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未被揭开的谜底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者:孟戈非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10ISBN: 7-80149-758-9 页数: 472页 内容简介本书为中国核动力早期领导人孟戈非根据他40余年的工作经验,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亲身经历写成。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生动的描写叙述了中国核反应堆事业所走过的艰难历程:20世纪50年代下半期白手起家,开始还有一点进展,但因对反应堆事业不认识,没有建立相应体制,打好科研基础,后来核工程虽有一定成绩,但反应堆作为一项事业,至今未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画面,历历在目,书中叙述的史实,鲜为人知,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 目录序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起步 1-1 从核潜艇入手 1-2 调研和准备 1-3 潜水艇应用核能的优越性 1-4 在莫斯科吃了“闭门羹” 第二章 奋发图强 2-1 “育苗” 2-2 从汽车到反应堆 2-3 学习与练兵 2-4 “攻破防线” 2-5 波澜壮阔的设想 2-6 《潜艇核动力方案设计(草案)》的诞生 第三章 下坡路 3-1 十字路口 3-2 反应堆体制初探 3-3 草率的决定 3-4 “大设计院思想”的幻灭 3-5 白城基地始末 3-6 不平静的1961年 3-7 “拆庙赶和尚”前后 第四章 只顾眼前 4-1 阿Q精神小议 4-2 生产堆建设的两种主张 4-3 反应堆研究所(代号194所)的诞生 4-4 访英轶事 4-5 反应堆研究所的工作和遭遇 4-6 反应堆局的成立和夭折 4-7 “先解决有无、然后再来赶超”析 4-8 “一家失火 殃及四邻” 第五章 冷与热 5-1 潜艇核动力在北太平庄“隐居” 5-2 火热的战场 5-3 原子能科学技术的“苗圃” 5-4 震撼世界的庄严时刻 5-5 永远失去的良机 第六章 回头路 6-1 “大设计院思想”的复活 6-2 方案辩论 6-3 夹江“基地”是怎样选定的 6-4 “弱将”手下有“强兵” 第七章 一脉相承 7-1 在“文革”初期混乱的日子里 7-2 潜艇核动力又一次回到国防科委 7-3 核潜艇工程正式上马 7-4 爱莫能助——记我为潜艇核动力四次推荐人选的经过 7-5 不顾全局 兵家所忌——“没有好的全战役计划,绝不能有真正好的第一仗” 7-6 有言在先——记调我重返核动力所的三个前提条件 第八章 从“抗命”到受命 8-1 一场“历史的误会” 8-2 历史的见证 8-3 光荣而痛苦的日子 8-4 艰难岁月 8-5 上书聂老帅——记“万言书”产生经过 8-6 更加激烈的战斗 8-7 交“底”与受命 8-8 率言直陈 8-9 报到以后 第九章 关键时刻 9-1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9-2 夹江之行 9-3 关键时刻的分裂 9-4 不祥之兆 9-5 我国第一个核动力规划设想的面世 9-6 他脸上有个“政治晴雨表” 9-7 “指驴为马”的悲剧 9-8 一位老工人的光辉形象——记“工宣队”马副指挥“保驾”的故事 9-9 “有理说理,不许骂人!”——记国防科委副主任罗舜初中将关心质量的轶事 9-10 应不应该先建“楼”——记国防科委主任王秉璋将军找我的一次谈话 9-11 上报周总理 9-12 访问钱学森 第十章 小弯激流 10-1 马路上得到的“情报” 10-2 我为什么不愿潜艇核动力划归海军 10-3 “即使落后,总比没有强”——记海军周副司令和我的两次谈话 10-4 最后一次的争取 10-5 “摊牌”——记同海军周副司令的最后一次谈话 10-6 从海军接管核动力到核动力退还二机部 10-7 磨难与考验 第十一章 下水前后 11-1 突击施工 11-2 陆上堆自白 11-3 狂风骤起 11-4 比翼齐飞 11-5 另起“炉灶” 11-6 工具堆的命运 第十二章 任重道远 12-1 节日话“核能” 12-2 十步“错棋” 12-3 失误原因浅谈 12-4 正直地做人 12-5 恶性循环何时了 12-6 逆耳忠言 后记 附录和附件 附录一 核动力简介 附录二 关于发展核电的建议 附录三 从两弹的辉煌成就看我国核动力的历史教训 附件一 1997年世界核电一览表 附件二 美国陆上模拟堆一览表(部分) 附件三 潜艇核动力领导关系变迁图 附件四 印度研制核动力火箭 附件五 世界第一艘超导试验船即将试航——一场海运革命拉开序幕 附件六 韩国研制液体金属反应堆——以钚为专用燃料 附件七 美西屋公司积极进军中国核电市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