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曼秋 |
释义 | 王曼秋,原名王垚璠,小字提浮,笔名梦日边,男,1963年10月10日生于三江平原。高中曾就读于天义中学。当代诗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内蒙古赤峰市平庄矿区中学,教授中学历史,教学之余从事创作。 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开始发表作品,读书组织创办诗社,被称为“校园诗人”。曾在各级报刊发表诗歌数百首,诗歌作品多次获奖。在《平庄矿工报》和《黑海潮》举办的文学大赛上曾多次获一等奖;“平煤杯”文学大赛诗歌一等奖;“郑煤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征文”三等奖;全国散文大赛优秀奖;《诗林》诗刊“第二届冰雪节杯”诗歌三等奖;《诗林》天问诗歌创作优秀奖;“丁玲杯”诗歌大赛优胜奖。 代表作有《人生在世》、《夏日的午后》、《三江平原的雪》、《行走的岸边》等,主编出版父亲著作《千全集》。 其父王秀山,宁城县忙农营子公社潮洛海沟大队第七生产队政治队长共产党员。 他的诗歌深受古典文学滋养,简洁凝练,意味悠长。同时,又善于从外国诗歌中吸取精华,注重意象,开扩空间,中西合璧,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形成了古典美与现代美的统一。 曾在矿区生活多年现居上海的作家榛子(刘宝生)说:“梦日边是个内心滚烫的人,他敏感而文弱。敏感,是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的前提……我们从他的诗中,可以感受到生活的伤害,对诗人和他的诗的伤害。即使在生活的重压下,他还是振作本能,以最朴素的语言,挑起最本质的诗句,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生活,什么是诗人的生活。” “王老师是一名教师、一个诗人,他学识渊博、功底扎实,至情至性、深邃悲悯,是思想的启蒙者,是历史的传播者,是一位高尚的人民教师。”——学生周泽 诗观 拷问诗歌是什么永远是痛苦的,也是徒劳的;诗歌不是真理,但永远比真理童年;诗歌本身与世界同在,像永不消逝的王国,但有时,诗歌又像爱情,充满欢乐、悲悯与绝诀。一棵草一片树叶,谁不曾见过呢?而其中的美与悲情只有诗人才能与之歌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