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万山岩雕群遗址
释义

简介

台湾高雄的崖雕。有丰富的历史研究价值。万山岩雕群位于高雄县茂林乡鲁凯族万山社的传统领域中,是高业荣老师于1978年研究鲁凯族文化时,经万山族人带领而发现的。因为是台湾史前艺术的重大发现,1989年由内政部公告为第三级古迹,截至2008年为止,万山岩雕群共有四处十四座岩雕被发现。2005年「文化资产保存法」修订,新增遗址类专章,故于2006年4月重新指定为县定遗址。2008年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邀集专家学者前往勘查,并于同年8月公告为国定遗址,委由高雄县政府文化局管理维护。

为帮助一般民众、国中小教师及向导建立起遗址保存维护的正确观念,使民众更了解史前「岩雕艺术」的文化内涵,以及向导应具备之专业知识,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特别委托高雄县政府文化局办理此次的「国定遗址万山岩雕群研习营」。邀请相关之专家学者与会,于研习过程中介绍遗址之历史意义、部落文化特色及相关法令,让学员对此特殊文化遗产能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能建立保护文化资产的观念。

地理位置

高雄市茂林区达克车段18号、28地号及高雄市茂林区沙古吾段13号、25地号土地。

人文历史

1.民国67年,当时在屏东师范学院任教的高业荣老师,于该县浊口溪上游北岸,发现台湾第一、二座岩雕遗迹,高老师依照当地原住民赋予的地名,取名为「孤巴察峨」,「祖布里里」;民国73年又发现第三处岩雕,命名为「莎娜奇勒娥」,民国78年,内政部将「孤巴察峨」、「祖布里里」、「莎娜奇勒娥」三处岩雕,指定公告为第三级古迹「万山岩雕」。

2.民国91年底,高业荣老师在鲁凯族原住民的带领下又发现了第四处岩雕(命名为:大轧拉乌),原高雄县政府文化局于民国93年前往勘查「大轧拉乌」时,于大轧拉乌西侧三十公尺处发现一处疑似岩雕刻痕;同年四月间,三立电视公司前往万山岩雕拍摄,又于大轧拉乌西侧再发现数处疑似岩雕的刻痕民国95年研究团队再度于「大轧拉乌」附近发现刻有纹路的石头,遗址本体现计有4处共10块岩石上有人为刻痕,万山岩雕形成一岩雕群。

3.民国97年文建会会同专家学者办理之遗址现勘,又于「祖布里里」发现一处新岩雕及「大轧拉乌」发现三处新岩雕,共计「万山岩雕群遗址」共有4处14块岩石(岩雕本体)。

著名景点

1.万山岩雕图案母题具有族群文化发展的高度价值,同时具有高度叙事的意涵。岩雕母题有具体构图,非为杂乱无章即兴之作。族群社会利用图案母题表现故事,显示该社会已有高度发展:万山岩雕群遗址在文化人类学、建筑学以及相关台湾南岛语族研究上有重要意涵。

2.为省内唯一之大型雕刻遗址。自1970年代被学术界研究以来,历经民族学、人类学、艺术学等不同学科之研究,已具有学术研究之初步价值,开创我国岩雕研究之领域。 3.岩雕就考古学来讲,岩雕之技法、母题及其相关之组成,均具有丰富的意涵。 4.万山岩雕群遗址具有数量上的唯一性。 5.除部份岩雕本体受自然风化及人为损害外,岩雕本体及周围环境,仍具完整性。 6.岩雕具有独特性且深受国人瞩目,有其特殊性之展示教育意义和潜力。 7.为台湾唯一的岩雕群,但在中国大陆及太平洋地区都有类同之文化体系。未来,万山岩雕群遗址有其跨国研究之意义,并可能与南岛语族之起源研究有关。

旅游信息

1.孤巴察峨:人像纹、百步蛇状纹、圆涡纹。

2.祖布里里:足掌纹、杯状坑,散置凹点。

3.莎娜奇勒娥:大凹坑,散置凹点。

4.大轧拉乌:格状纹、眼形纹、圆涡纹、散置凹点(似鲁凯族衣饰边缘装饰纹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