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品城 |
释义 | 一,概述《品城:对中国城市的批判》,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10月出版,陆阳著,余秋雨题写书名,周天勇作序推荐。对17座城市进行经济符号和文化形态的理性批判,对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作辩证的反思,不以过激言论作粗鲁的妄断,不以繁琐的理论阐述做学究,而是以事实说话,让良知来检验我们的城市,力求忠实地记录下这些城市为求生存、求发展所作的拼搏和努力,探讨城市发展的方向、途径和举措,不单纯为“批评”而“批评”,让读者更好地“感悟”自己的城市,审读它的风格。 二,内容1、北京:典型的“亢奋症”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那首经典儿歌《我爱北京天安门》让亿万国人认识了天安门。在中国的城市体系中,北京是首都,在传统观念中北京应该是一个“最”的城市。的确,北京有着全中国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天安门广场,有着全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故宫,有着全中国最大高科技园区中关村……还举办了“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不过,北京还有着全中国最大的“城市饼”,有着全中国最为拥堵的交通,有着全中国最“热”之一的楼市……北京,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神圣的城市。既然神圣,就应光明,应该高尚,应该率真,应该激情……每一个中国人完全有理由对北京的未来充满期待和希望。 2、上海:将“中心”进行到底 对于上海,余秋雨用散文式的笔调这样写道:“只要稍稍具有现代世界地理眼光的人,都会看中上海。北京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的京城:背靠长城,面南而坐,端肃安稳;上海正相反,它侧脸向东,面对着一个浩翰的太平洋,而背后,则是一条横贯九域的万里长江。对于一个自足的中国而言,上海偏踞一隅,不足为道;但对于开放的当代世界而言,它却俯瞰广远、吞吐万汇、处势不凡。”自从一个半世纪前被林赛德“发现”以来,上海所作的一切努力,就是从“偏踞一隅”一步步走向“俯瞰广远”,一步步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中心”。上海已经做得很好,相信今后一定能做得更好。 3、天津:插翅难逃 天津从“诞生”之日起,就似乎一直仰仗着北京的“鼻息”。无论是从明初正式命名以后五百年间的孕育、发展,还是共和国成立六十年间由“暗淡”到“勃兴”,天津的命运似乎都取决于北京的“一念想”。今天的天津,滨海新区正在迅速崛起,但是仅仅依靠滨海新区,天津能实现历史性的复兴吗?滨海新区,能成为带动天津、乃至整个渤海湾地区高速发展的“引擎”吗? 4、重庆:喧哗与骚动 与自己的历史搏斗,向明天寻找自己的坐标,急匆匆的“新重庆”已经在路上了。十多年过去了,雏鸟儿已经长满了羽毛,重庆在行政手段的“呵护”下具备了飞翔的基本条件,是该单飞的时候了。直辖市重庆已经到了“去直辖化”的节点了。“去直辖化”,就是要放弃“强政府弱市场”施政理念,削弱以行政力量主导的行政区经济模式色彩,进而形成由经济规律主导的开放市场经济模式。 5、成都:“王者”难以归来 由于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的相似,两个城市之间存在某种竞争和合作的博弈,演绎着一场场有声有色的“双城记”故事。重庆和成都的“打亲骂爱”,伴随了两个城市发展的岁岁月月。战与和并不相悖,两地合作的话题已跨过“谋断”阶段而进入实质启动阶段。不过,不断的“暗战”和纷争,依然会时不时地“跳”出来阻碍两地“握手”。最丰富的“双城记”的精彩仍在继续。 6、深圳:楼市之困 “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我的未来就在当下,在眼前。”在高房价背景下,电视剧《蜗居》中姐姐海萍的“牢骚”让房奴们心有戚戚然。高房价的背后有几重“推手”?高房价给深圳将会带去什么?房价今后将会走向何方?今天的深圳,有两个深圳:渴望房价上涨的深圳,期待房价下跌的深圳。保护既有的利益,还是保护这个城市的未来?这就是深圳的楼市之困,年轻的深圳必须作出抉择。 7、广州:“乱”得“可爱” 广州的最深印象是什么?不管是本地“土著”,还是旅游者,几乎众口一词的回答会是“广州太乱”。在经济发展思路上,与天津暗战GDP“第三城”;在城市规划建设上,CBD建了16年还是大工地;在社会生活管理上,整个城市闹哄哄就象一个“菜市场”。广州,时时处处都似乎透着一个“乱”字。生活在这样的空间里,“城市,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只会让居民徒增几句叹息而已。“乱”,或许从中能透出一个城市最终的方向——自发秩序的建立。但这并不能意味着政府可以放松或放弃管理的职责。 8、苏州:“模式”的尽头 发端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飘洋过海,影响到了中国,影响到了苏州。过去十多年间,苏州凭借着地缘优势、人文优势和既有的传统产业优势,再加上政府的“强力”招商,实现了外资经济的腾飞,并进而成为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地。然而,这种“外科手术式植入”产业体系,却难以与该地区本身的文化、经济实现血肉联系,从而生发出“只长骨头不长肉”、并没有真正实现“富民”等诸多问题。今天,“新苏州模式”已走到十字路口。 9、武汉:“新特区”的歧义 “武汉在哪里?”在中国的经济地理格局中,武汉处于“天元”之位,“九省通衢,得水居中”。