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万象鱼雷 |
释义 | 20世纪60年代后期,台湾“中科院”电子研究所(现改称资讯通信研究所,又简称为“三所”)为研发水中兵器并进行测试,在台海军左营军港桃子园基地海边,筹建一座实验厂房,定名为“万象馆”。1976年“中科院”电子所成立水下科技组,即所谓“三所十六组”负责水下兵器研发,其研发重要基地就是“万象馆”,也是“中科院”唯一的水下科技研究专业单位,目前其研发设施及仪器已具备国际一流水准。 台“中科院”的“万象馆”首项研发的水下武器系统就是磁感应水雷,也就是“万象系列水雷(WSM)”。为了有效测试研发效果,“中科院”兴建了台湾第一座磁模拟室,以校正磁感应器。万象水雷从1984年开始生产并部署以来,共有三代,型号包括可空投和在水面布放的柱型雷,水面舰艇布放的锥型雷,用于反登陆作战滩头浅水海域布放的浅水雷,适用于飞机、潜艇与水面舰船布放的沉底雷。 万象1型舰布放椎型雷(WSM210),形状为锥型,总重1400磅,装药重650磅高爆炸药,引爆方式为磁性引爆,并具延时备炸及自毁功能。万象1型空投用柱型雷(WSM110),形状为柱型,总重1400磅,装药重650磅高爆炸药,引爆方式为磁性引爆,并具延时备炸及自毁功能。万象2型水雷则是较先进的复合感应水雷,也有浅水雷、沉底雷等型。 2001年“中科院”曾主动对外表示,万象3型火箭推动上升机动水雷已完成研发测评工作。这是“中科院”罕见地主动公布水下武器系统的研发情形,也显示“中科院”在水雷武器系统研发上已获一定的进展。台海军将领当时吹嘘说,由“万象”一、二代的磁感应、声磁压多重感应水雷,发展到第三代的火箭推送上升式机动水雷,这象征台军水下武器的研发技术,已取得极大突破,这将对未来台海海战优劣态势,产生重要影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