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铁汉将军传
释义

《王铁汉将军传》出版发行

本书由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中国石油作家协会全国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河石油报文艺部主任陈醒哲先生著。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第一章、关东学子(1911年—1919年)

第1节、后才屯村的王氏家族

第2节、熟读四书的敏慧少年

第3节、赢得一片喝彩声

第4节、在锦县第二高小插班

第5节、参加奉天学潮与罢课

第6节、在北大预科班求学

第7节:弃学之后的痛苦抉择

第二章、戎马生涯(1922年—1930年)

第1节:考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

第2节、聆听少帅的教诲

第3节、由“兵”到兵的蜕变

第4节、直奉二战中的一段经历

第5节、南征北战亦文亦武

第6节、1925年灾难深重的一页

第7节、逐鹿中原与全线撤退

第8节、东北易旗帜之后

第三章、抗日烽火(1931年—1945年)

第1节、打响抗战第一枪

第2节、辗转关内

第3节、悲壮的长城抗战

第4节、从冀东防御到西北剿共

第5节、西安事变前后

第6节、凇沪会战之英勇阻击

第7节、反攻香黄山

第8节、功亏一篑的修水之役

第9节、第一次长沙会战立功

第10节、上高会战打出最精彩之战

第11节:浙赣风雨游击战

第12节、抗战胜利与无锡受降

第四章、峥嵘岁月(1946年—1995年)

第1节、从和谈到战争

第2节、参加苏中战役

第3节、兵败杨家杖子

第4节、尽职省主席

第5节、身边的辽沈战役

第6节、诀别家乡的惆怅

第7节、浩荡乾坤入客愁

第8节、持守一生的忠诚

第9节、一轮明月寄乡思

附录一:王铁汉将军年表

附录二:相关历史考证

后记:

自序

日出日落,时光流逝,波光涛影中汇集出一道色彩斑斓的历史长河。过去的,仿佛是那样的遥远……许多尘封的往事,淡漠了我们对历史的记忆。可是,当我们拂去岁月的封尘,重新开启厚重的历史大门时,就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历史其实并未走远,仍然鲜活和生动。我相信,当你唱起《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当你看到那些珍贵的抗战历史照片的时候,历史就在眼前和心中。

近代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中华民族饱受世界列强的战争

蹂躏,在中国的土地上上演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抗日战争等等。英勇不屈的中华民族为反抗外侮,血染沙场,前赴后继,终于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和中国的解放。今日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昌盛繁荣,蒸蒸日上,正在踏上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这是无数先辈用流血牺牲换来的,王铁汉将军就是其中一员。

王铁汉将军是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后才屯村人,自小熟读《四书》《五经》,饱受传统文化濡染;少年时接受梁启超的改良主义思想,建立起振兴中华的理想信念;青年时弃学从军,寻求强国报国的道路;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他坚决抵制“不许抵抗”的命令,率部打响抗战第一枪;在其后的抗日主战场上,他出生入死,屡建战功;直到晚年,他仍然为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奔走操劳,鞠躬尽瘁。王铁汉将军在军政生涯中,忠勇果敢,绩效显著,多次立功,屡受奖赏——在淞沪会战和香黄山战役中各立功一次,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中各立大功一次,在第四次整训中立功一次;在浙赣会战中及龙衢战役中蒙受三等云麾勋章及传令嘉奖,在苏中战役中,蒙受四等宝鼎勋章,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干城甲种一等奖章;又以工作成绩一贯优良蒙受忠勤勋章,胜利勋章,三等景星勋章,光华一等奖章等。

作为王铁汉家乡的一名文字工作者,了解了这些史实后不能无动于衷。所以,在近三年的时间里,来我四处走访,寻找王铁汉将军的后人、同乡、部下,以及一切了解历史事实的人,进行采访、调查;前往多处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查找历史资料;还翻阅了大量的历史书籍、文史资料、军史战史、纪实作品,寻找有价值的线索;最后终成此书。

