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春季觉醒 |
释义 | "春季觉醒",二战中德军的最后一次战略进攻 当1945年1月中旬,德军对布达佩斯的解围行动一再失败后,希特勒开始考虑向匈牙利投入更多的兵力,他做出这个遭到许多德国高级将领反对的决定有三个原因,首先是匈牙利作为德国最后一个石油来源的重要性,德国失去了这块油田后,将无法继续坚持下去,其次在前几次对布达佩斯的进攻中,希特勒不止一次地觉得胜利就在眼前了,这使得他认为如果投入更多的兵力,完全有可能摧毁在匈牙利的苏军,并极大改善德军的处境,最后苏联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和第一乌克兰方面军在抵达奥得河后,显然由于后勤跟不上而停顿了下来,希特勒认为苏军在至少一到二个月里不会在这里发动攻势(又一次,他猜对了),这样他可以放心将他的预备队使用在其他地段上,当然这会有风险,如果他的这些最后的预备队被击败的话,他就没有足够坚强的部队来保卫柏林了,但他决定冒这个险。 希特勒将在匈牙利的春季攻势(代号“春季觉醒”)的主要进攻任务赋予他所信任的党卫军上将迪特里希的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该集团军将在德第六集团军和第二装甲集团军的协助下,在布达佩斯南部的Balaton 湖地区发动进攻,目标是摧毁苏军的整个南翼。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刚刚从失败的阿登攻势中撤退下来的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得到了优先的兵力和武器装备的补充,在很短的时间内,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的两个军(第一党卫军装甲军,辖“阿道夫· 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第二党卫军装甲军辖“帝国”师和第九党卫军装甲师)达到了满员的兵力。比如当抵达匈牙利时,“阿道夫·希特勒”师的兵力是19000人,而“希特勒青年”师也达到了16800人(不过这些新补充的人员无法和以前的老兵相比,比如“希特勒青年”师就接受了数千名来自空军和海军的人员,这些人不但不是志愿人员,而且也缺乏训练,不过他们确实提升“希特勒青年”师的平均年龄)。 在武器装备上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的实力十分强大,比如2月17日,“阿道夫·希特勒”师共有37辆四号坦克,41辆“豹式”,21辆四号驱逐坦克和3辆突击火炮,另外附属于该师的第501党卫军重装甲营共有36辆“虎王”,这样该师的实力达到138辆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火炮。同时“希特勒青年”师的实力为38辆四号坦克,44辆“豹式”,21辆四号驱逐坦克,附属于该师的第560党卫军重驱逐坦克营有31辆四号驱逐坦克和16辆“猎豹”,这样该师的实力为150辆坦克和驱逐坦克。整个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至少拥有500辆以上的坦克和驱逐坦克。 除了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以外,在匈牙利的其他德军单位也得到了优先的补充,将参加“春季觉醒”攻势的德国第二装甲集团军实在是有名无实,一共只有大约70辆坦克和突击火炮。而德第六集团军仍具有相当实力,作为集团军攻击主力的第一装甲师在2月底拥有10辆四号坦克,25辆“豹式”,16辆四号驱逐坦克,另有30辆“豹式”正在接受短期修理,这样加上其他德国装甲部队(德第三、六、23装甲师、“骷髅”师、“维京”师、 “Feldherrnhalle”装甲军和匈牙利第二装甲师)及独立坦克和突击火炮部队,到3月初德军在匈牙利的装甲数量将至少达到800辆以上(Mars注,按苏方资料,德军的实力为900辆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火炮,其中一半为“虎王”和“豹式”,这个数字即使有夸大也不会太离谱)。如果能有效运用的话,这个强大的兵力确实能给苏军造成严重威胁。 不过在“春季觉醒”攻势前,德军首先想要解决苏军在Gran运河西部建立的桥头堡,德南方集团军群司令Wohler将军和第六集团军司令巴尔克将军都十分担心这个桥头堡,显然他们并没有忘记1月上旬苏军跨过Gran运河的攻势,如果当德军在南部发动攻势的同时,苏军从这个桥头堡发动进攻怎么办?尤其是本来在这个地区的第20装甲师已经奉命调往德国,使得这个地区的德军防守比较单薄。经过考虑后,Wohler将军决定首先发动一个代号为“南风”的攻势,先摧毁这个桥头堡。这次进攻的主力将是第一党卫军装甲军。 迪特里希党卫军上将并不同意这个行动,他认为为了确保“春季觉醒”攻势的成功,应该尽可能久地隐藏实力(为此他已经命令他的党卫军部队取下臂章),现在即使他“南风”行动获得完全成功,也会使得他的部队的实力曝光。尤其当他知道在苏军占据这个桥头堡1个多月后,南方集团军群的情报部门对桥头堡内苏军部署情况仍几乎一无所知后,更是觉得愤怒。但在Wohler将军和巴尔克将军的坚持下,“南风”攻势仍将发动。 苏军在Gran运河西岸的桥头堡宽和深都为20公里,在桥头堡的中间部位,另一条东西走向的小运河Parisz和Gran运河相垂直,苏军的兵力部署如下:在桥头堡北部是第七近卫集团军的第24近卫步兵军,该军以第72近卫步兵师和第六近卫伞兵师为第一线,以第81近卫步兵师占据第二道防线。在Parisz运河南部是第25近卫步兵军,该军以第375和第63步兵师防守桥头堡西部,以第93近卫步兵师占据多瑙河北岸,防止南岸的德军北上,此外第409师占据第二道防线。