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释义

学院简介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是创建于1975年的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1982年恢复学位制后,首批获得海洋地质硕士学位授予权,1983年成为当时国内高校中唯一的海洋地质学博士点。1991年批准设立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1992、1993年先后获准设立应用地球物理硕士点和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点,2004-2006年获得矿产普查与勘探、构造地质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硕士点。学院下设海洋地质系和地球物理系,现有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拥有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学院海洋地质学科得到国家“九五”和“十五”“211”工程支持和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支持,2000年被评为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6年建成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师资力量

本院拥有以中科院院士汪品先教授和马在田教授为带头人的优秀学科梯队,现有“同济特聘”教授多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各部委跨世纪与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多人;学院现有教授3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1名,副教授13名。

下属机构

学院有以下机构:海洋地质系、地球物理系、学院办公室、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挂靠)、同济大学花粉应用研究中心、同济大学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宝石检测中心、同济大学宝石学教育中心等。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以海洋及相邻陆区的环境演变与海底资源为总目标,以与国际接轨的深海基础研究为特色,围绕大洋钻探等大型国际研究计划,突出“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实现海洋与陆地相结合,古代与现代相结合,依靠国内外的广泛合作和学科的交叉渗透,采用高分辨率的测试和数值处理手段,探索和发展海洋地质研究中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实验室以古海洋学与古环境、大陆边缘演化与海洋沉积学、海底资源、深海生物地球化学和海底过程与观测等为主要研究方向,拥有包括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承担国家973、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一系列大型科研课题,发表大量具有国际水准的学术论文,逐渐成为以面向深海和海陆结合为特色、与国际深海研究前沿接轨的培养高层次人才和进行IODP等深海基础研究的国家级基地以及我国深海科学教育的基地。

教学科研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学术方向以海洋及相邻陆区的环境和资源为总目标,坚持和发展海洋与陆地,古代与现代,地质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观测、实验和模拟相结合的特色,探索和发展海洋及相邻陆区资源、环境定量研究中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使本学科成为以海陆结合为特色、与国际海洋地质学科前沿接轨的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成为中国海及西大平洋边缘海古环境及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的中心之一。学院的科研工作主要依托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拥有大型仪器十余套,包括XRF岩心扫描仪器、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环境扫描电镜、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地球物理数据处理系统等。

学院院目前承担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要科研项目。1999年以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大洋钻探计划的成功实施,使同济大学的深海研究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精品课程

海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学绘图技术的计算机优化教学。

研究方向

孢粉、藻类学;综合地球物理;海洋沉积;大陆边缘构造与盆地分析;地震波的传播与成像;沉积与古环境;微体化石与古环境;古海洋学;地球系统演化。

学院领导

院行政

院长:许惠平(教授)

副院长:杨守业(教授)、于鹏(教授)

院党总支

书记:刘传联(教授)

副书记:林梅

实验室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翦知湣(教授)

地理位置

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新海洋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9: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