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提丢斯-波德定律 |
释义 | 波德定律 波德定律也称提丢斯–波德定律是推论行星轨道半径的公式,假设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为1,行星离太阳距离 = 0.4 + 0.3*2^(n-2) ,n为行星的序号。适用于八大行星中的七颗以及小行星带,海王星不适用。 取得0,3,6,12,24,48,96.....这么一个数列,每个数字加上4再用10来除,就得出了各行星到太阳实际距离的近似值。 水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0+4)/10=0.4(天文单位) 金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4)/10=0.7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6+4)/10=1.0 火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2+4)/10=1.6 小行星带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24+4)/10=2.8(小行星带大部位于此距离) 木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48+4)/10=5.2 实际距离5.203 土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96+4)/10=10.0 实际距离9.554 天王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92+4)/10=19.6 实际距离19.2 海王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84+4)/10=38.8 实际距离30.1(与实际距离有较大出入) 此外,冥王星若作为第九大行星(768+4)/10=77.2 实际距离39.44(与实际距离有很大出入,达实际距离的2倍之多)。 后来冥王星于2006年8月24日降格为矮行星,似乎解释了产生这一巨大偏差的原因。 提丢斯–波德定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太阳系演化过程中行星轨道平均距离之间的规律。但其形成原因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很可能与太阳系形成早期,大行星形成的演化过程有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