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 |
释义 | 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Tianshan Hinggan geosynclinal fold region)是西伯利亚地台与中朝地台、塔里木地台之间规模宏大的中亚蒙古弧形褶皱区的一部分,主要为华力西褶皱系,包括阿尔泰(加里东及华力西)、准噶尔(华力西)、天山(华力西)、内蒙古—大兴安岭(华力西)、吉林—黑龙江(华力西)等几个地槽褶皱系。其特点是除南天山外,大多为优地槽。加里东旋回火山岩主要发育于奥陶系—志留系,在西准噶尔发育有蛇绿岩套。华力西旋回火山岩主要形成于泥盆系和石炭系,以中性火山岩(安山岩类)为主,在内蒙古发育有蛇绿岩套,是地槽发育的主旋回;从石炭纪至二叠纪地槽强烈褶皱,有大规模的花岗岩类岩浆侵入。该区中生代以来大部经受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强烈改造,燕山运动的总趋势是东强西弱,特别是在吉黑、大兴安岭地区有大规模的断裂运动和岩浆活动;喜马拉雅运动的总趋势则是东弱西强、天山地区升降运动异常强烈,形成高耸的山脉与深陷的盆地,以天山南北的山前坳陷和吐鲁番—哈密山间凹陷为代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