本书是一本以王铁汉将军为主人公的传记文学作品,再现了王铁汉将军的人生经历、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变迁的过程,以及他对历史的贡献。学界通常认为:传记文学作品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由传主的地位决定的。我对这个观点有一个补充,决定作品价值的除去传主的地位还有传主对历史的特殊贡献。王铁汉将军曾任国民党军第49军军长、沈阳防守区司令官、国民政府辽宁省主席,中将军衔,并非身居高位、名声显赫。但是,他打响抗战第一枪的壮举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他的人生经历和历史贡献值得研究和总结。本书共四章36节,以翔实的史料和深入采访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混乱的年代以及王铁汉所走过的人生道路,其中以前三章27节的篇幅,重点记录了王铁汉将军青少年时代的理想追求和在抗日主战场的战斗经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艰苦、光荣的岁月。据权威资料认定:在抗日主战场上,中国军队与日军激烈会战多达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其他战斗有38000多次,可以说是空前惨烈。中国军队英勇殉国的将军,少将以上就有200多位,民众死亡估计至少在2000万人至3500万人,而官兵殉职的有322万人,可以说是一场民族御侮的圣战。发生在抗战主战场上的主要战役,如长城抗战、淞沪会战、南京、武汉保卫战,以及大家所熟悉的台儿庄大捷、长沙会战等,都记载了中国军队在第一线奋勇抗战的壮烈历史,其中大多数战役中都有王铁汉将军的身影。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王铁汉将军又亲历了长城抗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浙赣战役、第二次衢州战役等大型战役,与日军作战百余次,惨烈战斗10余次,是身经百战的抗日将领和民族英雄。

但是,这段重要历史却鲜为人知,仍像一部没有打开的史书,未被发掘的宝藏。我想,作为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应该遗忘这些重要的历史,更不应该诋毁或篡改这些历史。我们应该本着“为真理作战,对历史负责”的科学精神,把这些难忘的历史再现出来,呈现给世人,“不容青史成灰烬”。

历史人物的传记,最有价值和令人回味的地方,可能不是历史人物简单枯燥的生平履历,而是历史人物的心路历程。一个历史人物做了什么,是会在史籍上留下痕迹的,而他的情感、心理、当时经历的细节,不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可能完全湮灭在历史的海洋之中。我们通常给一个人下定论的时候,习惯使用三七开、四六开、五五开,这样一些简单的数学统计方法。实际上对一个人是无法这么简单地去计算的,任何人精密的计算方法都无法计算人的一生。另外,由于人们民族不同,信仰的不同,意识形态的不同,以及其他方面认知上的差异,对于任何一位历史人物的认知和评价都会有不同的声音。所以,我只能对书中的人物作出我个人的认知与评价。

王铁汉将军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一位令人尊敬的抗日将领,一位终生求索的民族精英。他深爱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为寻找一条振兴中华的道路而历尽沧桑,终生不倦。关于这些认知与评价的来由,书中都有详尽的交待。

这本书再现了王铁汉将军对同时代人物和事件的原始情感态度,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当时的选择和倾向。这本书关注的不仅是传主的历史地位、历史功过等政治问题,同时也关注他的个人性格、个人素质、道德质量、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等人生问题。因此,较之历史专业学术论文更为贴近历史的细部,感性有趣、生动具体,表述细腻,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这本书具有历史的性质,又有文学的构思,是用文学手法再现历史,既是一部真实历史,又是一部文史书籍。

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不同朝代、不同民族的割据与混战,有十几个王朝的暴力更替,还有许多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许多次列强的入侵。在纷纭杂陈的历史进程中,总是有成功者和失败者。我们的祖辈,我们的父辈,一定有许多人曾经经历过失败,这成为他们一生难以抒怀的悲哀,也成为一生隐忍不言的伤痛。对于每一个历史人物而言,他们选择自己立场,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有着很多云缠雾绕的背景和原因,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当下,我们应该以一种科学,客观,平和的心态对待历史,对待历史人物。即使我们的先辈曾经是失败者,我们也一样应该全面、完整地看待他们,不能否定他们的历史作用和价值。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不仅给胜利者以喝彩,也要给失败者以纪念。这是一种最温柔、最纯粹的历史观,有利于促进我们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复兴。四川成都建川(全民族)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建立,就是这样一种历史观的表达,我很赞赏这样一种宽容贤达的历史观,它是对痛苦深刻反思后的一种升华,超信仰、超意识形态的人类精神的礼赞!

历史就是历史,我们只能正视它,尊重它,分析它;却不能颠覆它,歪曲它。王铁汉将军一生的功过是非,很难一言以蔽之。我们不能苛求历史上的人物像我们今天这样来看待历史,或请他们走出历史时代与我们今人步调一致。我们也不希望我们的后人用未来的眼光指责我们今天的生活,把我们拉到100年后的世纪里评头论足。

我始终认为,王铁汉将军身上体现的三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效仿的:第一是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二是誓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第三是抗击外侮的民族主义精神。这三种精神既是王铁汉将军人生价值的体现,也是我们正确认识王铁汉将军历史功绩的基础,更是鼓舞和鞭策当下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才动笔写这本书。

诚然,由于作者的视野所限,能力所限,本书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瑕疵,敬请读者给予包容和指正。

