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高虎头鸡 |
释义 | 传统地方名吃王高虎头鸡起源于寿光。寿光不仅是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冬暖式大棚的发祥地,更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王高虎头鸡,源于北魏时期贾思勰的家宴菜系。当年贾思勰出任高阳太守,寿光一带为他的俸禄之地。每至秋收冬藏之时,所饲养的寿光大鸡因其觅食力强、体魄雄健、铁爪如钩、高过尺许;因越冬浪费大量饲料,除去留母孵鸡外,大批公鸡宰杀后难以保存,贾夫子令厨上将鸡斩块入味,挂以蛋糊,油炸至透,保存至来年而不变味。干吃辅以椒盐,外脆里嫩;清炖则骨酥肉嫩,清香可口。家人问夫子这菜该如何称谓,贾夫子看这些鸡块满身金黄,状态各异,壮如虎头,便说就叫“虎头鸡”如何?大家齐声叫好,于是此菜便流传开来。 因王高一带口味最为正宗,且昔为进京大道,投递驿站,过往客商品过虎头鸡后,到处口碑相传,故人们习惯上常称作“王高虎头鸡”。 千百年来,生养在这方土地上的乡民一直延续这一菜系。好客的寿光人招待宾朋、喜庆宴会讲究“九大碗”,上菜的顺序为:“一鸡、二鱼、三凉菜、四喜丸子端上来……”,取其谐音为:一吉、二余、三良材……一鸡为首道菜,即指先上虎头鸡,入席后吃其肉,喝鸡汤,压压凉气,暖暖胃,然后开席饮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