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茨实 |
释义 | 芡实,又名鸡头、鸡头实、水鸡头等,为睡莲科植物芡实的种仁。据史料,芡实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被视为延年益寿的上品,认为其具有“补中、除暑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等作用。《本草纲目》认为芡实能“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现代研究表明,芡实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素,如蛋白质、钙、磷、铁、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C、粗纤维、胡萝卜素等,并且容易消化。 性能芡实味甘,性平,无毒,功能有滋养强精,收敛,具镇静作用。 主治遗精白浊,小便失禁,带下,泄泻,腰膝痹痛,神经痛,关节炎。 《本草经疏》云:“芡实,味甘气平,无毒,补脾胃固精气之经也。” 《本草经百种录》更论述道:芡实“质黏味涩,而又滑泽肥润,则不伤于燥。凡脾肾之药,往往相反,而此则相成,故尤足贵也。 栽培技术芡实别名红莲子,为1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是药食两用药材,以种仁入药,具有益肾涩精、补脾止泻、安神等功效,主治糖尿病、脾虚水肿等症。种仁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脂肪油、维生素C及钙、铁、磷微量元素等物质,营养十分丰富,可制成食疗保健品。由于其野生资源逐年减少,上市商品不足,近年来市场供求出现缺口,价格不断上升,且后市看好。因此,人工种植芡实前景广阔,有条件的药农可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芡实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贵州、四川、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及东北各省,我国各地均适合栽培。现将其人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选地芡实喜温暖气候和光照充足的水生环境。宜选择水源可靠的田块、池塘、沟渠、沼泽地及湖边种植,水底土壤以疏松、中等肥力的黏泥为好。凡带沙性的溪流和酸性过大的冷水池塘不宜种植。 播种(1)种子直播:可分春播和秋播。春播于3~4月,秋播于9~10月,以秋季采用鲜籽播种为好。播种时,如果泥土稍干,可将种子直接撒于土中;如果池塘水多,种子不能播种均匀,可用湿润的泥土捏成小土团,每团掺入种子2~3粒,然后按行株距120×150cm播入水中,种子随土团沉入水底,便可出苗生长。 (2)幼芽移栽:头年种过芡实的地方第二年不能再播种。但因其果实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有部分种子散落在塘内,次年便可萌芽生长,当叶子浮出水面且直径在15~20cm时即可移栽。 管理(1)匀苗:幼苗浮出水面后,如果稀密不均,应适当匀苗,将过密的苗移栽到缺苗的地方。移苗时,用脚夹住根部压入泥内,切莫折伤嫩茎。结合匀苗将塘中杂草拔除,有利芡苗生长。 (2)调节水量:芡实丰产的关键是适时调节水位。根据生产经验,调水的原则是“春浅、夏深、秋放、冬蓄”,春季水浅,能受到阳光照射,可提高团温,利于幼苗生长;夏季水深,可足进叶柄伸长;秋季适当放水,能促进果实成熟;冬季蓄水,可使种子在水底安全越冬。为提高经济效益,种芡实的水塘可同时养鱼,但必须选择对芡实无损害的鱼种,如鲢鱼、鳙鱼等。向塘内投放的鱼饲料以及鱼的排泄物,均能作为芡实的肥料,不必另外施肥。 (3)防病虫:在5~6月有蚜虫危害叶片,使其变黄蜷缩,严重时全株枯死。 采收加工 春种当年、秋种次年采收。一般于9~10月间,当果皮呈红褐色时便可分批采割。果实采回后,用木棒等物锤击带刺的果皮,取出种子,除去硬壳,晒干。也可将果实堆放在地上,待果皮腐烂后,洗净晒干,然后再除去果壳,把芡实仁晒干即可。一般亩产干种子120~150kg,干种出仁率为70%左右。质量以无壳、无碎粒、粒大饱满、色鲜者为佳。 临床应用医疗用途1. 用于遗精、滑精。 芡实甘涩收敛,能益肾固精。适用于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等症。常与金缨子同用,如水陆二仙丹;亦可与莲子、莲须、牡蛎等配伍,如金锁固精丸。 2. 用于脾虚久泻。 芡实既能健脾除湿,又收敛止泻。用于脾虚湿盛,久泻不愈之症,常与白术、茯苓、扁豆等健脾药物同用。 3. 用于带下病。 由于芡实能益肾健脾,收敛固涩,故又有良好止带而治带下病的作用。治湿热带下,可与清热利湿之黄柏、车前子等配伍,如易黄散汤;治脾肾两虚之带下,可与补益脾肾之党叁、白术、山药等同用。 功效主治功效:健脾除湿,固肾益精。 主治:久泻不止,小便不禁,腰膝痛,湿痹,男子淋浊遗精,女子赤白带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