在苏军步兵部队后方是第四近卫机械化军(这个军的实力大致为50~1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另外有数十辆被苏军缴获的包括匈牙利、罗马尼亚、意大利和德国制造的坦克或者由于“不中用”或者由于缺乏零件,于是被分配给各个步兵师作为支援步兵或干脆作为固定火力点使用。从桥头堡的面积看,苏军在这里集结的兵力的密度很高,大约是40000人和100辆左右坦克和自行火炮。 看一下德军的进攻计划,我觉得十分有趣,因为这完全是苏军进攻模式的一个翻版,在这里德军不采用传统上以装甲部队直接冲击苏军防线的战法,而是象苏军一样首先以步兵在坦克的支援下撕开敌军防线,然后才投入装甲部队。德军的计划是这样的,在桥头堡西部,匈牙利第20步兵师和23步兵师在德国第13装甲师残余部队的支援下,将向当面苏军施加压力,尽可能拖住苏军。德军的主攻来自北方,首先进攻的是新组建的“FH”装甲军,包括第44和46步兵师、第211国民掷弹兵师和“FH”重装甲营(就是前第503重装甲营,共有25辆“虎王”)。当“FH”装甲军一旦突破苏军防线后,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将以“阿道夫·希特勒”师在前,“希特勒青年”师在后的方式进入突破口,然后“FH”装甲军主力将向左转,从正面压迫苏军的防线,而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将以一个向左倾斜的 “U”的方式前进,先向东南前进直到抵达Gran运河和多瑙河相交处,然后向北旋转沿着Gran运河北上,切断苏军退向Gran运河东岸的道路。为了配合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攻势,当该军接近多瑙河时,在多瑙河南岸的德第96步兵师将以两个团的兵力在20辆突击火炮的支援下,强渡多瑙河,从两面夹击苏军防线。为了确保胜利,在Gran桥头堡上,德军集中了占优势的兵力(在人员上约2:1,在坦克上是3:1)在突破口选择上,德军“FH”装甲军的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攻击地段集中在苏第六近卫伞兵师一个师的防御地段上,这简直和苏军进攻模式一模一样。 德军的攻势开始于2月17日凌晨0050时,德军的这一次攻势再一次出乎苏军意料之外,仅仅4个小时,“FH”装甲军轻易地突破了苏军第一道防线,于是“阿道夫·希特勒”师立刻进入了突破口,该师以“虎王”坦克为前锋(带队的是著名的派普尔上校),一路上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到当天1700时, “阿道夫·希特勒”师前进了10公里,抵达了Parisz运河,只是由于守军及时炸毁了河上的桥梁才使得德军停了下来,当天晚上,“阿道夫·希特勒”师的装甲掷弹兵们乘坐冲锋舟渡过了Parisz运河,在对岸占据了一个小型桥头堡。 在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向南突击的同时,“FH”装甲军的的进展确并不顺利,当完成突破后,第46步兵师跟随“阿道夫·希特勒”师南下,第44师则在扫荡桥头堡西部的苏军,而第211国民掷弹兵师在“FH”重装甲营“虎王”坦克的支援下开始向东进攻,但这时苏军已经从最初的震惊中恢复过来,德军的攻势遭到苏联第72近卫步兵师的顽强抵抗,德军未能前进一步。 对于德军第一天攻势的进展,南方集团军群司令Wohler将军表示满意,但他同时也十分忧虑苏军向河西增派部队,尤其在他得到空军报告称在 Gran运河东岸有大量苏军北上的消息后,他更加焦急,于是他下令第96师提前强渡多瑙河。又一次,第96师表现得相当出色,在17日晚上该师在炮火掩护下,成功地渡过了多瑙河,在北岸占据了一个桥头堡,从18日开始,苏第93近卫步兵师连续向这个桥头堡发起进攻,但这些进攻都被击退了,虽然苏军确实防止了德第96师冲出这个桥头堡。 2月18日凌晨,德军再次发起了猛攻,“阿道夫·希特勒”师在第46步兵师的支援下,首先渡过来Parisz运河,随后“希特勒青年”师在第44师的协助下在“阿道夫·希特勒”师的右翼也渡河成功,但这时苏军的防守变得越来越坚强,苏军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反坦克炮,依托着这些反坦克炮火,苏军几乎是寸土必夺,而第四近卫机械化军也以坦克在步兵支援下不断发动反击,苏军的顽强防御使得德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用了几乎2天的时间来走完剩下的距离多瑙河的大约10公里的路程,2月19日,党卫军中著名的勇将,“希特勒青年”师第26党卫军装甲掷弹兵团团长Krause党卫军中校(“希特勒青年”师的官兵们都亲昵地叫他“老爸”)就在这里阵亡。 2月19日下午,“阿道夫·希特勒”师已经接近了多瑙河,但苏军拼命防守最后一段防线,阻止党卫军和德第96师汇合,于是巴尔克将军命令在多瑙河以南的第711国民掷弹兵师一部渡河加入第96步兵师,在得到这个支援后,第96师终于冲出了桥头堡,当晚,南北两路的德军会师了。德军开始向北旋转,同时苏军向北退去,就在Parisz运河南岸,苏军以Kamenny Most为中心占据了坚固的阵地,20、21两天中,苏军打退了“阿道夫·希特勒”师和第46师的全部进攻。同时第211国民掷弹兵师仍然无法突破苏第72近卫步兵师的防御,在几天的攻势中,德军损失很大,却几乎未能前进一步。面对这种情况,德军开始修改作战方案,现在在桥头堡南部,德军聚集了2个装甲师和4个步兵师的兵力,这对于这样狭小的地区来说未免太“挤”了,比如现在德军的攻击主力主要由“阿道夫·希特勒”师和第46步兵师担当,同时“希特勒青年”师的大部份兵力在一边干着急使不上劲(Mars注,我认为这是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在参谋作业上的一个失误,他们应该预料到这个情况),现在“阿道夫·希特勒”师和第46师将继续从正面攻击Kamenny Most,而“希特勒青年”师将回师北上,加入第211国民掷弹兵师的进攻地段,向西突破苏军以Bruty 为中心的防线,然后以一个钳形攻势将苏军包围在Gran运河西岸。 