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此事难知 |
释义 | 内容简介《此事难知》,医论著作。二卷。元·王好古撰于1308年。本书系王氏编集其老师李杲的医学论述,包括属于基础理论的经络、脏腑、病理、病源以及有关临床辨证、治法等内容,其中对伤寒六经证治叙述尤详,而且有个人创见。虽然全书融合了王好古的学术见解,但是依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杲的学术思想。现存初刻本,元明清多种刻本,《医统正脉》本等。1949年后有影印本。 全书分上、下二卷、附录三部分,共载专题论述104篇。上卷主要论述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六淫所犯,辨证要点,五经(缺厥阳经)证治有关问题,其中伤寒内容最多;下卷广泛涉及《内经》、《难经》,脉法、针灸等有关问题,常附图表以助述;“附录”主要为病证诊治法内容。 全书主要围绕伤寒五经证的有关问题如“太阳六传”、“入阴者可下”、“妇人经病”等作了详细阐发,某些见解有独到之处。如认为气病在表,误用血药,无伤,为安血而益阴;反之血病在里,误用气药如白虎汤等,则有害,因易致泻肺而损阴。既强调治病求本,又主张分别病情采用不同治法,如提出初治之道,当宽猛相济,末治之道,又宜宽缓,三法各有主证、应用法。 作者简介王好古,金元时代医学家。字进之,号海藏,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博通经史,尤精医术。其学宗张元素及李东垣,与李东垣为同时代人,并宗张元素,一说王氏先后师事张、李。先后任赵州医学教授兼管提举内医学。著作甚丰,涉猎范围亦广,如《医垒元戎》十二卷,包括伤寒及杂证,并以十二经为纲,主张治病须脉证互参,始可处方。又有《阴证略例》,有论述伤寒阴证之论方,颇为详备。此外,尚有《此事难知》、《汤液本草》、《癍疹论》、《伊尹汤液广为大法》等,均行于世。其《伤寒辨惑论》、《仲景详辨》、《光明论》等,则未见行世。 目录卷上医之可法 或问手足太阳手足阳明手足少阳俱会于首然六阳会于首者亦有阴乎 经脉终始 日用 人肖天地 问脾寄于坤如何是损至第三若从脾为第二从肾为第四请言脾数 明经络之数有几 问三焦有几 问脏腑有几 伤寒之源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夏伤于暑秋必痃疟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问两感邪从何道而人 大羌活汤 清气为荣 浊气为卫 其用在下胆胃膀胱大肠小肠 其用在上两目两耳鼻口舌 格则吐逆九窍五脏 关则不便下窍六腑 三阳气血多少 气血之体 辨表里中三证 辨阴阳二证 辨表伤阴阳二证 辨内外伤 辨伤寒言足经不言手经 六经传足传手经则愈 太阳六传 太阳证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太阳头痛 治三阳则不可越经 问桂枝汤发字 太阳禁忌不可犯 太阳证当汗 太阳证不当汗 当汗而不汗生黄 当汗而发汗过多成痉 不当汗而汗成畜血 血证见血自愈 知可解 知不可解 脉知可解不可解 易老解利法 九味羌活汤 当汗而下之成协热利 太阳一下有八变 里传表 伤寒杂证误下变有轻重 五苓散为下药 当服不服则生何证 不当服服之则生何证 酒毒小便赤涩宜五苓散 五苓散以泻湿热火土入水 表之里药 里之表药 加减凉膈退六经热 阳明证 下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