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山地洼区 |
释义 | 天山地洼区(Tianshan diwa region)属中亚期地洼区。由太古宇各种片岩、片麻岩等构成结晶基底,代表前地槽构造层。古生代处于地槽体制,代表构造层主要由前三叠纪具复理石特征的巨厚变质系组成。石炭纪发生强烈褶皱,伴有巨大花岗岩(天山花岗岩)侵入。二叠纪形成古天山褶皱带。二叠纪—三叠纪沿褶皱带南北两侧有山前坳陷沉积,含油页岩(大隆口统)。随后褶皱带被剥蚀夷平达准平原化,从而转入地台阶段。天山顶上的多级夷平面,皆系地台地貌经受后来地洼阶段块断作用破坏后的残留部分。晚侏罗世—白垩纪以来,块断运动强烈、差异升降显著,遂形成今日海拔4000~7000米的高峻的块断型地穹山脉与深陷的地洼盆地(如低于海平面154米的吐鲁番盆地)相间出现,以及残留于山顶的各级夷平面。地洼型沉积发育,更新世的西域砾石层即其代表,是第二代天山山脉形成时强烈差异升降运动所产生的假磨拉石建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