直到现在为止,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仍没有做出反应,事实上他在犹豫,到19日,形势很清楚,在Gran运河西岸的苏军无法独立挫败德军的攻势,那么如果要保住桥头堡,他必须将增援兵力派往西岸,但这样一来却会打乱他正在准备的反攻计划(详情见下一节),和德国人想的不同,他的反攻并不准备从 Gran桥头堡出发,经过几天的考虑,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终于决定宁愿暂时在这场局部战斗中认输,从20日开始,苏军奉命撤出桥头堡,第一批撤出的是第四近卫机械化军。同时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下令在Gran运河东岸集结了大量炮兵,因为他预料到战斗不会因为苏军的撤出而减弱,反而会更激烈,为了保证能顺利地把部队和装备撤出,那些后卫部队必须做到不后退一步! 有趣的是,这时Wohler将军,巴尔克将军和迪特里希将军也在担心苏军向Gran桥头堡增派援兵,因为虽然迄今为止,德军的攻势不断获得进展,但很明显德军没能达到“一击致命”的效果,随着“春季觉醒”的发动日期的临近,他们自然不希望把如此多的兵力拖在北部,所以当他们21日得到德国空军的报告,苏军正在把他们的坦克部队运往Gran运河东岸的消息后,都感到松了一口气,显然俄国人并不准备增援,这一仗德军赢定了。 2月21日和22日,是Gran桥头堡战斗最为激烈的日子,在南部“阿道夫·希特勒”师和第46师继续猛攻Kamenny Most,但德军的整个右翼正好暴露在位于Gran运河东岸的苏联炮兵的火力下,加上苏联空军几乎不停顿的轰炸,使得德军损失很大,在白天德军几乎无法离开他们的工事, “阿道夫·希特勒”师只能在夜晚进攻,往往德军在夜晚夺取的阵地,苏军在白天在优势火力的掩护下又夺了回去,这样经过反复争夺,到22日晚上“阿道夫·希特勒”师终于夺取了Kamenny Most,并渡过了Parisz运河,在这里再一次被阻挡了下来。同一天,在北部“希特勒青年”师、第211国民掷弹兵师和“FH”重装甲营经过苦战,也突破了苏第72近卫步兵师的防御,夺取了Bruty。 2月23日,出人意料的,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奉命暂停进攻,从新集结部队,准备在24日发动最后的攻势。这个命令真是莫名其妙!德军已经知道这时苏军正在撤出桥头堡中的部队,每过一个小时,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苏军逃出这个陷阱,现在德国人却供手给了俄国人整整24小时来撤退他们的部队!虽然事后迪特里希将军给出了种种理由,比如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已经付出了很大损失,在最后攻势发动前,他们需要时间来重整部队等等。但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理由,我推测是由于这个原因,事先迪特里希并不愿意将他的部队投入这场战斗中,现在他的部队已经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而“春季觉醒”的发动日期已经不远了,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不愿意在这个次要的地段上付出过多不必要的损失,尤其现在苏军已经决定放弃这个桥头堡,而苏军的炮火和空军轰炸是那么猛烈,迪特里希将军做出这样的决定也许是很自然的。 2月24日,“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同时发起了进攻,一开始,苏军后卫部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德军的进展很慢,但到中午,苏军的防线开始破裂了,担任后卫的苏军部队抛弃了所有重武器,乘坐早已准备好的卡车向渡口急驶而去,德军在后面紧追不舍,当德军追到Gran运河西岸时,就在他们面前,河上的桥梁随着轰然巨响,倒塌了下来。这样Gran桥头堡之战结束了。 无论从哪方面看,德军都取得了桥头堡之战的胜利,在这一星期的激战中,苏军损失了8800人,其中约2100人阵亡,537人被俘,德军宣称击毁了40辆坦克,另外缴获了30辆坦克(缴获的坦克中有两辆是完好无损的T-34/85,其余的都是我在上面提到的“杂牌”坦克),此外还摧毁苏军各种火炮179门。尽管如此,德军消灭苏军主力的目的没有达到,而且德军本身的损失也相当大,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伤亡人数为2989人,如果加上“FH”装甲军等部队,德军的损失应该在4000~5000人之间。在武器装备上,德军损失的情况很难搞清楚,这是由于德国不久就战败了,有许多报告毁于混乱之中,现在唯一留下的数字是第一党卫军装甲军至少有3辆四号坦克、6辆“豹式”和2辆“虎王”或者被摧毁或者受创过于严重只能运回德国修理,不过据当时的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老兵回忆,以上数字“可能不完整”,而且我们不知道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因战伤必须暂时退出战斗的坦克数量,至于“FH”装甲军的坦克损失,我一无所知。 