但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并不是一个区域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最终决定因素,回顾共和国成立以来所走过的历程,武汉可谓“兴亦政策,衰亦政策”。终于,武汉成为 “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但是,过份依靠政策倾斜求得经济发展,已显然不符合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的要求,武汉更应当在不享有特殊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完成改革任务。 10、南京:何处觅“对手” 历史上的南京,曾是那么高贵,又是何等的悲情!十朝古都,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曾经的风貌、风光,很多只能在记忆中,在老照片中依稀寻觅了。如今,随着古城一同远去的,还有个性的丧失和文脉的断裂,则更让今天的人以及明天的人感到悲情。而这一切,都是 “健忘”的人们有意或无意为之的结果,这又是今天南京悲情的根源所在,也是最大的悲情所在。 11、杭州:“天堂”有多远 杭州是一个被称为“天堂”的城市。适逢天时、地利、人和,今天的杭州在全国率先举起了“休闲”的大旗。什么是“休闲”?“休闲”产业的突破口在哪里?如何构建“普遍有闲”环境?希望杭州能藉此在世界上吸引更多人的目光,能成为热爱休闲的人们的向往之地,也让人们更懂得怎样才是真正的“休闲”,怎样才能更好地“休闲”。 12、长沙:一体化之惑 一体化,是时下最为时髦、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长三角在一体化,珠三角在一体化,环渤海在一体化,中部的长沙、株州、湘潭也在一体化。在沾沾自喜于既有成绩的同时,还必须认真思考和小心应对一体化道路上出现的“难题”:长沙能否真正担纲大任?面对选择能否学会放弃?探索环保新模式能否提速?政府推进力量能否加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无论是成功还是挫折,都将给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这些并行者或后来者刻骨铭心的启示。 13、济南:面目模糊 在国内大中城市行列里,他落寞无名;在省内的城市群里,他郁郁寡欢。济南,怎能不尴尬?万般无奈之下,济南迫切渴求做大做强“省会经济”,以期增强凝聚力。然而,“度”,是济南不得不小心考量的。过了“度”,就有可能反而削弱了城市的辐射功能,对周边城市的各种要素产生某种吸咐效应。增强凝聚力的初衷,千万不能演化成离心力,所以发展省会经济对济南而言是“两难”选择。 14、西安:“皇城”安在否? 一面是厚重的历史,一面是尴尬的现实,两者在西安竟有如此之大的反差。自唐以后的西安城记,是个不断失去地位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加深复兴印记的内心苦旅。一千多年来,这座城市再做皇城的梦想一直未曾泯灭,尽管这个梦想因现实阻隔而渐行渐远,但并不妨碍一代一代的西安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时时重温这个旧梦。进入本世纪,一个名为“皇城复兴”的计划不时地被提起,也不时地被实施着,但“皇城”是能够依靠人的因素“复兴”的吗? 15、沈阳:“抹平”铁路 沈阳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将那条著名的铁路抹平。过去,铁路的东边是繁华的城市,铁路的西边是曾经辉煌、又曾经灰暗的铁西区。现在,你来到沈阳,会发现那条铁道两边的建筑已看不出差别,再也没有了过去的那种分界感,留下的一座座铁路桥在夜晚里闪着蓝色光芒。铁西被政府在前面加了一个字,变成了铁西新区,它被赋予另外一种力量,代表了沈阳的复兴,也预示着老工业基地的浴火重生。 16、郑州:“商都”陷落 郑州,被誉为“商之都”。因为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但这一切早已消散在历史的烟云之中;又因为这里是中国曾经的“商业之都”,然而在依然繁华的二七商圈,本土商业已经沦为“看客”。英雄,不以成败作评论,不过郑州人不得不深思:郑州人不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豪情,但郑州的基因中是否少了些大智慧?是否少了些敢于跳出“圈圈”的恢宏气度?是否郑州只能成就应时而起的“草莽”英雄,而无法终成纵横环宇的天下英雄? 17、昆明:“温吞”与激情的碰撞 彩云之南,南之西面,有座城市叫昆明。这个城市是宽容的,也是温吞的,只有宽容,才能创造出多元的文化,也只有温吞,才能产生那种闲适而自在的生活状态。终于,有一天这样的生活被“搅动”了,仇和所主导的“昆明新政”,通过抓吏治、抓交通、抓招商引资、抓滇池治理……让昆明人实实在在地感到了激情、亢奋以及某种不适应。一个人,能改变一个城市的性格吗?一套新政,能改变一个城市的既有方向吗?人们只能拭目以待。 三,作者简介陆 阳,男,1970年12月生人,长期致力于苏南与长三角的民间观察和思考,曾公开发表经济论文、调研材料近30万字,另出版经济专著《中国企业的成功与失败》(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苏南的变革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从苏南模式到科学发展》(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长三角批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和励志图书《穷人也可以富》(宁波出版社2004年版),前两部专著分别获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奖一等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