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春秋山 |
释义 | 春秋山在舒城县城南12公里,南为春秋乡北为朝阳乡。海拔337米。山峰最高处建有南岳行祠,房屋百间,庙宇颇为壮观。1948年毁于战火。宋代大画家李公麟隐居此山时,曾在山之东麓建有春秋山庄(现已不存)。为古舒四城大名山之首。 春秋山其主峰曰“九龙从珠”,峥嵘奇特,为古舒四城大名山之首。据宋人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山之得名,旧志云公麟读《春秋》于此”,又曰:“传有春、秋二老衲死于斯,山之故名”,还有的认为是战国时左丘明在此编著《春秋》而得名。 春秋山西南与万佛湖风景区相毗邻,东北为杭埠河下游平原,西南麓深壑幽谷,古木绿竹森然,山泉流水淙淙,坡连西南山脉,层峦叠嶂,郁郁葱葱,风光优美,景色怡人。此山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历为宗教活动胜地,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山中有南岳行祠、春秋寺和宋代画家李公麟春秋山庄、读书堂、洗墨池等古迹;还有凤凰桥、仙人迹、乌龙井、黄龙井和望湖尖等自然景观。每到秋高气爽季节,登临望湖尖,可近看杭埠河蟠回脚下,蜿蜒东去;可远观平原如砥,涌金烁翠,百里巢湖烟波浩淼,如诗如画。 春秋山庄四时乐(宋)李公麟 桃李花开春雨晴,声声布谷迎村鸣; 家家场头酉守(1)酒觥(2),为告(3)庄主东(4)作兴(5), 黄犊先破东南村。 火云蔽日当空浮,田头薅草汗欲流; 绿林人寂鸟声休,暂来歇午(6)乘清幽, 山妻(7)送饷扇遮头。 黄云万顷秋有成,村村酒熟家家迎; 圭刂羊(8)赛社(9)人不醒,醉后膨腹歌升平(10), 欣然同乐仓满盈。 寒风十月雪欲飞,居人木榻(11)添纸帏; 地炉活火酒频煨,瓦盆不说羊羔肥, 醉来曲肱(13)歌声微。 选自唐圭璋编著《全宋词》所收的李公麟词作。清光绪年间的《舒城李氏宗谱》刻有此篇。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志误刻为刘商所作。 注: (1)酉守:读сhōu,酬的别体,劝酒。 (2)觥:读gōng,古代酒器。 (3)告:请求,告诉。 (4)东:东家,主人。 (5)作兴:开始发动。 (6)歇午:歇晌。 (7)山妻:旧时隐士称其妻为山妻,也用作自称妻的谦词。 (8)圭刂羊:圭刂,读kuī,割杀羊。 (9)赛社:古代的遗俗,农事完结,陈酒食以祭神,相与饮酒欢庆。 (10)升平:太平。 (11)木榻:木制的象床一样的坐具。 (12)地炉:山里人生火取暖的“火宕”。 (13)曲肱:肱(音gōng),手臂从肋到腕的部分。曲肱:使肱弯曲,即狂欢时手舞足蹈。 游春秋山(清)金祖彭 春光满眼好风日,来时阴晴不可必。 龙舒主人挥弦余,盛携宾以轻装出。 寻芳得得访名山,南指云中青(1)。 白沙细草马蹄轻,重岗曲磴舆夫力。 错落茆(2)檐鸡犬闻,家家方塘流水溢。 夭桃(3)红杏竞含葩,柳条细吐青阳色。 嶙峋石涧水淙潺,三冬积雪消还急。 山麓小憩数椽庵,传是龙眠读书室。 乃和千载重名义,至今祠祀犹不失。 手扶高松瞻顾间,孤松千仞当空立。 拾级扶藜结伴行,十步一停舒喘息。 少年鼓勇各先登,愧我龙钟力弗及。 跻巅长啸逼层悄,手招黄鹄跨双翼。 片片白云杖底生,山山低亚俱佥。 松阴列坐倒清尊,竹里梅花欹(4)坐侧。 行厨已供盘冫食美,更有山翁携酒食。 醉眼不知天地宽,巢湖灏瀚思一汲。 仆马催归不欲归,斜阳渐向崦嵫(6)入。 良辰胜地两悠哉,平生快意宁多得。 选自嘉庆《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金祖彭,字大年。清吴江人,有诗名。 注: (1):即(音lùzú),高峻貌。 (2)茆:同“茅”。 (3)夭桃:形容桃树茂盛。 (4)欹:音qī,斜,倾侧。 (5)崦嵫:(音lānzī),山名,古代神话中日落之处。 登望湖峰(清)任炎 不到名山久,朝登纵远盱(1)。 岫痕(2)青障楚(3),湖气白蒸吴(4)。 书画前人杳,烟霞此地孤。 苍凉无限意,日暮独蜘蹰。 选自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生平不详。 注: (1)盱:(音xǔ)睁眼向上看。 (2)岫痕:远山影子。 (3)楚:指楚地,此处指西南方向。 (4)吴:指吴地,此处指东北方向。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