总得看来,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这一仗胜得并不漂亮,除了在战役的第一天,给我的印象该军的进攻并不象一把尖刀,更象是被作为大棒来使用,他们的每一次攻击,虽然最后都能克服苏军的抵抗,但却没能象往常那样包围苏军,苏军往往是简单地退往下一个阵地,继续抵抗,这对于德国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不祥之兆。 到2月底、3月初时,德军基本上完成了进攻的部署,在东战场,从库尔斯克战役以来,德国人还没有在一个地区集中过如此多的精锐部队。这时,准备参加这场战役的是德国第六集团军、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和匈牙利第三集团军全部、德国第八集团军的右翼和第二装甲集团军的左翼。从兵力部署上看。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调整了部署,现在在东西走向的多瑙河成为了德国第八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的分界线。在多瑙河以北,从北到南是第八集团军的第29军、第72军和 “FH”装甲军,他们的任务是保护德军的左翼。 在多瑙河以南是混合部署的巴尔克将军的第六集团军和匈牙利第三集团军,由北到南是匈牙利第23步兵师、德国第711国民掷弹兵师、第96步兵师、第6装甲师和匈牙利第一轻骑兵师。 再往南是遭到重创的第四党卫军装甲军,该军防线从北到南是匈牙利第二装甲师,“骷髅”师和“维京”师。以上这些部队主要也是担负防御的任务,不参加即将到来的攻势。 第四党卫军装甲军南面Balaton 湖地区部署了德国第三装甲军,这个军由第356步兵师、第一和第三装甲师组成,该军将是巴尔克将军手下唯一参加进攻的部队。 第三装甲军的右翼是这次攻击的主力,迪特里希将军的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该集团军左翼是第二党卫军装甲军,这个军将第44步兵师和第23装甲师(大约有30辆坦克)放在第一线,当这两个师突破苏军防线后,部署在第二线的“帝国”师和第九党卫军装甲师将随后跟进。 在第二党卫军装甲军右翼是第一党卫军装甲军,“阿道夫·希特勒”师在北,“希特勒青年”师在南,他们并得到匈牙利第25步兵师一半兵力的加强。 大家要注意作为攻击主力的第三装甲军,第1和第2党卫军装甲军是集中在非常狭窄的地段上,在这里德军还集中了他们炮兵部队的主力,在突破地段的兵力对比上,德国人占有很大优势,比如第三装甲军是以2个装甲师和1个步兵师攻击苏军一个筑垒地域(第一近卫筑垒地域)的防线,第二党卫军装甲军是以3个装甲师和1个步兵师攻击苏军2个步兵师的防线(第155步兵师和第36近卫步兵师),而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2个装甲师和半个步兵师面对的也是2个苏联步兵师(第68近卫师和第233步兵师)。显然在苏德战场上,双方都认为集中优势兵力于一个非常狭窄的地段上,是突破敌人防线的最好方法。 在德军的最右翼是第六党卫军装甲军的第一骑兵军,下属第三和第四骑兵师,并加强了匈牙利第25步兵师步兵师剩下的一半兵力。第一骑兵军南部就是第二装甲集团军,这个集团军将投入第22和67二个军,共7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配合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的攻势。参加这次战役的德军兵力大约是43万德国人,10万匈牙利人,800辆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火炮。 德国人的计划是摧毁苏军左翼第26和57集团军以及新到的第一保加利亚集团军,夺取大量武器装备,然后在下一阶段,再向布达佩斯进军。 虽然德军的部署即将完成,但德军的这次攻势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准备如此大规模的进攻,几乎不可能完全瞒过苏军,德国人发现对面的苏军在拼命加强阵地,从刚刚结束的Gran桥头堡之战中德国人已经可以看到,他们将面临怎样的一场苦战。 另一方面,有许多德军高级将领怀疑迪特里希将军的指挥能力,迪特里希将军虽然勇猛,但他是否能指挥如此大规模的装甲部队,巴尔克将军曾尖刻地说“迪特里希这家伙最多只配当个师长”,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我也认为如果让巴尔克将军指挥这次攻势会更好一些,但既然这次攻势的主力是党卫军,让一个 “外人”来指挥他们几乎是不可能的。 最后一点是从2月底开始,当地的天气变得出乎意料的暖和,这造成泥泞季节的提前到来,在Balaton 湖地区,道路变得泥泞不堪,有的地方泥浆深达人的膝盖。迪特里希将军曾回忆:在第一党卫军装甲军进攻地段上,原来只有2条所谓的“公路”,现在即使这两条公路也变得很难通行,更别提野地了。迪特里希将军忧虑地看着面前的地形,这里几乎是一片毫无障碍的平地,他想象着如果他的坦克在这片平地上陷入泥潭动弹不得时,将会成为守军多么好的靶子。另一个让他担忧的是,在这种路况下运动,使得他的坦克部队机械故障急剧增多,(Mars注:事实上,在发动攻击时,第一党卫军装甲军有一半坦克因为机械故障无法在第一天投入战斗!但从另一方面看,德国人在战后的报怨中,对苏联守军在同样的气候下构筑工事和发动反击所遇到的同样的困难一字不提)。为此迪特里希将军曾向陆军总部提出请求,希望延后这次攻势,但他的请求被驳回了,进攻将如期发动。苏联方面早已经在预计德军会发动一次攻势,到2月下旬,他们准确地判断出德国人的攻击方向将是南部的Balaton 湖地区(Mars注,这也是为什么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对于德军在北部发动Gran桥头堡之战感到十分惊讶的原因),当时苏军在匈牙利的兵力大约是100万苏军和大约20万罗马尼亚人、保加利亚人和南斯拉夫人,苏军拥有的坦克数量大约是11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第二乌克兰方面军700辆,第三乌克兰方面军400辆)。