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月1日)外文书名: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Urban Culture Renaissance 丛书名: 人居环境科学丛书 平装: 37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112104178 条形码: 9787112104178 商品尺寸: 25.8 x 18.2 x 2 cm 商品重量: 762 g ASIN: B001SLD5F2 内容简介《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广义建筑学”、“有机更新”理论和人居环境科学的启发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融贯的综合研究”方法,探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批判性反思,扩大专业视野与职业思维,从文化、文化遗产、城市规划学科融会的角度,预测可能的发展途径,进行综合对策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针对文化遗产面临的生存危机和历史性城市保护持续恶化的状况进行分析,回顾国际社会的探索与实践,总结我国的历史与现状,明确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意义,分析新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在内涵方面的深化和在外延方面的扩展,揭示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城市文化建设的探索与追求”,通过深入分析城市文化建设在城市文化传承、城市文化特色、城市文化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纳国际社会关于城市文化的探索与实践,分析城市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探讨正确定位城市文化特色、树立城市文化理想的策略与措施。 第三部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的战略转型”,分析文化遗产保护认识的进步,研究加强能力建设目标,明确转型期各项措施,提出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探讨历史性城市、历史城区和历史街区等保护策略,提出从“大规模改造”走向“有机更新”;分析城市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阐述城市文化建设的长远价值,提出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 结语部分在对存在问题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对文化遗产保护有价值与创新的研究工作进行归纳,提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的辩证思考。 作者简介单霁翔,男,1954年7月出生,汉族,江苏江宁人。1971年1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历任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委员。2003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2008年获工学博士学位。被聘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早在1980~1984年在日本学习期间,开始从事关于历史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研究工作。1994~1997年,主持北京市文物局“故宫筒子河保护整治、圆明园遗址保护整治、明北京城墙遗址保护整治”等项目规划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2000~2002年,先后主持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总体规划”等项目,已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实施。 2002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局长工作岗位上,积极倡导、推动并实旋在城市化加速进程条件下的各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乡土建筑、文化景观、文化线路、工业遗产等文化遗产保护新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5年3月获美国规划协会“规划事业杰出人物奖”。出版专著《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和数十篇学术文章。 目录序 绪论 0.1 文化遗产和城市文化面临危机 0.2 相关方面的探索历程及发展动态 0.2.1 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与发展 0.2.2 城市文化建设的实践与进步 0.3 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与文献综述 0.4 基本理论与方法 0.4.1 “广义建筑学”与“融贯的综合研究” 0.4.2 历史性城市保护中的“有机更新”理论 0.4.3 人居环境科学思想指导下的战略研究 0.4.4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0.4.5 研究的基本方法 0.5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上篇 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第1章 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1.1 文化遗产保护遭遇“危险期” 1.2 文化遗产面临诸多生存危机 1.2.1 文化遗产本体屡遭损毁与亵渎 1.2.2 盲目的开发建设割断历史文脉 1.2.3 “拆毁真文物,制造假古董”盛行 1.2.4 “保护性破坏”案件逐年增多 1.2.5 以单体保护取代整体环境保护 1.2.6 商业化开发造成持久负面影响 1.2.7 超负荷旅游破坏历史文化空间 1.2.8 不合理定位改变历史地段环境 1.3 历史性城市保护状况持续恶化 1.3.1 “以旧城为中心发展”破坏历史性城市环境 1.3.2 大拆大建式“旧城改造”改变历史城区格局 1.3.3 大规模“危旧房改造”摧毁历史街区肌理 第2章 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现状 2.1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 2.1.1 早期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2.1.2 《世界遗产公约》的共识 2.1.3 近年文化遗产概念的演变 2.2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现状 2.2.1 早期文物保护理念的形成 2.2.2 多层次文物保护体系的建立 2.2.3 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 第3章 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意义与发展趋势 3.1 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意义 3.1.1 文化遗产见证城市生命历程 3.1.2 文化遗产保障城市文化延续 3.1.3 文化遗产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3.2 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 3.2.1 文化遗产保护内涵的深化 3.2.2 文化遗产保护外延的扩展 中篇 城市文化建设的探索与追求 第4章 城市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第5章 国际社会关于城市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第6章 城市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与发展要求 下篇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的战略转型 第7章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 第8章 从“大规模改造”走向“有机更新” 第9章 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 第10章 结论 附录 附录A 关于“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思考 附录B 从原生东方到兼容并蓄——中华文明发展初探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