,朦胧诗的源头。现代诗人施蛰存说: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的唐代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人人皆知其美,却不知诗中何谓,更不知这些千古绝唱背后的深情隐恨。

李商隐一生深陷晚唐党争的泥潭,以赤子深情之人,忠直清白之心,却遭人误解与诬蔑,“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里有永世怅惘的蝴蝶梦,亦有坚贞不渝的沧海情——最敏感于伤痛的人,往往最执着于人生。

才女作家倾蓝紫首次详尽解读李商隐的锦瑟人生,以独特感知和诗性文笔,带读者感受李商隐的旷世诗情。

图书目录

序幕 晚唐一朵昙出世

到了晚唐,大唐这个华丽丽的袍子已经被虱子咬得破败不堪。时代荒茫,却因为有了一个个诗人,竟也显出有凤来仪的金贵。诗人们栖于梧桐,飞鸣饮水,委羽而去,留下一个金玉之世的记忆……

第一幕 琥珀初成忆旧松这是诗人酝酿成熟的季节,花房著子青春深,朱轮来时但芳草,此时他含着一朵梦在初萌的青果端,等待那时机沿着通幽草径光临,好想有一个人呵,携着自己的手走过这锦样时光……

第二幕 更隔蓬山一万重

很多年以后,当这场爱情纷纷扬扬的尘埃落尽,李商隐才敢在诗里说,他爱上的那个女子,叫宋华阳。他们的爱情,早已是行到水尽处,坐看分袂时,行到山穷时,留下永诀地……

第三幕 芙蓉初出水,菡萏露中花

李商隐的人生,就是这样“留得枯荷听雨声”。 上帝落他一身风霜,只把一颗“卷舒开合任天真”的碧荷盛露心,烧劫成一池枯荷。我们这些观荷人,只听得诗人笔墨飞溅下一片噼噼啪啪珠玉声。

第四幕 珠箔飘灯独自归

谁家的女子呵,让诗人这样深深伤悲?隔了千年的时光,我依然看到,李商隐那一盏黯然归去的灯光,一层一层冲破雨中千重的珠帘、千重的时光……

第五幕 一春梦雨常飘瓦

你是巍巍山峨,我就是其间的桃花溪,你的博大成就了我的走向,你的壮美映射了我的风景,你的魂魄归山,我的悲情亦直入千峰万峰去,满山回响。

第六幕 无端天与娉婷

李商隐敏感的心已经伤痕累累,他需要一场爱情来疗伤。上帝关了他的门,却开了他的窗,让他看见莺啼花落处行来的她,千载的相逢犹在此旦暮之间。

第七幕 被病独行逢乳虎

在冷清的早晨,他黯然上路了,开始了不得意的仕途。迢迢路途上,李商隐不断地写诗,在大唐浓重的夜色里,一个人秉诗如烛安慰着自己。一路行去如步步金莲,落下的一朵朵诗,开满了他一生的路途。

第八幕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孟浩然的江湖身是鱼行地,随波如鱼有湖海,生忘红尘心。他安于此游弋,故夕阳尽时,无处不归乡。而李商隐的江湖身是行船地,他一心行江湖,只有一条路,从梦想的起点走到梦想的终点,身不由己……

第九幕 墙高月有痕,为含无限意

一堵失意之墙高高地竖立在李商隐的面前,阻挡着他的前程,却有诗情的月光照下来,于是墙高多含月意。为着这样曲折婉转的情绪,李商隐的诗情涂满了这斑驳的老墙。

第十幕 深知身在情长在

三十九岁丧偶,四十二岁给自己《樊南乙集》写序说:“三年已来,丧失家道,平居忽忽不乐,始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至四十五岁去世,未再娶。

第十一幕 却话巴山夜雨时

马嘶是一惊,塞笛是一惊,猿吟是一惊,村砧又是一惊,惊得他在天下竟无落脚之处。天下之不堪被闻者,不独惊禽,天下之不堪闻者,又不独晋昌亭上一鳏夫——晚唐已无让人心安处。

第十二幕 此情可待成追忆

推开了尘封已久的门,随着吱嘎的声响,看到侵阶蔓路的绿苔、曲折幽暗的深廊。而荒宅里花月如有魂魄,废墟上浮荡着凄艳的精气,似乎一转身就能见聂小倩来。一只蝙蝠拂帘进来,一只小鼠翻窗逃去,让李商隐惊疑,是否将有魂魄归来?

