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卫派文化
释义

卫派文化在中国城市文化现象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一是卫派文化是漕运文化、商埠文化、军旅文化和异域文化的集合;二是卫派文化的核心特征是“和”;三是文化力促进生产力,卫派文化必将对天津的发展特别是加快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简言之,卫派文化的实质就是包容、和谐、激情。

卫派文化 - 简介

河的融汇蕴育了漕运文化和商埠文化。天津襟河枕海,拱卫京畿,天津有条母亲河叫海河,古称白河。它融汇九河,蜿蜒穿行市区百余公里奔腾入海。人类依水而居,天津号称九河下梢,七十二沽。特别是贯通中国的南北大运河以及北京的建都使天津的漕运始于金元、昌于明清,水运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灵动和生机,使天津的三岔河口一带成为天津最早的城市聚落。南茶北运、北盐南运,漕运的繁忙造就了人口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天津是座移民城市,河北、山东一带失去土地的农民大量涌入这座城市,脚行、搬运工、贩夫走卒是下层移民的主体,贸易往来又使天津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到清末民初,天津已在全国确立了中国北方交通枢纽、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的位置。有学者称天津是码头文化、城厢文化、市井文化,都很有道理。但笔者以为,从人类繁衍生息的规律而言,如同恒河之于印度,莱茵河之于英国,塞纳河之于法国一样,海河之于天津是头等重要的大事,没有海河就没有天津,有了这条河就有了漕运,有了城市,有了商贸等等。而漕运和商贸不仅带来了南北物资的交流,而且最重要的是实现了南北文化的交融,使天津成为燕赵文化、齐鲁文化、京都文化、江浙文化及闽粤文化的融汇之地。

海的激荡涵养了军旅文化和异域文化。

天津是片退海地,7000年前或者更长的时间海相沉积生成平坦广袤的华北大平原。天津地处太平洋西岸,从来就是和世界连接的祖国的东大门和桥头堡,天津的军事位置和海防位置极其重要。明朱棣燕王扫北带来一批安徽兵在天津安营扎寨,明永乐二年设天津卫是军事建制,天津的许多地名如“屯、寨、哨、堡”等都是因军事设施而起。中国沿海号称有五百卫,天津作为距首都最近的中国第一卫的地位从古至今不可撼动。列强的坚船利炮屡次进犯大沽口,袁世凯的小站练兵成就了“北洋军阀集团”,明清两代天津的军人及军属在天津是高度集中的群体,使天津的军旅文化特征相当明显。天津被迫辟为通商口岸后,九国租界的设立使天津沦为半殖民地,但租界内现代城市管理和西方的活方式也影响了近代天津的文化走向。还有学者称天津为租界地文化和五大道文化,笔者认为称异域文化可能更好些。异域文化的欧风美雨不仅使天津多了许多吃洋饭的买办一族,而且华洋杂处、中西交流培育了卫派文化的开放思维和现代意识。天津还有独特一面,使得“遗老遗少”“寓公文化”,“那五一族”也怡然自得,逍遥自乐。这块神奇的土地使五行八作、三教九流都能找到自己生存的位置。

卫派文化 - 性格特征和核心价值观

水的流动形成了卫派文化独具魅力的性格特征。漕运文化的和衷共济,商埠文化的和气生财,军旅文化的卫国卫和,异域文化的和而不同,相互碰撞、融合,使天津的卫派文化不仅独特,而且一时间得领风气之先。天津方言中有三个字使用频率最高,最能反映卫派文化的性格,一个是“哏”,一个是“嘛?”,一个是“了”,哏是天津人的语言优势,卫嘴子能说善讲,表达幽默,天津人的乐观是全国出了名的;一个是“嘛?”天津人好奇,参与意识强,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好打抱不平和见义勇为。再一个是“了”,天津人很务实,只要认准了就去“了”,了就是办,天津人很重情义二字,要脸要面,宁可自己吃亏。 卫派文化的渊源应抓住三个“卫”字,即精卫,国卫和津卫。

