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继汤
释义

简介

王继汤(1916——1943.6),山西保德县城内人。1939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小时城内实验两级小学读书, 1921年考入山西省立国民师范, 1934年在县立模范小学任教,曾任代理校长。1935年到绥远省立第一中学读高中,1937年回保德后,从事宣传抗日活动。1937年底,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初春,参加八路军一二○师的岢岚兵站作战地服务工作 。1938年6月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9年秋,任雁北区的应县、山阴联合县政府任秘书。1940年冬,应县、山阴两县分置任应县县长。1942年6月调回专署任民政科长。1943年6月不幸病故。

抗日活动

1937年回保德后,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在县动委会和牺盟会的领导下,他同宋达、王有龄等人密切配合,串连本县在省城读书的同学和本地的阎富山等小学教师计20余人,参加动委会宣传团,深入到人民中间,以演戏、唱歌、讲演等形式宣传发动群众起来抗日。两个多月内,在一、二、三区的城关、桥头镇、林遮峪等几个村镇活动,把抗日火种遍播全县。

(1937年)底,他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这时他同王有龄到离石找到了南汉宸、续范亭,被分配到由武新宇领导的“动委会巡视工作团”工作。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初春,他随该团由离石经临县到达岢岚。此时日军正对晋西北地区疯狂进犯,已连续侵占了宁武、神池、五寨、偏关、河曲、岢岚、保德等7座县城。在严酷的环境下,王继汤又接受了到八路军一二○师的岢岚兵站作战地服务工作的任务。当八路军健儿同其它友军一举收复这7座县城后,战争留给作服务工作的同志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部队的粮食供给、伤员的护理运送、牺牲烈士的安葬、灾民的救济安置等工作迫在眉睫。在那非常困难的条件下,王继汤同其他同志一起经过艰苦的奋斗,终于胜利完成了党所交给的任务。日本侵略军被迫撤出保德时,一把火将县城烧了个光,人民群众被残酷地杀害了许多,横尸遍野、灾民遍地,有的悲愤投河,有的背井离乡。续范亭、武新宇等领导人得知这些不幸消息后,派王继汤、王有龄二人回保德赈济灾民。随后又运来粮食和救济款。他们回县后,立即开展工作,先在城内烈女庙、东关龙王庙办了两所粥场,供无家可归的人食宿,接着又组织群众纺织、修路、开矿等。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才把人民群众安置妥当,安定了社会秩序。当时学校被迫停办,领导又委任王继汤为桥头镇两级小学的校长,经过一段努力,学校迅速恢复,学生相继入学。一年来的革命实践,王继汤深感革命知识太少,很不适应抗日斗争的要求,需要深造。此时阎锡山的县长智耀拉他到旧政府去干事,傅作义三十五军一位李副官也拉他到军队里服务,并给予上尉待遇。这些都不为动摇信念,都被一一拒绝了。毅然离家于6月间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到校后被编入二分校七大队,驻在距离延安70里的蟠龙镇。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初,党中央决定到敌人后方去办学,王继汤随二分校开赴晋察冀边区的灵寿县陈庄继续学习。在校期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秋天毕业后,被组织分配到雁北区的应县、山阴联合县政府任秘书。1940年冬,应县、山阴两县分置,王继汤被边区政府任命为应县县长。1942年6月调回专署任民政科长。他在应县、山阴两县整整度过了四个年头的游击生活。这个地区是日寇统治的中心地区,斗争非常尖锐,环境非常残酷艰苦,但是王继汤在困难面前不愧是好汉。1940年,应山县政府仅留他和刘台驻六区大扎沟工作,离魏家沟敌区据点仅有十里路,白天上山头,黑夜回村在李二家中写刻印布告、传单向敌占区散发,有时还到雁门关附近的大滩梁、胡家滩、沙家寺一带开辟工作。由于残酷的战争环境,艰苦的战争生活,使他患了严重的肠胃病,健康受到了摧残,身体逐渐瘦弱,

病逝

1943年6月不幸病故。享年二十七岁。经党政组织的安排,将遗体安葬在晋察冀二专署驻地—灵丘县五区下关镇西峪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1: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