在人员上苏军占了大约2:1的优势,在装甲上苏军的优势仅仅是1.4:1。因此苏军并不准备打一场坦克大战,面对着也许是德国最精锐的坦克部队,苏军即使能获胜也将付出重大代价,而战争到了这个阶段,苏军的目的不再仅仅是消灭敌人而已,也许更重要的目的是为战后夺取更多的利益,在夺取了匈牙利后,这里的苏军被赋予了征服奥地利并向捷克进军的任务,如果在这里苏军的坦克部队受到严重损失的话就会影响后面这些任务的完成。因为谁都直到,在东普鲁士还在激战,柏林战役又即将开始时,匈牙利的苏军不可能得到多大的补充。所以苏军决定在德军的攻击面前,首先采取防御,以一个大纵深的防御体系消耗掉德军的攻击能量,摧毁他们的坦克部队,消耗他们的兵力,当德军攻势面临衰竭时,苏军的坦克部队将攻击德军薄弱的侧翼。 为了调节第二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互相配合问题,苏联最高统帅部派了铁木辛科元帅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来匈牙利,在这里3个苏联元帅一起制定了作战计划,从事后看,这个作战计划令人吃惊地准确预计了德军的行动,在计划中苏军估计到这次战役的主要任务将落在托尔布欣元帅的第三乌克兰方面军身上,为此大量反坦克炮部队被派往该方面军的地段,从进入匈牙利以来第一次,苏军有了充足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月)来构筑防御体系,难怪战后苏军把库尔斯克战役和 Balaton 湖战役作为苏军防御作战的典范。 苏军的部署是这样的,在多瑙河北部,第二乌克兰方面军的最右翼是罗马尼亚第四集团军,其左翼是苏第40集团军(第50和51军),第40集团军左翼是第一罗马尼亚集团军(罗马尼亚第四和第七军),罗马尼亚人的左翼是第53集团军的两个军(第57和49军),在53集团军左翼是面对德“FH”装甲军的苏联第七近卫集团军的第27、24和25近卫步兵军,在第7近卫集团军后方,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和Pliyev骑兵-机械化集群正在集结待命。 在多瑙河以南,苏军部署了第46集团军(第10近卫军、第23和68军),这几个军都是以2个师占据第一线,第三个师占据第二道防线,他们面对着由匈牙利第23师到匈牙利第一轻骑兵师防守的防线。在集团军后方是作为集团军预备队的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另外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掌握着第18近卫步兵军和第75军作为方面军预备队。 第46集团军南部就是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地段,方面军右翼是第四近卫集团军,集团军有3个步兵军,集团军右翼是第20近卫步兵军(第七和第五近卫伞兵师在第一线,第80近卫步兵师在第二线),左翼是第21近卫步兵军(第62和69近卫步兵师在第一线,第41近卫步兵师在第二线),在两个军的后方是由第31近卫步兵军(第40、第四和第34近卫步兵师)组成的第三道防线,另外第23坦克军也归该集团军指挥,事实上托尔布欣元帅并不认为德军将在第四近卫集团军地段上进攻,德军的攻击方向还应该在更南部,所以他是把第四近卫集团军作为方面军在第二阶段战役中的攻击方向(Mars注:他们将攻击第四党卫军装甲军的防线)。事实上我们会看到除了集团军最左翼的第一近卫筑垒地域以外,第四近卫集团军的部队确实没有受到攻击。 在第四近卫集团军南部的第26集团军被认为是德军攻击的主力方向,集团军右翼是第30步兵军共4个师,以第155、第36和68近卫师为第一线,第21步兵师为第二线,托尔布欣元帅认为这个军的防线最为重要,他将第18坦克军(72辆坦克)部署在这个军的后方,第18坦克军是苏军唯一计划投入防御作战的坦克部队,顺便说一下,第30步兵军的防线确实是德军攻击重点,整个第二党卫军装甲军和“阿道夫·希特勒”师都将突击这个地段。 第30军左翼是第135军,该军将第233和74步兵师放在第一线,以第236师为第二线。第135军左翼是第104军,这个军也将手下的3个师分别占据两条防线,第151和93师为第一线,第66师为第二线。 在第26集团军后方,托尔布欣元帅部署了新从第二乌克兰方面军调来的第27集团军,第35近卫步兵军(第三近卫伞兵师、第78和63师)和第37军(第108近卫步兵师、第316和320步兵师)被部署在多瑙河西岸,另一个军第33步兵军(第20近卫步兵师、第202和337步兵师)则保留在多瑙河东岸。此外作为方面军预备队的第一近卫机械化军和第五近卫骑兵军也在这一区域。 在第26集团军左翼是苏联第57集团军(第66和64步兵军),第一保加利亚集团军和第12南斯拉夫步兵军,他们将面对德国第二装甲集团军的攻势。 在多瑙河东岸后方,由最高统帅部新调来这个地区的第九近卫集团军,这个集团军共有3个军:第37近卫军(第98、99和103近卫步兵师),第38近卫军(第104、105和106近卫步兵师)和第39近卫军(第100、107和114近卫步兵师),9个师实际上都是精锐的伞兵部队,由于在战争中苏联几次空降行动都失败了,所以以后苏军将这些训练有素的伞兵部队作为突击部队使用,用来突破敌军防线,这些部队通常只使用在关键的地点。当第二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所属各师的平均兵力只有3500~4000人的时候,第九近卫集团军确是齐装满员,整个集团军的兵力高达10万人。从编制上来说,这个集团军仍属于最高统帅部预备队,马利诺夫斯基和托尔布欣都得到明确命令,使用这个集团军前必须得到最高统帅部同意,并且绝对不得将该集团军用于防御,他们将只被用来进攻! 