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含章 |
释义 | 王含章,恩和沙滩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是七星渠总领王祯之第三子。本名成义,字含章,后以字行。幼时在恩和私塾和小学堂学习,16岁时(191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兰州甘肃省立第一中学,1923年毕业。1924年考入北京朝阳文法学院学习法学,1930年从朝阳大学(原朝阳文法学院)毕业。次年与朝阳大学同学黄清芳结婚。黄家乃北平(北伐战争后北京更名北平)望族,通过黄父的关系,王含章认识了国民党北平市党部委员张明经。张明经介绍他参加了国民党,并在市党部做民运工作。不久,爆发了中原大战,北平蒋记市党部被阎锡山解散,人员遣散,王含章参加了庚子赔款的公费留学考试,当年11月偕妻子黄清芳赴日本留学,入日本帝国专修大学研究部学习,1933年学成归国,获日本帝国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是中宁县第一位博士和留洋学生。 王含章留学回国后,先返乡探亲,把妻子安顿好,去兰州面见甘肃绥清公署主任邓宝珊。邓宝珊给于右任写了介绍信,请于右任给他安排工作。王含章拿着信到了南京,于右任对他说:“宁夏正在筹备成立省党部,缺个特派员,中央正在物色人,如果你愿意,可以回宁夏去办党务!”法学博士办党务,非其所长,但是考虑到求职之难,也就同意了。于是于右任给中央党部组织部长陈立夫打了招呼,不久中央党部发表了派马鸿逵、杨作荣、王含章为宁夏省党部特派员的命令。王含章由南京返回宁夏,走马上任。省党部成立后,任执行委员兼调查统计室主任。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当年9月,王含章赴南京开会后返回宁夏途中路经西安,听说侄儿张子华(原名王绪祥,王含章二哥王成绩之子,参加革命后化名张子华)也在西安,便到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去看他,恰逢张子华有事处出,不久叔侄二人在王含章下榻的西京宾馆见面。这次见面,后来对叔侄二人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对张子华,不久被怀疑通敌,调离中共中央统战部联络局副局长职务,1942年延安整风期间,被隔离审查,悒郁生病,英年早逝;对王含章,1939年被中统安插在宁夏的特务头子马效贤以通共和贪污两项罪名密告中央。后经审查,帐目清楚,贪污罪名不能成立,至于通共,“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结果王含章被免去省党部一切职务,调到省参议会,当了一名有名无实的参议员。 1946年,国民党不顾中共和民盟的反对,召开违反民意的制宪国大,王含章是宁夏的国大代表之一。国大闭幕后,监察院长于右任任命王含章为监察院监察委员。1948年监察院在全国各大行政区成立监察委员行署,王含章当选为华北监察使。9月赶到北平,刚将华北监察委员行署成立,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先后打响,王含章又匆匆回了南京。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上台,国共和谈开始,王含章在监察院会议上曾呼吁接受和谈条款。和谈破裂后,王含章随监察院到了广州。后来到了香港,联络西北籍立法委员、监察委员10余人在香港《大公报》发表声明,宣布脱离国民党及其政府,受到香港中共地下组织的关注。年底新华社香港负责人费彝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写了介绍信,介绍王含章回大陆参加工作。到京后由董必武的秘书刘恒安排住在国务院招待所。1950年秋,宁夏省政府根据中央统战部的安排,派副秘书长袁金璋由京接回宁夏。途径西安时,还受到了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和统战部长汪锋的接见和款待。 1952年在肃反运动中,宁夏方面未请示西北局和中央统战部,判处王含章死刑,立即执行,时年49岁。西北局发现此事后,习仲勋十分生气,认为这是违反统战政策的无组织无纪律行为,严加追究。结果省委受到通报批评,直接责任人受到党纪处分。1980年复查平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