精卫是上古神话,五千年文明在这里有痕迹,锲而不舍的精神古已有之。研究表明,殷商新石器时期,先民便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了;国卫是说天津是中国第一卫,天津人从来就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红灯照,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五四运动,天津都可大书一笔;津卫是天津河海交融的城市特征,卫派文化说到底是从河到海的文化,这种特殊的地理现象使天津卫派文化兼具开放性,兼容性和多样性,并自成一派的特质。如果仅说到这些还不能说明卫派文化的核心,还只是散落的珍珠一片,用什么串起来,用卫派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什么是卫派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认为,是“和”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字占有突出的位置,是中国老子“和而不同”哲学思想、庄子的“天人合一”和孔子的“和为贵”“和者也,天下之达道也”的集成。卫派文化的“和”包涵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和祥等含义,天津市民的幽默恬淡的生活心态,外豪内和的性格特征,古道热肠的处事哲学,豪迈刚毅的地域民风,平和平安的人生理念都反映了卫派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从古到今说到底,天津是一座以和为美的吉祥之都。

有学者说,国卫的刀光剑影与“和”字相对立,不相容。世界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异相合,相反相成。第一卫城是卫“和”,中国人从来就是热爱和平,捍卫和平,用血的代价追求的也是和平与自由。那卫派文化核心价值观还应有一个“卫和”的概念。

卫派文化 - 地位

卫派文化现象值得引起高度关注。说到卫派文化在中国城市中的特殊地位,有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展,而且这种文化理念和传播必然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而不断深化。

必须指出的是,卫派文化需要注入一种激情与豪迈。我们说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快文化建设,需要提高市民的素质,需要振奋天津精神,这都是先进文化的建设内容。我们的自信心首先来自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上,或者说对卫派文化的热爱上。有人总说天津这不行,那不行,影视作品中天津人一露面就是一种市井流俗的东西。这些东西多了,对卫派文化是一种误导和亵渎。我们认为,我们最大的不行在于我们不知道自己行。现在流行经营城市,在全国众多的城市中,每个城市都要有自己区别于别人的特色,天津这座城市最鲜明的特色是卫派文化。能不能鲜明地向世人表明:“河海交融形成了卫派文化,卫派文化是‘和’的文化,天津是座吉祥之都。”这样天津这座城市的文化特征一下就凸现出来了。天津要加快发展,要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实现新发展,就必须增强全民的自信心和责任心,用激情点燃激情,用豪迈去从事无愧于我们时代的豪迈事业,重振天津北方商埠和中心城市的雄风。

诚然,卫派文化也需要剔除糟粕。卫派文化中的精华要弘扬,同样糟粕要剔除,这一点无须回避。像市井文化中的行帮意识、小农意识、乡土意识乃至痞子习性等等流俗的东西是一种消极因素,在天津也有一定的土壤氛围,与文明向上的、开放竞争的卫派主体文化是相悖的,同样要批判地认识,通过改造、提升,使之不断得以提高。

卫派文化 - 话剧《望天吼》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究竟是何涵义?天津人艺的话剧《望天吼》给出了贴切且深刻的解读。《望天吼》首先是个好故事,讲的是“九.一八”事变前后古玩店老板赵如圭嗜玉如命,他收购了溥仪带出皇宫的国宝玉器“望天吼”,视这块宝玉为民族魂魄的化身。日本人左藤盯上了望天吼,借机要挟,赵如圭无奈之中把一件赝品送给左藤销事,却把自己推到危机关卡。当打定注意用炸弹与日本人同归于尽之前,赵如圭宁肯把一生收藏的连城宝玉一一砸烂也不愿被外族所掠……

《望天吼》表现的是天津人被日本占领时期的一种真实活法,有着浓郁的卫派文化特色。《望天吼》中运用了大量民俗文化元素如娃娃大哥、鬼市、洗三、订婚仪式等。此外,剧中描述玉文化的大段独白及展示码头文化的情节设置,都将增进观众对天津文化的了解。剧中主人公赵如圭以圆滑应酬处世,以淡漠生死对抗敌人,以满腔热情报国,表现天津老百姓不屈不挠的精神。

曲折精彩的故事背后说头儿、讲究也不少。《望天吼》凸显了天津的地域文化特色:玉文化、码头文化、民俗文化,而且全剧无处不渗透着对玉文化的解读。主人公赵如圭一生精研玉器,推崇的是玉的“温润其外,刚脆其内,外圆内方”。他以玉的德性和玉的精神自况,自比玉中君子,以此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处世准则。而当民族危亡之际,他又用生命说出了玉之精髓——“温、润、光、泽”为其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其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0:4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