最后对于苏军防御系统的特点,我将以第233步兵师为例。他们的防线正好在“希特勒青年”师的攻击途经上,这个师共有3500人,他们防守的地段长度为5公里,在2月18日到3月5日之间,该师共挖掘战壕27公里,火炮和迫击炮发射点130个,113个掩体。埋设反坦克地雷4249枚,反步兵地雷5058枚!虽然人员不足(平均每个团只有600人),但师拥有的火力十分可观,全师共有各种火炮和迫击炮114门,包括6门122毫米榴弹炮和33门120毫米大口径迫击炮。这样全师防线平均每公里拥有火炮达22门,经过集中后在重要地段上每公里火炮拥有量更高达67门!虽然没有坦克,但平均每公里部署的反坦克炮高达17门!各个火力点构成交叉火网,一旦突入苏军防线,德军的装甲部队将在四面八方遭到猛烈火力的攻击,即使他们能继续前进,后面的步兵也将遭到隐蔽良好的苏军阵地中密集火力的扫射。 守军已经做好了防御的准备,满怀信心地等待德军的到来。 在进攻开始前,德军情报部门为查明对面苏军的兵力部署做了最大努力,结果他们基本探明了苏军第一线部队的部署情况,但对第二线兵力所知很少,比如对于第27集团军,他们只发现了第37近卫步兵军,但对第33和35军的存在却一无所知,至于第九近卫集团军,直到苏军反攻开始,德军根本没有发现这个集团军已经来到匈牙利。至于德军的士气,仍然相当高,但即使是最狂热的党卫军也已经对最后的胜利不抱希望,他们唯一的指望是近可能久的坚持下去,希望东西方的联盟会破裂,那样德国就得救了。在进攻前夕,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的官兵们越来越多的谈到“瓦尔哈拉”,就是在这种心情下,德军开始了他们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3月6日凌晨0430时,在Balaton湖以南地区,德军突然开始全面炮击苏军防线,随后党卫军第六坦克集团军和第三装甲军的各个师开始了进攻。如果说德国人还对他们的进攻达成突然性抱有一丝希望的话,那么在进攻刚刚开始他们的希望就破灭了!首先他们发现德军的炮火准备没能有效地破坏雷区,进攻的第一波德国坦克连续触雷而停了下来,通过雷区后,他们立刻陷入了苏军完善的防御体系中,德军发现苏军在这里部署了大量反坦克炮,这些大炮伪装良好,在开火以前,几乎不可能被发现。这些炮火构成了严密的火网,几乎没有死角的存在。要克服这样的防御,只有正面强攻一条路。而当德军装甲部队前进了以后,随后跟进的装甲步兵们则立刻处在精心布置的大量机枪和迫击炮形成的密集火力中,损失惨重。 与此同时,泥泞的道路使得德国装甲部队的机动能力大为下降,从一开始起,这就成了一场苦战!到第一天结束时,德军进展最大的是第一党卫军装甲军,该军以“阿道夫·希特勒”师在左,“希特勒青年”师在右,在苏军第68近卫步兵师和第233步兵师之间打开了一个缺口,并前进了大约4公里。除此之外,德军的进展根本无法让人满意,在最北面,苏军第一近卫筑垒地域虽然在前一次对第四党卫军装甲军的战斗中表现不佳,但这一次这个兵力不过相当于一个加强团的部队,在其大约5公里长的防线上,击退了德国第三装甲军2个装甲师和1个步兵师(第一和第三装甲师,第356步兵师)的轮番进攻,直到夜晚德第一装甲师才前进了大约2~3公里,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在接下来的2天里,在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援助的情况下,第一近卫筑垒地域使得德国第三装甲军几乎无法再前进一步!我们将会看到,这个成功意味着在德军开始后最关键的几天里,苏军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战线南部。 如果说德第三装甲军的进攻不能让人满意的话,那么第二党卫军装甲军的攻势几乎是一场灾难,首先担任第一线突击的第23装甲师和第44步兵师未能突破苏军防线,其次当第一线德军急需第二线的“帝国”师和第九党卫军装甲师的援助时,这两个师在6日日落前甚至没能进入攻击出发位置,因而他们根本无法在第一天投入战斗!事后德国人把这个拖延归咎于道路情况太差,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堵塞,但我认为这是参谋部门计划不周的结果,因为这些党卫军部队到达本地已经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了,他们的进攻出发位置本来就在德军后方,他们应该在事先就预计到道路不良对部队运动的影响,除非以后有人告诉我德国人没有工兵部队,否则这样在关键时刻的拖延是不可原谅的。正是由于第二党卫军装甲军没能达成突破,使得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左翼开始暴露了。 在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右翼,德国第一骑兵军一度突入苏104步兵军的防线,但在下午苏军发动了一个反击,将德军打回了攻击出发地点,这样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右翼也暴露在苏军攻击的威胁下。而同时作为德军钳形攻势另一端的德国第二装甲集团军对苏军第57集团军左翼和保加利亚第一集团军右翼的攻击从一开始就明显让人看出没有成功的希望。这样在德军攻击的第一天,除了第一党卫军装甲军以外,其他地段上德军的攻势都很不乐观,这实在是一个不祥之兆。 