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慈忍
释义

简介

慈悲与忍辱之合称。证道歌(大四八·三九六上):“观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不因讪谤起怨亲,何表无生慈忍力?”法华经文句以慈悲、忍辱、法空三者为弘通法华经之三种法规,称为弘经三轨。

基本信息

据月灯三昧经卷七所举,修菩萨行者为利益众生,于一切违顺等境皆能慈忍,故获得下列十种利益,即:(一)火不能烧,指修行者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违逆之境,了知身心自性本空而无所恼,故嗔恚之火不能烧之。(二)刀不能割,指修行者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横逆之境,了知自身体性空寂而无所畏,故嗔恚利刀不能割之。(三)毒不能中,指修行者常怀慈忍之心,于人加害时,了知身心本空而不以为意,故贪嗔毒药不能中伤之。(四)水不能漂,指修行者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顺情之境,了知诸法本空而无所染,故贪爱之水不能漂之。(五)为非人护,指修行者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时处,为鬼神之类所护卫。(六)身相庄严,指修行者常怀慈忍之心,爱念于人,故招感色身相好庄严之果报。(七)闭诸恶道,指修行者常怀慈忍之心,成就善法,故恶道之门自然闭而不开。(八)随乐梵天,指修行者慈行具足,梵行无亏,故命终后,随其意乐而生于梵天。(九)昼夜常安,指修行者常行慈忍,利益有情,而不加恼害,故得身心寂静,昼夜常安。(十)不离喜乐,指修行者常行慈忍,利益众生,使其皆获安稳,故自己之身心亦不离于喜乐。檀特罗麻油述经亦举出慈之五利,即:刀不伤、毒不害、火不烧、水不没、嗔恶见喜。(参阅‘三轨’591)

大洪山慈忍祖师的传说

如今的洪山寺前,竖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慈忍禅师”的称呼。在民间为何传成“慈忍祖师”了呢? 传说,慈忍来到大洪山,为这一方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这一年,大洪山一带遭大旱,稻田大张嘴,秧苗点火就烧,旱庄稼哪还有苗呢!眼看季节要过,田里颗粒无望。俗话说,生意人靠赚,种田人靠收。这样下去,一年的吃喝找谁要! 山主张武陵,算是这一方的主心骨,他领头组织乡民,抬着活猪活羊,吹吹打打到老龙池去求雨。慈忍在山洞里听到人声喧闹,知道他们是求雨的,急忙上前阻劝,何必兴师动众杀猪宰牲!叫大家放回猪羊,当着众人面,自愿对天许下了“舍身代牲”求雨的大愿,保证三天以后有雨,乡亲们有的信,有的不信,抱着再等三天试试看,各人便牵着各人的猪羊回家了。 慈忍从马祖那学法时,就学会了呼风唤雨的本领,第二天他在山上住了一座坛台,半夜里他披袍掌剑,站在坛台上,剑舞四方嘴里念念有词,不一会儿乌云滚滚,天刚蒙蒙亮,大雨哗哗一直下了个田满堰慢。没有两天秧苗返青,乡亲们又忙耕旱地,这一年还是获得了丰收。为感谢慈忍的恩德,当年秋天,由张武陵带头捐款,在宝珠峰山顶修了第一座寺院,取名为洪山寺。还收来几个小和尚,慈忍当上洪山寺第一代主持。后来每逢久旱无雨,不需人去请,慈忍主动前往,总是有求必应,次次灵验。消息传到皇宫,每朝皇帝,没有不到洪山寺朝拜的,朝野上下,都把慈忍视为天降神人。 慈忍活到整整九十岁才死,在他圆寂之前,为了弘扬洪山寺的烟火。一再嘱咐徒弟们,要将他的真身抬到京城去讨封。他在断足崖砍断双足,把话交待完就断气了。徒弟们按照师傅的安排,将真身装进缸里运往京城。一路上慈忍的面色红润,嘴里还不停的呜呜有声,走到武昌,慈忍圆寂的消息传到京城,皇上得知很是悲痛,连连称赞慈忍功德在世,明芳晚年。提到慈忍死后还面不改色时,皇帝说“了不起,简直和祖师差不多!”话音刚落,慈忍真身夜色退音停。自古皇帝的话是金口玉言,说了算数,也就是圣旨。自此人们就将慈忍称为祖师,至今没变,原来慈忍住过的山洞,也改名叫“祖师洞”,他常去玩的山崖,也阿按慈忍的功德,先叫“幽济崖”,后叫“灵济崖”了。

慈忍的现实含义

正如慈忍 《 佛学大词典 》所说:观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不因讪谤起怨亲,何表无生慈忍力?’法华经文句以慈悲、忍辱、法空三者为弘通法华经之三种法规,称为弘经三轨。

一切慈忍的背后都需要以一颗空灵、寂静、不容于世俗的心去对待,对待生活中的一些人或者事情要做到波澜不惊,宠辱偕忘的层次,无故毁之不加怒,无怨尤的来面对世界,面对自己的内心,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慌感,所有的毁疏都源自人性内部最深刻的恐慌感,所以常常惊醒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因子,看破但不说破,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慈忍可以说是一种现实生活的指导思维方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13: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