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酉锐
释义

王酉锐(1843—1915),字瑞芝,黄县(今龙口市)诸由观镇东台村人。王酉锐的亲生父亲王金钟是个读书人,在家乡黄县开设“燮和堂”药房,乡中行医,颇有好名,“以慈善著于乡,如施种牛痘、医术济人,凡求诊者多徒步以往”。1882年,王金钟参加山东乡试,中了当年的副榜,此时王金钟年纪已然不小了,后来又几次应试不中,直到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据说,适逢宣统皇帝登基庆典(1909年),王金钟被恩赐为翰林院检讨。当然这只是个虚衔,王酉锐此时67岁已经功成名就,而王金钟更是耄耋之年了。

因王酉锐的伯父王金铭无子,王酉锐一出生就过继给了王金铭。1856年,年仅17岁的王酉锐因家庭经济困难,奉父命赴上海经商。经过十数年的打拼,王酉锐创办了“运通公司”,在上海商界“信义为南人所信仰,而吾东之旅于沪者,亦籍君以为重”。1872年,晚清洋务运动时期,著名实业家盛宣怀创办“轮船招商局”,王酉锐即入股成为股东。并且因他是山东旅沪商人领袖,盛宣怀遂将烟台招商局事务交他办理,自此名誉日起,经营怡顺昌报关行(住址在三洋浜桥),并曾任山东会馆董事长,在上海工商总会中代表“各行装载行、山东会馆”。

王酉锐除了经商成功之外,最为人所称道的,乃是慈善公益事业。1887年9月,黄河发生过一次大的决口灾难,王酉锐受山东巡抚张曜的委托四处募捐,助工赈民,因此叙功,授花翎二品衔道员,圣旨颁给“见义勇为”匾额。1914年登莱大水赈捐,“赖君之襄赞,得集巨款,造福桑梓,远近感戴”。其他诸如“学堂、医院、孤儿院、妇孺救济会,莫不孜孜筹助,老而不懈”;“凡东人之穷乞苦工,君岁时必周济之。”

清代上海旧有山东义冢50多亩,因长期战乱无人管理,土地都被附近农民所占。1903年,王酉锐联合山东客商,向上海知县汪懋琨要求收回产权,经知县率董事乡保踏勘,收回25亩多土地;王酉锐随即募银1万余两,购地6亩余,修建了一座“山东会馆”,地址在上海自忠路重庆南路口,今卢湾区教育学院处。会馆前后三进,屋百多间,其建筑气势宏恢,成为旅沪山东人的活动基地,五四运动中,丁佛言等人正是在此主持了“上海山东同胞救国大会”。王酉锐因此被推举为首任山东会馆董事长。值得一提的是,王酉锐还积极参与支持辛亥革命。上海起义后“1911年12月11日,旅沪鲁籍商界领袖王瑞芝等,亲至同乡各商店劝募,莫不踊跃捐助,一人独捐千元者且有数家,现已集至数万之谱尚陆续进行。”

王酉锐七十三岁因病去世,“顶香携酒奠于君之堂约数千人”,可见其社会影响力。死后葬在诸由观东台村;著名慈善家、中国红十字总会会长、前清外务部尚书吕海寰为他撰写了墓志铭。王金钟、王酉锐父子在黄县的故居“旗杆院”,位于东台村,悬挂“太史第”匾额,分为住宅、南大院、北大园三部分,占地约7000余平方米,十分豪华,号称黄水河东第一庄园,可惜七十年代起逐渐被拆除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