第十三幕 有个仙人拍我肩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当最后一滴墨收尽,李商隐的一生最精确的总结衍在这浣花笺上……

文摘

序幕

晚唐一朵昙出世

“晚唐”这个词一经吟哦,如黛玉葬花,已是慵扫落花春尽时。

大戏已经退场,花开倦了,看戏的苍生也倦,各式人物却纷纷有机会登场,一时亦有末世的热闹。

当大戏之时,只全力烘托一种情绪。所以盛唐的诗坛捧出李白这朵牡丹,一花出世,千花退避。于是,李白如神一般,成了盛唐的符号。

而大戏之后,人间悲怆的情绪纷至沓来,一出出悲情的折子戏上演,每一个人物的个性宽度和生之深度都在戏中延展,无论在哪个时代去看,都会有现实的痛感。他们不像大唐的李白,高高在上,辉丽日月;他们一个个行在人生的崎岖路上,将每一种人间情绪以诗记之。历史一页一页翻去,大部分人湮没无痕,包括时代的得意者,但这些以诗之痛记录人生之痛、以诗之欢记录人生之欢的诗人们,无论年华怎样湍湍沸沸地流逝,依然是挂在银河之上的万朵星辰,历史的大河因为他们而闪亮。

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就像大唐的一池碧水,从清晨百花出世,来到盛午,芙蓉千朵,涉水而来,过了盛午,岸夹桃花锦浪生,而后慢慢滑入暮色。在晚唐夜色里,花已入水,却如烟花般绽出昙花一朵,是为李商隐;而旁边山阴道上桂花初黄,温庭筠这一树桂花,引领一个诗的时代入了花间。

李商隐所处的晚唐,让李泽厚感叹:“真正展开文艺的灿烂图景,普遍达到诗、书、画各艺术部门高度成就的,并不是盛唐,而毋宁是中晚唐。”

而正是李商隐,以他敏感的情怀,孜孜不倦地为晚唐渲染出了最绮丽的色彩,为仓皇末世送上了沉郁悲壮的千古绝唱。他在大唐的山水穷绝处,如晚霞引领了风骚。

想大唐的夜空如果没有李商隐,该是多么失色,那将是蛤蟆敲着破锣、蟋蟀扯着尖细的嗓子聒噪的夜晚。一个皇上无能、宦官掌权的黑暗时代,愈衬得李商隐这朵昙花美轮美奂。

后人评李商隐横绝前后,其诗“清言玄味,可雪缁垢”。北宋的诗坛上,模仿李商隐之风一度盛行,时称“西昆体”。金代元好问曾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种模仿一代代延续下来,却没人能复制李商隐。清人钱良择解释为什么模仿的人都失败了,说:“西昆以堆金砌玉效义山,是画花绣花,岂复有真花香色。”

想起嵇康的话“仰落惊鸿,俯引渊鱼”,李商隐的诗就是这样的惊雁落潭,引鱼出水。他这一朵夜昙出世,千花黯然失色……

到了晚唐,大唐这个华丽丽的袍子已经被虱子咬得破败不堪,可是在这个荒茫的时代上,却因为有了一个个诗人,竟也显出有凤来仪的金贵。诗人们栖于梧桐,飞鸣饮水,委羽而去,留下一个金玉之世的记忆……

所以,李泽厚说——

战国秦汉的艺术,表现人对世界的铺陈和征服;魏晋六朝的艺术,突出人的风神和思辨;盛唐是人的意气和功业;那么晚唐呈现的则是人的心境和意绪。与大而化之的唐诗相对应的是纤细柔媚的花间体和北宋词。晚唐李商隐、温庭筠的诗,正是过渡的开始……

在李商隐离去后,人们拨开那淬炼他的寒灰,便识得一个火眼金睛的孙行者。他拖笔路经之处,那个时代僵死的天庭活转起来,人们将透过李商隐的眼睛,看到大唐的末世悲伤。他的行笔又如金箍棒的指向,让一个末世,在他的诗句里瑰丽地狂欢。

