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
释义 | 简介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系。2009年9月,为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学科建设,将基础医学院和医疗系两系合一命名为中医学院。围绕我校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的办学方针,中医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动力,教学、科研相互促进,不断发展。 师资力量中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职工站教工总人数的50%,具有博士及以上学历的专职教师占专职教师总人数的50%。学院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其中市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10个;市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中医学院承担着学院各专业、各层次中西医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等20余门课程的基础教学任务。 当前,中医学院正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迎接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学院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校总体发展部署为目标,全院教职员工同心同德,彰显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开创中医学院教学科研新局面,为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中医药专业人才而努力。 专业设置中医学(文科班) 培养目标:培养热爱中医事业,有比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比较深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坚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具备独立进行中医临床工作的能力,富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参与国际医学科学竞争的基本素质和较大的发展潜力的高层次中医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医古典医籍、中医基础理论类课程、西医基础理论类课程、中医临床类课程,西医临床类课程、科研能力类课程、人文素质类课程。 培养方式:为加强对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培养,我校对该专业实行与天津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方式。即:学生入学后先在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学习两年,回校后进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和临床实习,最后攻读硕士学位。 学制学位:本专业方向招收文科生。学制七年,本硕一贯融通。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本科和研究生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和医学硕士学位。 中医学类(含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心理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热爱中医事业,培养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高、具有坚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具备独立进行中医临床工作的能力,富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参与国际医学科学竞争的基本素质和较大的发展潜力的高层次中医人才。 培养方式:学生入学前期系统学习中西医基础知识和公共课程,后期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意愿向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心理学三个方向培养 。 学制学位:学制七年,本硕一贯融通。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本科和研究生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和医学硕士学位。 学生毕业后可直接报考博士研究生或到中医医院、综合医院、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医疗和医务行政管理工作 中医临床方向(7年制本硕连读) 培养目标:培养热爱中医事业,有比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比较深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坚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独立进行中医临床工作的能力,富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参与国际医学科学竞争的基本素质和较大的发展潜力的高层次中医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古典医籍、中医基础理论类课程、西医基础理论类课程、中医临床类课程,西医临床类课程、科研能力类课程、人文素质类课程。 中西医结合方向(7年制本硕连读)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高、具有坚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独立进行中医临床工作的能力,有创新意识,能够从事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事业以及健康教育和研究的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医学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古典医籍、中医基础理论类课程、西医基础理论类课程、中医临床类课程,西医临床类课程、中西医结合临床类课程、科研能力类课程、人文素质类课程。 临床心理方向(7年制本硕连读)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高、具有坚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独立进行中医临床工作的能力,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心理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具有良好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交流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事业以及心理治疗、咨询、健康教育和研究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古典医籍、中医基础理论类课程、西医基础理论类课程、中医临床类课程,西医临床类课程、心理学类课程、科研能力类课程、人文素质类课程。 中医学(中医临床传承班)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中医、中药、方剂、针灸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通过临床拜师,树立较强的中医思维,强化辨证论治的能力,准确地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掌握与中医学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医药学科和现代医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临床实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医学史、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现代医学基础课程、中国古典医籍、中医各家学说、针灸学、中医内、外、妇、儿、伤科学、西医内、外科学等。 学制学位:学制五年。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中医学(美容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中医临床医疗技能、中医美容学知识及各种临床操作,各种生活美容知识与方法,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的知识,受到中医临床技能、现代医学临床基本技能和生活美容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生活美容基本技术,能够在中医和美容等相关领域从事临床、教学、经营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医学史、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现代医学基础课程、中国古典医籍、针灸学、中医内、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西医内科学、中医美容学、皮肤护理学、美容化妆学、化妆品学、手术美容基本技能、营养学概论等。 学制学位:学制五年。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中西医临床医学 培养目标:具备中西医学基础理论、中西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专业实践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够熟练、准确运用中西医两套理论,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西医临床诊疗,熟悉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够在各级医院从事中西医临床医疗工作,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实用型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医学史、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影像诊断学、预防医学、医事法规、针灸学、中医伤学科、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急症学。 学制学位:学制五年。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