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汪家洞 |
释义 | 相传在元朝,陇西城(现甘肃省陇西县)里住着一个姓汪的大户人家.人称汪员外。汪员外有一爱女,全家人视如掌上明珠。还有三件宝:一头白牛、—只白狗、一对白鸽子。 白牛跟普通耕牛一样,只是尾巴尖上拖着一个面盆大的毛团,里面是燕子窝。这头牛一天能从陇西到北京城往返一趟。 白狗每天爬在城墙上,朝北叫个不停。从北京城看,陇西城被一团白雾罩住,什么也看不见。那团雾就是白狗叫时呼出的气。 那对白鸽子每天分别站在南北两边的城墙上,一动不动。从北京城看,在通往陇西的道路上有两座高大的石山,纵有干军万马,也难开过去。这两座大山,就是两只白鸽。 汪员外原是朝廷官员,他秉性耿直,不满奸臣为患的朝廷,辞职为民,来到陇西定居。他目睹朝廷的腐败,百姓的疾苦,就想在陇西建都立帝。便用白狗、白鸽做屏障,白牛为坐骑,每天去北京城观看京城建筑,晚归告知施工者照做。同时组织操练兵马,待机起事。 女儿见汪员外每天早出院归,于心不忍,就偷偷地剪掉白牛尾巴上的笨重毛团,好让牛跑得更快.爸爸回来得更早。未料到白牛反而走不动了.汪员外疼爱女儿.没有责怪她,继续操练兵马,辛劳之至。女儿见爸爸操劳过度,想给爸爸补补身子,见两个白鸽子不飞又不下蛋,就杀掉给爸爸吃,汪员外又没责怪。后来员外病了,女儿听说狗肉能治病,又杀了白狗给爸爸吃了治病。 元朝皇帝在天安门上发现陇西的建筑同北京城一样,还在操练兵马,定有谋反之心,便立即调遣大军赶来剿除。 汪员外得知后,自知时机未到,无法抵御官兵,便在城里修筑了汪家洞,把所有兵器及贵重之物藏入洞内。洞口有九重门封闭,并没置了机关,每门立一石碑,上刻“要开汪家洞,直等原入来。”员外全家被朝廷抄斩,但兵器和贵重之物至今还在洞内。 现在陇西县城西街还有个叫“汪家洞”的地方,据说就是洞口所在地。 这是一个民间传说,汪家洞现在陇西县鼓楼西200米左右.应该与汪家衙(今渭源莲峰),汪家营(大概在今陇西碧岩)一样,与元代陇右王汪世显有关,在漳县有汪家墓.汪世显据说是汪古族,金时守陇西,后元朝兵临城下,以保全全城百姓为条件降元,后助元攻川,屡立战功,任巩昌便宜都总帅,后追封"陇西公"加封"陇右王".在今陇西,渭源,漳县留下许多传说.在汪家衙到现在还有一种说法"汪(音枉)汪不分"好像是说有人追杀汪(音枉)时,因到当地分不清楚而作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