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刺楸树叶 |
释义 | 【药名】刺楸树叶 【别名】鸟不宿叶、刺楸叶 【汉语拼音】ci qiu shu ye 【英文名】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Kondz.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 Koidz. 【功效分类】解毒消肿药;祛风止痒药 【功效】解毒消肿;祛风止痒 【科属分类】五加科 【主治】疮疡肿痛或溃破;风疹瘙痒;风湿痛;跌打肿痛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多鲜用。 【动植物形态】落叶大乔木,高约10m,最高可达30m,胸围达70cm以上。树皮暗灰棕色,小枝圆柱形,淡黄棕色或灰棕色,具鼓钉状皮刺,刺长5-6mm,基部宽6-7mm。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柚细长,长8-50cm,无毛;叶片近圆形或扁圆形,掌状5-7浅裂,裂片三角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不及全叶片的1/2,茁壮枝上的叶片分裂较深,裂片长超过全叶片的1/2;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仅脉上具淡棕色软毛或除基部脉腋外无毛。伞形花序列 聚生为顶生圆锥花序,长15-25cm,直径20-30cm;伞形花序直径1-2.5cm,有花数朵;花萼无毛,边缘有5齿;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约1.5mm,白色或淡黄绿色;雄蕊5,长约2.5mm,内曲,花丝较花瓣长1倍以上;子房下位,2室;花盘隆起,花柱2,合生成柱状,柱头离生。核果近球形,成熟时蓝黑色,直径约5mm;宿存花柱长约2mm。种子2,扁平。花期7-10月,果期9-12月。 【性味】味辛;微甘;性平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刺祛的叶。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炒热敷。 【出处】《中华本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