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温训 |
释义 | 百科名片温训(1787~1857),字伊初,号登云山人。著名文学家、诗人,清末举人,客家四大才子之一。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旧长乐县)登畲镇下滩村人。著有《登云山房文集》4卷、《梧溪石屋诗钞》6卷行世。 基本概述温训从小天资聪敏,勤奋好学,20岁为县学生员。清嘉庆十七年(1812),25岁赴福建汀州省亲时,曾结识汀州太守伊秉绶,深得伊太守赏识。嘉庆二十三年(1818),初入广州粤秀书院,后就读两广总督阮元所设的学海堂,均获优赏。温训擅长古文,所作《观运》、《观民》称著于时。清道光五年(1825)选取拔贡。道光十二年(1832),乡试中举人。考试时温训挥笔万言,牍不留纸,主考官程思泽、刑福山在闱中传阅,且惊且喜,称赞不止。当时,鸦片流毒日深,朝野议论纷纭。信宜县训导吴兰修著《弭害》论,声言鸦片应当开禁。温训特写《弭害续议》批驳,文中引周书、据尧典,主张勒限严禁,对违者处于刑律,才可共安太平。鸿胪寺卿黄爵滋取其说,上奏朝廷禁烟。道光十五年(1853),温训北上会试不中,受聘为顺天府尹署教读,与黄爵滋、汤鹏农、孔继荣、张际亮等人,结古文诗社,吟咏著称京都。道光十八年(1838),因母丧辞归,接着父又病逝,他在家筑居“梧溪石屋”暂住。次年,受聘为《兴宁县志》总纂。道光二十四年(1844),在惠阳任教。道光二十五年(1845),被聘为《长乐县志》主纂,广征精审。后受两广总督徐广缙聘为幕僚。清咸丰元年(1857),温训病逝于乡,终年64岁。 温训一生多作诗文,其为文立论正直,笔力雄健,其诗托体杜韩,风骨雅尚,为时贤所推重,被当时文坛客籍名人宋湘称为“不失为唐宋大家裔派”。所作咏《夕阳》诗,曾惊动诗坛,因被誉为“温夕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