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土著与数码冲浪者米勒中国演讲集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6月1日) 丛书名: GM国际美学前沿译丛 平装: 27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206044397 条形码: 9787206044397 商品尺寸: 22.6 x 15.4 x 1.2 cm 商品重量: 399 g 作者简介作者:(美国)米勒 编者:易晓明 J.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1928年生,哈佛博士。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欧美文学及比较文学研究的杰出学者,解构主义批评的重要代表物。曾任教于霍普金斯大学、耶鲁大学,现为厄湾加州大学英语与比较学系及批评理论所杰出教授,主要代表作有:《理论今昔》、《小说与重复》、《他者》等,本书为米勒在中国的演讲汇编。 编者简介: 易晓明,1962年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曾在美国厄湾加州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系从J.希利斯·米勒教授访学。在大陆与台湾出版有专著、译著数中,发表专业论文70多篇,代表作有《意义与形式》。 内容简介《土著与数码冲浪者 米勒中国演讲集》介绍了:怀着对这种折扣进行弥补的期冀,本人将米勒在中国的大多数能找到演讲稿以及学者的一些回应编辑成册,为了读中国读者对米勒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专门约请了米勒为《土著与数码冲浪者 米勒中国演讲集》写下了一篇自述,从他个人的学术经历中,我们能生动而形象地感受到文学理论在美国的一些发展脉络,同时,也能清晰地看到,米勒批评思想的变化与发展,他早年倡导“意识批评”理论,认为文学基本上是一种意识形式,作品是意识形式通过思想而以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后来在解构主义盛行之后,他从追随普莱,转向赞成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土著与数码冲浪者 米勒中国演讲集》还附上的米勒的学术简历与著作目录,试图呈现米勒的学术全貌,但我知道,这实际上不可能,所有这些努力,至多只能降低米勒在中国接受的折扣,这种降低来自于阅读文章总能比听演讲全面、深入,而一系列的文章则有利于相互参照,更完整地理解米勒的思想。令人遗憾的一点是,米勒早年来华时的个别演讲文本当时未被译成中文发表。此外,米勒每次来中国都是在各地、各学校巡回演讲,《土著与数码冲浪者 米勒中国演讲集》只能标出其中的一个单位作为代表。还需说明的是,国内关于米勒的研究、译介与访谈的文章已为数不少,仅选取4篇作为代表,实本《土著与数码冲浪者 米勒中国演讲集》主题与篇幅所限。 目录作者序 编者序 米勒在中国:一本尚未打开的书 第一编 土著与数码冲浪者 论文学的权威性 幽灵效应:现实主义小说中的文本间性 比较文学的危机 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 全球化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作为全球区域化的文学研究 全球化和新的电信时代文学研究的未来 美国的文学研究新动向——兼为纪念威廉·李玎斯而作 大地·岩石·深渊·治疗——一个解构主义批评的文本 第二编 我与半个世纪以来的美国文学批评——J.希利斯 ·米勒学术自述 第三编 永远的修辞性阅读——永远解构主义与文化研究的访谈——对话 对雄辩有力的问题进行的有限答复 J.希利斯 米勒的解构主义小说批评理论 理论注册了文学的死亡——读米勒新著《论文学》 附录 米勒的简历、著述目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