陈醒哲

2010年11月20日

后记

适值辛亥革命100周年,“九一八事变”80周年,王铁汉将军诞辰109周年之际,本书出版发行,算是一个小小的献礼。作为本书作者,在写完最后一段结束语的时候,我终于如负释重,轻轻地松了一口气。

我和许多人一样,在2006年11月之前,对王铁汉将军一无所知。对于“九一八事变”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文革前后的历史教科书上。2006年11月,我在研究《司督阁与东北现代医学》这个历史课题的时候,偶然中得知了王铁汉将军打响抗战第一枪的史实。我开始是惊讶,然后是困惑,然后决定采访、查询、考证、研究……后来,我发现我走进一个纷纭复杂、黑白含混、难以厘清的境地,处于进退两难。

人物传记等文史类作品写作,不同于小说、戏剧、诗歌一类的纯文学创作,不允许毫无根据的虚构和幻想,一切事件必须真实可信,要有记载和出处,一切场景必须是历史的再现,带着历史的印痕。我不是专修历史的学者,没有历史学家的功力及信息库,在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考证和梳理上遇到了很多困难。特别是关于王铁汉将军的史料在大陆十分稀缺,了解历史的当事人大多已经辞世,实在难以再现贴近历史人物真实面貌的完整形象和场景。

我惟一的优势是从事记者行业,有20多年的采访经验,我知道要完成这样一部著作,必须扎扎实实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小的线索查起。近三年来,我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几乎利用所有的节日、假日,去四处采访,查找历史档案和资料,从来未敢懈怠。通过大量的采访,我对史料的收集和梳理有了清晰地方向,除了继续查找大量的文史档案、战史军史,当事人回忆资料等,我还通过在辽宁营口鲅鱼圈兴办企业的台籍企业家张文琦先生与台湾辽宁同乡会会长关甲申先生取得联系,并获得帮助。

写人物传记最大的难度在于准确把握人物和事件。王铁汉将军近百年的人生经历,纷繁复杂,几经沉浮,并且经历了清末、民国、抗战,内战等不同的历史阶段,这正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为混乱的一个时期。许多重要档案毁灭、资料缺失、寻找准确的有价值的材料相当困难。有时,为了考证某一句话,一个数据、一个说法,一个相关的人物,一个职务变化,要查找很多资料,去几个地方。况且,有时查到资料和说法常有不同,这样就要运用逻辑推理,分析判断,去伪存真,直到“确定”为止。其中的困惑、彷徨、痛苦,甚至产生的烦恼情绪,真是一言难尽。

非常感谢王铁汉将军的长女王翠凤老人,以及外孙媳妇程桂新女士,是她们在我感到写作最困难的时候,为我提供了台湾出版的王铁汉将军著作《东北军事史略》和《王铁汉先生访问记录》两本珍贵影印书籍,还有王铁汉将军照片和书信的影印件,并且多次接受我的采访。王铁汉将军的侄女王立岩,王铁汉将军在沈阳时的司机兼卫士李明德,王铁汉将军的堂弟王朝江、老乡李彬,王铁汉将军的老师才助臣的孙子才福昌,石世安的外孙女朱婉娇等人都为作者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羊圈子镇年逾84岁的张振华老师,给我提供了一份他担任盘山县志采编员时,于1988年5月31日去辽宁省档案馆抄录的王铁汉将军《公务员履历表》,该表是1948年所制,极具史料价值。辽宁省黑山县晓东镇张景辉老师,派出所倪阳教导员,以及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省图书馆,中国第二档案馆等单位都给作者提供很大帮助。

我的同学于凡先生曾经到北京大学档案馆,帮我查找历史资料。我的好友佟伟、丁伟成两位先生也在繁忙之中陪同我一道去采访,替我为收集到很有价值的历史图片与文字资料。在这里,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我要特别表示感谢的是辽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王建学教授、名誉会长张一波教授,他们率团到王铁汉家乡考察时,我荣兴成为一员,并有幸参加了2007年在王铁汉将军家乡羊圈子镇召开的《王铁汉将军打响抗日第一枪学术研讨会》,为我写作本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共盘锦市委宣传部,中共辽河油田党委宣传部,一直关心本书的写作,没有他们的支持,很难成就本书。

我最后要感谢团结出版社的社长、总编辑王大可先生,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本书才得以很快出版。在此,我还要对所有对本书出版、发行,有过帮助的人,深深鞠上一躬,谢谢你们!

我希望这本书成为读者们的良师益友,能够激励青少年读者们励志图强,精忠报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竭尽心智,创造辉煌!

陈醒哲

2011年元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2:5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