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穿洞古人类遗址
释义

简介

穿洞古人类遗址位于安顺以北26公里的普定县城郊,是我国继北京周口店遗址之后一次极其重要的发现。该遗址经国家考古队两次发掘,出土人类完整头骨两件,哺乳动物碎骨18,000件,单个牙齿500多枚,动物化石13个属或种;出土石制器物20,000余件,骨器1,000余件,以骨锥最多,另有骨铲、骨针、骨棒等。此外,发现用火遗迹多处。穿洞古人类遗址一处发现两具头骨至今国内无先例,出土的骨器,超过全国发现总和30倍,一举摘掉我国旧石器文化中贫骨器的帽子,成为全国第一,世界罕见。穿洞古人类遗址具有极其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被中科院专家们誉为“亚洲文明之灯”,现拟建“穿洞古人类遗址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普定穿洞遗址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位于普定县城西 5公里处的一座孤山上。1979 年5月试掘,获得大量石器、骨器。 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和贵州省博物馆联合发掘,出土石器、骨器、动物化石和人类化石2000多件,为研究中国西南原始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遗址简介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有50处,已正式发掘20多处,主要有黔西观音洞遗址、桐梓岩灰洞遗址、水城硝灰洞遗址、兴义猫猫洞遗址、普定穿洞遗址、六枝桃花洞遗址。在发掘的遗址中,不仅出土了打制石器、骨器、哺乳动物化石,而且还发现了一批人类牙齿、颌骨、股骨、头骨等化石,分别被命名为“桐梓猿人”、“水城人”、“兴义人”、“穿洞人”。1982年至1992年考古工作者在桐梓盘县大洞旧石器文化遗址是在中国南方新发现的古人类遗址,被列为1993 年全国十大考古成果之首。其次是商周至秦汉时期的考古。主要发掘的有普定铜鼓山遗址、赫章可乐墓群、安顺宁谷墓群、兴义万屯汉墓群、兴义交乐汉墓群、仁怀合马东汉墓群。普定铜鼓山遗址出土的冶铜坩锅和一批石范石模,为研究贵州冶铸发展史提供了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实物依据。此外,在贵州还发现了许多墓葬方式不同的少数民族墓葬。

详细介绍

长江三峡地区目20世纪50年代发现长阳人化石后,相继又发现有建始人、巫山人、奉节人等8处古人类化石地点,这使三峡地区成为世界上人类化石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但是,由于三峡人类化石完整程度不太好(以前没有出土较完整的颅骨化石),导致人类化石地点的整体研究水平不够深入,学术界一直期待更完整的人类化石和更有学术意义的研究成果。