对于苏军来说,第一天的情况非常令人满意,德军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段突破苏军的第一道防线,现在他们大致已经弄清了德军的主攻方向,托尔布欣元帅开始调整部署,他命令第27集团军第35近卫步兵军以一个师(第三近卫伞兵师)在第一近卫筑垒地域后方占据第二道防线,同一集团军第37步兵军抽调出一个师(第108近卫步兵师)给第一线的第26集团军(Mars注:注意这里苏军把预备队拆散,增派给第一线部队是因为前者的指挥员熟悉前线情况),在得到了这些兵力后,第26集团军司令Gagyen将军命令将第108近卫步兵师和第30步兵军的预备队第21步兵师一起在30军后方占据第二道防线,他们的任务是防止德国第二党卫军装甲军在第二天达成突破并扩大突破口。托尔布欣元帅也很担心这点,他命令作为方面军预备队的第18坦克军派出2个坦克旅,第一近卫机械化军派出1个坦克团(大约70~80辆坦克)在第21步兵师和第108近卫步兵师后方占据反击位置,一旦德军突破防线,这些部队将立刻投入反击。不过这里有一点十分奇怪,我不明白为什么托尔布欣元帅和Gagyen将军对于当天进展最大的第一党卫军装甲军没有加以太大重视,在“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的前面只有第233和236步兵师前后两道防线,兵力不过7000~8000人而已。 7日,德军继续他们的攻势,这一天,下着小雪,但气温不足以使得道路冻结,结果大量德军车辆陷在泥里难以动弹,道路情况的恶劣和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得德军的攻势从一开始就遇到了麻烦。在左翼第三装甲军几乎寸土未得,在第二党卫军装甲军的地段上,“帝国”师和第九党卫军装甲师接替了第23装甲师和第44步兵师的位置,开始进攻苏军防线,但他们的运气并不比前一天国防军部队好,这一天德军的进展只能用“米”来衡量,令人惊奇的是防御这包括有王牌中的王牌之称的“帝国”师在内2个装甲师的苏军部队只是一个步兵师:第155步兵师,大约4000人。现在在我面前有两张地图,分别绘画着德军攻势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战场形势,在这两张地图中,苏联第155师的防线在10天中仅仅后退了数公里,她的防线从未破裂,在该师后方的苏军部队如第108近卫步兵师和第18坦克军的坦克旅甚至没有出手的机会,在这个师的防御地段上,第二党卫军装甲军损失了一半以上的坦克,但没能达成突破。 在德军第二天攻势中,唯一获得进展的仍然是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现在“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联手猛攻第233师的防线,令人吃惊的第233师仍然坚持了下来(这个师现在大概只有3000人!),但显然这个师的防线已经岌岌可危了!这样苏军的注意力也开始集中在这个方向上,托尔布欣元帅命令第27集团军在多瑙河以东的第33步兵军(第337、202和206步兵师)立刻渡过多瑙河,在第233和236步兵师后方占据第三条防线。同一天,德军第六装甲师奉命南下,加入第三装甲军的行列。 3月8日,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终于突破了第233师的防线,该军的前进速度明显加快,占据第二道防线的第236步兵师很难抵挡他们的进攻。果然3月9日,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突破了苏第236步兵师的防线,在这一天中德军狂进了近20公里,当迪特里希将军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他立刻命令将属于第二党卫军装甲军的第23装甲师加强给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得到命令后,第23装甲师甚至还得到了一些坦克的补充(该师坦克数量从战役开始前的大约30辆上升到50辆)。预计在10日该师可以投入战斗。 3月9日,是苏军感到最危急的一天,除了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突破以外,在德军左翼,第一装甲师突破了苏军第一近卫筑垒地域的防线,并已经开始和第二条防线上的苏第三近卫伞兵师交战。德国第一装甲师不愧是德军王牌部队,这个师已经在匈牙利连续不断地战斗了近6个月了,她的表现一向不错,在这次德军的攻势中,第一装甲师是除了“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以外唯一突破苏军第一道防线的德军部队。 同时在德军右翼,德国第一骑兵军的第三和第四骑兵师也在这一天在苏军第74步兵师的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为了应对这个危机,托尔布欣元帅命令第27集团军的第35近卫步兵军和第37步兵军剩余的4个师(第78、163、316和320步兵师)立刻向西,在苏第30近卫步兵军后方建立第三道防线,防止德国第三装甲军和第二党卫军装甲军的突破。同时他命令在第26集团军右翼的第四近卫集团军的预备队第31近卫步兵军南下,面向南部建立防御,这是为了防止德第三装甲军突破后向北旋转,攻击第四近卫集团军后方。 在采取了这些措施后,托尔布欣元帅仍不放心,实际上他越来越担忧他面对的情况,他分别向最高统帅部代表铁木辛哥元帅和斯大林本人提出请求,立刻将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九近卫集团军交给他,他将利用这些部队向德军发动反击,否则他的防线有崩溃的危险! 托尔布欣元帅的这个举动很难令人理解,虽然9日德军在几个点上突破了他的防线,但这些缺口并没有连接起来,而他第二线的部队还十分完整,他的机动部队(第18坦克军、第一近卫机械化军和第五近卫骑兵军)还没有投入战斗!在这种情况下,他竟然要求中止苏军自己进攻的准备来应付他面前的危机!(Mars注:一个十分有趣的现像,Balaton 湖战役中双方的战场指挥官迪特里希将军和托尔布欣元帅大概都不是最理想的人选,如果换上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和巴尔克将军对垒,必定更为精彩)。