第一幕

琥珀初成忆旧松

之一 寒花只暂香

大约在812或813年,李商隐出世了。

当时正处在唐宪宗时代,千疮百孔的大唐突然挣扎出余光,史称“元和中兴”。待李商隐大约九岁时,唐宪宗被宦官毒死,只持续了十五年的“元和中兴”结束了。一个时代的复兴不过如一朵烟花绽放,当烟花灰灭,一场空欢喜的大唐,重新开始急速坠落。

幼年的李商隐对大唐这一段短暂的回光返照,应该不会有多么深刻的体验和记忆,但他却在自己的脑海里固执地建造了一座盛世宫殿。后来他因守母丧,冷冷清清闲居永乐,就着一盏昏黄的油灯想起长安的灯火,恨不得观,写诗道:“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他总以为自己是从那盛世里被放逐出来的,于是常常如旧王族一般陡然生出“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悲伤。恰如宝玉以为自己衔玉而生,理应落入一个金玉之世,一觉醒来,不防却见一座倾城;在这座倾城里他倾墨亦成一个倾城客,在历经尘世之后渡劫归去,所以眼光总是超然的。

李商隐的父亲李嗣,当时已经结婚二十年,对迟来的这个儿子异常喜爱,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特意取名商隐,字义山。“商隐”取意于秦末汉初隐于商山,后被吕氏请出来辅佐儿子继承王位的“商山四皓”;而“义山”,是指隐居而能行义。

李嗣希望儿子能像商山四皓一样辅佐帝王,可李商隐的命运却指向名字的另一层含义:他一身的才华只能隐没深山,即使杀身为君君也不闻。

后来梦想破灭的李商隐经过四皓庙,也只能写一首诗感叹自己——“羽翼殊勋弃若遗,皇天有运我无时。庙前便接山门路,不长青松长紫芝”。

多少有才之人、有识之士,都只能如满山的紫芝,长在隐逸庙门前的入山路上……

李商隐有三位姐姐,他出世的时候,裴氏仲姊已经十九岁。

当幼小的李商隐刚刚能扶床站立时,这个裴氏姐姐去世了。她嫁给河东望族裴允元,不久就被遣回娘家,在不到二十岁的芳年就郁郁成疾而死。李商隐在《祭裴氏姊文》里,用谢道韫嫁王凝之的典故写了裴氏被休的原因,是“天壤以兴卑”。

王谢两家因政治联姻,才女谢道韫从婆家回到娘家,却非常不高兴。谢安很奇怪:王凝之是王羲之的儿子,这人本身也不错,你为什么会这么恨他呢?谢道韫说她也没想到,天底下竟还有像王凝之这样平庸的人啊——“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后来,人们便用“天壤王郎”比喻妻子对丈夫的不满。

颇具才媛品性、却出身寒微的裴氏嫁入名门望族裴家,却对自己的丈夫也有不满,这无疑让婆家非常没面子,便被遣回娘家。这个姐姐抑郁成疾,终究撒手尘寰——她的花才刚刚打开第一片花瓣,就落了。

懵懵懂懂的李商隐,不能理解一个人突然消失于眼前的意义,他只是啼哭,哭一个疼爱自己的女子怎么再也不来抱抱自己。他哭只是哭她再也不来,却不知该哭她已经离去。

虽然幼年李商隐只是孩童式的“空惊啼于不见”,但大约从这个姐姐的死开始,李商隐从生之初,如孙行者懵懵懂懂遇见唐僧,本是天真自由,不必有羁绊的,却被观音箍上了头圈。从此,李商隐的生命中便注定一直伴随着这种情之痛。一个个紫霞仙子在他的剧痛中消失,无力抗拒,而正是这种痛,成就了生命如诗、可歌可泣的李商隐。

幼小的李商隐泪眼朦胧中,有一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从此那些未及绽放的美好一朵朵落到他心里,如烟花烫成一道道情殇。很多年后,他一提笔写诗,灵感就随这一路情殇滚滚而下,落成劫灰……

作者简介

倾蓝紫,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云南人,云县,澜沧江边。现居北京,自由写作者。著有作品《不如不遇倾城色:古典诗词中最美的画卷》、《人闲桂花落》、《锦瑟无端五十弦》、《浣花纸里水墨词》、《衣上酒痕诗中字》、《我是人间惆怅客——解密李商隐的锦瑟人生》。

关于李商隐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2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