2008年7月,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博学院师生在三峡古人类资源考察中,于奉节县云雾乡穿洞新发现一处古人类化石地点。初次考察和试掘中发现l枚人类门齿化石,以及3件石制品和其他一些伴生动物化石。2009年8月,在穿洞试掘中又发现一具完整的人类颅骨化石,并有多件石制品和其+他动物化石。出土的人类颅骨化石形态完好,颅形呈卵圆形:颅底、枕骨等部位胶结有一层很薄的钙质矿物质:颅骨上的冠状缝、矢状缝、入字缝愈合程度微弱;颅骨最宽处位于颅顶中后部;颅骨额结节和项结节较显著,矢状脊略为凸起:枕骨后上部有发髻状结构,上项线不大明显;眉骨较为粗壮,眉弓内侧端与眶上缘合并:眼眶呈长方形,眼眶外下缘较为圆钝;鼻根点较浅,鼻前棘高度适中;颧弓较为细弱,乳突较为粗大,穿洞出土的颅骨化石,,有些形态表现出较为原始的一面,如眉弓较为粗壮,有较明显晶矢状脊,粗壮豹乳突,以及颅顶较为平坦等。但该颅骨有些特征又显示出较进步的~面,如颅骨壁较薄,颧弓较为细弱,颞骨和鳞骨高度与现代人比较接近等。该颅骨这种原始特征与进步特征镶嵌的现象,反映出其具有晚期智人化石的特征。并且,该件颅骨化石上的一些特征,与中国其他晚期智人化石具有明显的相似现象(如顶部前囟点位置与柳江人、资阳人化石一样比较靠后)。颅骨性别特征方面,其额结节和顶结节较显著、颧弓细而平直等现象,显示该颅骨可能为女性。在年龄鉴定方面,颅骨上保存有4枚完整的颊齿,分别是左Ml,右Pl、Ml、M2。颅骨左、右Ml齿尖磨耗较重,齿质点连接成片;右M2齿尖大部分磨去,齿质点暴露。考虑到_占代人咀嚼食物对牙齿磨损较重,颅骨骨缝未完全愈合等特征,推测该颅骨个体年龄可能为中、青年阶段。与穿洞人类颅骨化石伴生的其他动物化石种类有鱼、鳖、蝙蝠、豪猪、赤腹松鼠、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华南巨貘、水鹿、青羊、苏门羚等,属于中国南方大熊猫一剑齿象动物群,其地质时代可能为更新世晚期。从穿洞遗址出土的石制品观察,该遗址石器以尖刃器、刮削器为主,器体形态主要为中型和小型。器物加工以使用石锤进行复向、正向加工为主。石器文化风格反映出中国南方砾石石器文化为主的特点,但同时也表现出与中国北方石片石器文化有很强的文化交流现象。

重庆穿洞晚期智人颅骨和相关文化遗迹的发现,对促进中国古人类研究有重要意义。古人类学研究中,现代人与化石人类的演化关系、不同区域人群的迁徙和基因交流等是重要课题。中国已发现的晚期智人化石中,虽然已有柳江人、山顶洞人、资阳人等颅骨化石,但相对于该时期人类数量激增、分布区域扩大、人群交流增加等事实,仅靠目前有限的化石进行研究还很不够。重庆穿洞古人类颅骨化石,其基本特征显示具有中国古人类连续演化的特点,如该颅骨与中国大部分智人化石~样眼眶为长方形、眼眶外下缘较为圆钝、上面部(眉骨以上部分)较低等。但同时,穿洞人类颅骨也存在有与欧洲同期化石相似的一些现象,有些现象暗示该颅骨化石与欧洲晚期智人化石有基因交流(如没有印加骨,枕骨上有发髻状结构等)。穿洞智人颅骨化石甚至还反映出与非洲化石人类有基因交流的情况:中国发现的人化石,颅骨最宽的部位均在颅顶中部,而穿洞标本该特征却与非洲发现的同期化石一样,是在中部偏后的位置等。综合考察,穿洞人类颅骨这种复杂的体质形态镶嵌现象,是更新世期间地球上晚期智人广泛扩散、基因交流的结果。这种现象符合中国古人类学界提出的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观点。中国和西方古人类的基因交流在中更新世时期已经出现。晚更新世时期,由于人类生产能力进步和控制性用火的普及等,人类已经扩散到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陆地,并且在遥远陆地之间也存在着自身生物基因和文化交流。中国以前发现的蓝田人、大荔人、马坝人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保存有欧洲某些人类化石的特点。但是、因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有限,虽然我们已从中国人类化石上发现有中、西方古人类基因交流的少许证据,但在中国的旧石器文化上,却没有发现明显的中、西方文化融合现象。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发现一个兼具中、西方二元文化的旧石器时代典型遗址。

人类化石上出现有中两方基因交流现象,石器文化上却缺少中西方文化碰撞和兼容,这种复杂的人类演化和文化传播过程显然需要不断补充新证据并加强研究。重庆穿洞古人类化石和石器文化的发现,是揭示三峡地区人类和文化演进的珍贵材料,而且对研究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基因交流和文化传播将产生积极影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9: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