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词记山花碑
释义

词记山花碑全称为《词记山花·咏嵢洱境》。刻在《重理圣元西山碑记》的碑阴,碑高120厘米、宽47厘米、厚9厘米,直行楷书,大理石质。明景泰元年(1450)刻。碑文是元末明初著名白族学者、词人杨黼,用“白文”山花体写作的20首词。凡520字。词中赞美了苍洱之间的秀丽风光,也抒发了个人的怀才不遇,情景交融。所采用的汉字音读、训读、自造新字以及汉语借词等方法表达白语,多为后世民间艺人所采用。

中文名:词记山花碑

立碑时间:明景泰元年(1450)刻

碑文作者:杨黼

碑文文体:“白文”山花体

碑体材质:大理石质

陈列地点:大理市博物馆的碑林

简介

全诗上半部分32句,赞美苍洱之间的秀丽风光;下半部分48句,抒发个人怀才不遇、人生无常的思想。全诗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对仗严整,反映出在汉文化与白文化强烈碰击的动乱时期,白族文人的虚无心态。杨黼生于明初,其先辈是大理国和元代的名仕望族,《明史·隐逸传》中载有他的传记。

碑文在民间影响很大。特别是立碑之地大理喜洲,数百年来都一直有人能以古音诵读。直至二十世纪,仍有少数民间宿儒能朗朗成诵。最知名者当推喜洲严铎、庆洞郭纯仁二位先生。后来学术界对碑文的记录和译释,多依据二位先生之音读。

“山花体”是白族民歌通常采用的一种诗歌体,每首由八行诗组成,分上半首和下半首。诗的第一句是三个音节(有时是五或七个音节)的韵头,第二、三句为两个七音节的句子,第四句为五字句;下半首格式基本相同。因此一般称这种民歌体为七七七五或三七七五诗体。《山花碑》是由似汉字非汉字的记音符号记录的诗碑,这种符号通称“白文”,是采用汉字的音读、训读、自造新字以及汉语借词等多种方式表达白语,多为民间艺人所采用。“山花碑”现陈列在大理市博物馆的碑林内,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块白文诗碑。它在白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词记山花·咏嵢洱境>

嵢洱境锵翫不饱,造化工迹在阿物,南北金鎻把天関,镇青龙白虎。山侵河处河镜倾,河侵山处山岭遶,⑴屏面西□十八溪,补东洱九曲。伽蓝殿阁三千堂,兰若宫室八百谷,雪染点苍冬头白,洱河秋面皱。五华⑵佀你歴霄充,三塔佀你穿天腹,鳯羽山髙鳯凰栖,龙関龙王宿。夏云佉玉局山腰,春桞垂锦江道途,四季⑶色花阿园々,风与阿触々。跳仙人出克逰遨,胜姮娥入宫伽舞,薮压蜀锦出名香,㖵崀无价宝。夺西天南⑷国趣陶,占东圡北阙称谱,秀雀翫景鸣轰々,蝉吟声欲々。金乌馺散天上星,玉兎打开霄面雾,黄鸳白鹤⑸阿双々,对飞喀啄々。锺山川俊秀贤才,涵乹坤灵胎圣种,曾登位守道结菴,度生死病老。尽日勤功把节⑹操,连夜观叅修求好,大夫在处栽松栢,君子种梅竹。方丈丘焼三戒香,斍苑中点五更烛,云窓下扸大乗⑺经,看公案语录。煴煊茶水㱔呼着,直指心宗㱔付嘱,菩提逹磨做知音,迦叶做师主。⑻

盛国家覆世功名,食朝廷尊贵爵禄,慈悲治理众人民,才等周文武。恭承敬当母天地,孝养干子孙释儒,念礼不绝锺磬声,消灾⑼难长福。行仁义礼上不轻,凶悪弊逆上不重,三教经书接推习,漕溪水阿嘝。长寻细月白风清,不贪摘花⑽红栁绿,用颜回道譃浮身,得尭天法度。逰翫在伪佉骨石,有去在威仪模草,风化经千古万代,传万代千⑾古。阿部遇时宜心欢,阿部逢刼催浪秃,天堂是荣华新鲜,漂散成地狱。分数哽侔圡成金,时运车舛金成⑿土,聚散佀浮云空花,实阿芣不无。有之识景上头多,但于知心上头少,扬黼我拿空賛空,寄天涯地角。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