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提水 |
释义 | 古代提水工具主要是水车、桔槔、筒车3种。 水车(又称龙骨车),发明于三国后期,唐文宗时(826~836年),才下诏颁出图样推广采用。到北宋时盛行于长江流域。它适用于港浦较多的平原地带。明代已有凿井汲水灌溉记载。桔槔是从水井汲水的工具,适用于靠井水灌溉的平原及丘陵地带。筒车多用于灌溉沿溪高田。据清嘉庆《连江县志·水利》载:“仁坂、朱公而上,田高溪下,坝力不及;中制圆轮,截筒编廓,碓水激射,辗转自注,名曰流车(筒车)。”这种提水工具系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自粤东归来的副使林锦(明景泰元年举人)教民制造,垦种双溪水田。今其地尚名“流车坂”。民国18年(1929年),长乐县莲柄港抽水机站建成,为境内抽水机提水灌溉之先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继续使用上述3种提水工具外,随着科技发展,逐步采用机电灌溉,代替人力提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