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文学言语的私有性:论私人感觉的个人化表达
释义

图书信息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8月1日)

平装: 21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7807306645, 9787807306641

条形码: 9787807306641

商品尺寸: 20.4 x 14.6 x 1.6 cm

商品重量: 322 g

作者简介

潘华琴,1972年生,江苏镇江人。1995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获英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外国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文学院,获文学(文艺学)博士学位。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跨学科研究、文学语言学、生态批评等。曾在《人文杂志》、《文艺争鸣》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内容简介

《文学言语的私有性:论私人感觉的个人化表达》是关于研究“文学语言理论”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私人感觉的生命本体论意义、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不可能性论证的实质辨析、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不可能性论证的哲学目的与论证方法、文学言语的对话性特征等内容。

人类文明的长期发展,强化了人的思维的理性化和逻辑化,人类语言也随之越来越被精简为清晰的、普适的概念符号系统,面对理性层面之下生命“内宇宙”的恢宏而混沌、丰富而模糊的生命之流,这样的语言已经无能为力。这是文学遭遇困厄的底蕴,也是人类精神日渐贫瘠的诱因。鉴于此,《文学言语的私有性——论私人感觉的个人化表达》将其主旨立足于文学创作与接受的维度,探寻文学言语背后的心理因素——私人感觉及私人感觉的言语表达,从而对这一问题提供一种文学式的解答方案,即:文学作为一种言语活动方式,是如何使个体生命超越公共语言规则,冲破类的限制,抵达个体生命内核,从而达成言语主体在文学审美王国中创造性的展现的。

媒体评论

作者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人类历史古今中外的“古今之争”、“诸神之争”,及其中的诗学与哲学与政治之争。其意义非同小可。

——张志扬

“私人感觉的个人化表达”的观点对文学语言研究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对我国同类研究做出了新的推进。

——徐岱

问题意识明确、具体,挑战性强,展开得也比较充分。

——王鸿生

目录

引论

一、语言的失落:文学语言修辞学建构

二、语言的自觉:文学语言学学科建构

三、语言的生命回归之旅:文学言语私有性研究宗旨

第一章 语言境域中的“文学是人学”

第一节 主体的焦虑:文学语言修辞学研究中的“人”

第二节 主体的迷惘:文学语言形式主义研究中的“人”

第三节 主体的回归:文学语言生命本体论研究中的“人”

第二章 私人感觉与私人语言

第一节 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不可能性论证的哲学目的与论证方法

第二节 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不可能性论证的实质辨析

第三章 私人感觉与个人化表达

第一节 私人感觉的生命本体论意义

第二节 私人感觉:文学言语活动的渊薮

第三节 文学言语的私有性特征:私人感觉的个人化表达

第四章 私人感觉与文学言语

第一节 文学言语与生命的内在同一性

第二节 文学言语的对话性特征

第三节 “自我”的完善:私人感觉个人化表达的审美后效

第五章 文学的突围:私人感觉个人化表达的话语衍生

第一节 “立象尽意”——内在情感的自我赋形

第二节 “言外之意”——内在情感私密性的保留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