结果很快他得到了答复“那些部队将只被允许用于进攻!用你手头的部队去化解你的危机,我们认为你的部队已经够多了!” 十分有趣的是,正当托尔布欣元帅忧心仲仲的时候,他的危机已经过去了,虽然突破了苏军两条防线,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却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其攻击力已经大大减弱了,10日该军冒着雨雪交加的天气,虽然得到了第23装甲师的加强,但无法再突破面前苏联第33步兵军的防线,在其右翼德国第一骑兵军的攻势也在苏第66近卫步兵师的防线上顿挫。 11日,德军在南部仍无大的进展,但在其左翼,第一和第三装甲师却突破了第三近卫伞兵师的防线,并和占据第三道防线的苏第78和163步兵师交火。如果德军在这里达成突破,那将危及已被定为苏军进攻主攻部队第四近卫集团军的进攻准备工作,于是托尔布欣元帅很不请愿的下令将第23坦克军从第四近卫集团军调到第26集团军后方担任反击力量,我们很快会看到这个决定带来的恶果,因为这个调动剥夺了第四近卫集团军原本担任支援步兵突破的坦克部队,更糟的是,当苏军完成了这个机动后,德国第三装甲军也已经因为损失过大而被苏第78和163步兵师阻止了前进,为了对付这个不存在的危机,托尔布欣元帅让第23坦克军在关键的时候离开了进攻地域,并且由于这个调动,苏军不得不把进攻日期从原来的3月15日退后了一天。 从12日到15日,德军继续攻击苏军防线,但很明显德军攻击的势头已经过去了,在这4天里德军只前进了数公里。而苏军的防御相对比较轻松,只是在3月12日,托尔布欣才第一次投入坦克部队,第一近卫机械化军的一个坦克团去反击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在德军整个攻势期间,苏军真正投入战斗的坦克绝不超过100辆,此外托尔布欣手中还有一个完整的第五近卫骑兵军尚未参战。 在战后,德国人把他们在Balaton湖地区的攻势失败归咎于道路情况的极端恶劣,但我认为这只是原因之一,固然路况恶劣使得德军机动困难,但这也会导致苏军构筑防御攻势的困难和调动预备队的困难。我认为德军攻势的失败一个原因就是计划不周,德国人计划以一个钳形攻势包围并消灭苏军右翼,但担任其中一个“钳子”的第二装甲集团军实力太弱,几乎无法对苏军造成任何威胁,这使得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事实上面临着正面强攻苏军完善的防御体系的局面,其二虽然在进攻地段上,德军在兵力上略占优势,在坦克上占绝对优势,但在火力和空军方面却不占优势,德国人给我的映象是仍然以老一套的办法以装甲部队在狭窄的地段上强行突破,但现在不是1940年,45年的各个军队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武器装备上都已经做好了对付坦克部队的准备,现在要突破敌军坚固防线必须要以坦克部队、步兵部队、炮兵和航空兵密切协同才能办到,而德国人没能意识到这点或者即使意识到也无法做到这点,这使得德军在这次攻势中表现出缺乏在复杂地形的条件下突破敌军坚固防线的能力。 而且德军的损失情况是惊人的。到3月16日,德军的装甲实力如下:“阿道夫·希特勒”师有37辆四号坦克和“豹式”,4辆四号驱逐坦克和9辆 “虎王”,“希特勒青年”有18辆四号坦克和“豹式”,23辆四号驱逐坦克和“猎豹”,第23装甲师有28辆四号“豹式”和四号驱逐坦克。“帝国”师和第九党卫军装甲师总共有91辆坦克和驱逐坦克,“骷髅”师和“维京”师共有89辆坦克和驱逐坦克,第一和第三装甲师共有坦克34辆,第六装甲师的坦克数量为36辆,与攻势开始时相比可以看出德军损失了350~400辆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火炮,其中有大约200辆被送往后方修理(我们将会看到,随着苏军攻势的开始,这些坦克大多被抛弃了),德军的损失不光是损失了大约50%的装甲兵力而已,其剩下的兵力在10天的激战后,大多也精疲力竭了,而苏军的坦克部队却几乎完整的保留了下来,从3月6日到15日,苏军共损失了32899人,其中阵亡和失踪8492人,受伤24407人,苏军的坦克损失大约在50辆左右。在即将到来的苏军的攻势中,在坦克上苏军在坦克上将会占3:1以上的优势。 从2月份开始,苏军就在开始准备他们自己的攻势,当发现德军进攻的企图后,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先以防御消耗掉德军的实力,然后发动自己的攻势,所以担负这次进攻主力的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九近卫集团军一直被部署在苏军防线的后方,这一方面是为了不让德军了解苏军真正的实力,以引诱他们发动攻势,另一方面万一形势失去掌握,这些部队可以被用来挽救局势。到3月10日以后,德军的攻势变得越来越无力了,于是在3月11日,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九近卫集团军先后奉命向前移动。到14日,这两个集团军已经占据了进攻出发位置,本来苏军预定的进攻日期为3月15日,但由于上文提到的德国第一装甲师的突破,使得苏军将进攻推迟到3月16日。 在苏军发动进攻前夕,战线北部德军的兵力部署是这样的:在多瑙河南岸混合部署着德国第六集团军和匈牙利第三集团军,从多瑙河南岸开始由北向南是匈牙利第23师,德国第711国民掷弹兵师,第96步兵师,匈牙利第一轻骑兵师,匈牙利第二装甲师和党卫军第四装甲军(“骷髅”师和“维京”师),再南部就是参加德军攻势的第三装甲军。在这里德军的防线相当坚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