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创新理论导论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9月1日)丛书名: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系列读本 平装: 306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12025716 条形码: 9787312025716 产品尺寸及重量: 22.8 x 16.8 x 1.2 cm ; 458 g ASIN: B002TKLDI2 内容简介《创新理论导论》以宽广的理论视角与深刻的哲理高度,深入而系统地探讨了一般创新的基本理论问题。它从本质论、系统论、过程论、环境论、价值论五个基本方面,首次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一般创新研究的核心主题,分别包括创新究竟是什么、创新发生在哪里、创新是怎样实现的、创新如何被促进以及创新结果的评价等内容。它既深入揭示创新这一核心概念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又侧重于探讨现实意义上创新的一般机制与目标;同时,也从理论上重点研究了诸如技术创新、国家创新系统等实际层面的运行原理。 目录序 引论创新理论的源流 一、创新研究的起源 二、创新理论的分化 三、创新理论的综合发展 四、创新研究领域的拓展 第一章 创新本质论:创新究竟是什么 第一节 创新的本意与含义 一、对创新的不同理解 二、语言学上的创新本意 三、常用创新的多重含义 四、宇宙系统观视野的创新 第二节 创新的本体论与生成论 一、古希腊本体论的创新观 二、中国古代生成论的创新思想 三、现代宇宙论中的创新观 四、自然界创新的相对性与持续性 五、自然人的创生 第三节 作为人类生活本质的创新 一、作为人类生存本质的创新 二、作为美感的创新 三、作为社会发展不竭动力的创新 四、作为人类进步灵魂的创新 第四节 作为人类创新本质展现的各种形象 一、创新的经济形象 二、创新的社会形象 三、创新的历史形象 第二章 创新系统论:创新发生在哪里 第一节 创新的要素、系统与环境 一、创新研究的系统范式 二、创新系统的要素与类型 三、创新系统的结构与属性 四、创新系统的环境 第二节 主体能力、个体思维和组织协调 一、创新主体的形态 二、创新主体的能动性 三、创新思维及其特征 四、创新组织及其协调 第三节 创新的客体及其属性 一、创新客体的形态与属性 二、创新客体的结构与功能 二、创新客体对主体的反作用 第四节 创新系统的演化与控制 一、创新系统的稳定性与演化性 二、创新系统演化的基本特征 三、创新系统演化的一般模式 四、创新系统演化的控制 第五节 国家创新系统与创新型国家 一、国家创新系统的含义与实质 二、国家创新系统的内容、结构与功能 三、作为特定创新系统的创新型国家 四、国家创新系统与创新型国家的关系 第三章 创新过程论:创新怎样实现的 第一节 创新过程的实现机制 一、创新过程的自然机制 二、创新过程的社会机制 三、创新过程的实现模式 第二节 创新过程的动力与激励 一、创新过程的作用要素 二、创新过程的动力范式 三、创新过程的内在动力 四、创新过程的外在激励 第三节 继承与创新的过程关联 一、继承与创新过程的本质 二、继承与创新过程的机理 三、继承与创新过程的中介 四、继承与创新过程的耦合 第四节 知识创新与技术转移过程 一、知识创新过程的结构与生成 二、知识创新过程的特点 三、技术转移过程的结构与生成 四、技术转移过程的隐性知识 五、知识创新与技术转移的互动过程 第四章 创新环境论:创新如何被促进 第一节 社会环境对创新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对创新的作用 二、社会环境因素对创新的影响 三、社会环境对创新主体的制约 第二节 教育与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 一、教育与创新型人才 二、创新型人才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 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策略 四、造就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创新 第三节 文化与创新:适合创新的文化因子 一、文化是创新的土壤 二、中国文化创新能力解析 …… 第五章 创新价值论:创新结果的评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综合分析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后提出的面向未来、体现时代特征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机遇和挑战的最重要任务。“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于我们实施“十一五”规划以及未来更长时期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