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茂家 |
释义 | 简介唐茂家,1928年出生于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其父亲唐孝臣是原国民党的编余军官,和重庆许多军政要员关系甚密,为我党作过大量的统战工作。周恩来在1947年曾这样评价:“唐孝臣先生是我党忠实的同路人,地下党的保护伞……”。其胞弟唐茂传也是我党著名地下党员,1949年11月27日在重庆渣滓洞大屠杀中殉难。 求学1939年,深受革命思想影响的唐孝臣把唐茂家送到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重庆白圣寺创办的倾向革命,以招收流亡儿童和抗战孤儿为主的“育才学校”读书。在这所学校里,幼小的陈茂家经受了革命思想的洗礼,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经常来这所学校,讲解革命道理,唐茂家至今记忆犹新。“同学们,别忘了,我们的口号,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拼命地学习,拼命地跳,别嫌我们年纪小,我们要把中国来改造”,这首当时流行于“育才学校”的《新安旅行团团歌》和《卖报谣》,是陈茂家最喜欢的两首歌,年仅11岁的他就是唱着这两首歌,和同学们开始上街“卖报”,散发革命传单的。 被捕抗日战争时期,唐茂家进入梁平自力中学读初中。在这所学校里,他开始参加演出《流亡三步曲》话剧。之后,转入达县通川中学,万县新华中学、石麟中学、博文中学,重庆东方中学,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47年转入重庆实商会计专科学校(解放后并入重庆大学),在这所学校里,血气方刚的唐茂家,积极投身当时国统区如火如荼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革命运动中。在这次活动中,唐茂家第一次被捕入狱,后经其父亲斡旋,才保释出狱。 他利用父亲和国民党军政委员的特别关系,凭借自己的演唱才华,深得国民党15兵团孟浩然军长及其姨太们的佳宠;国民党15兵团罗广文司令的高参石桢安是蒋介石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在中共地下党员李大荣建议推荐下,唐茂家作了石桢安的“干儿子”,这样,唐茂家就有机会打入国民党军政内部。1948年,唐茂家利用其特殊身份在达(县)梁(平)交界的“虎(城)南(岳)大赤区”开展地下活动,组织三抗(抗丁、抗粮、抗捐)和武装民变活动,不久,和地下党员李大荣、胞弟唐茂传一起被捕,关入渣滓洞。一年后,被国民党军界高官范绍桢和孟浩然保释出狱。并在国民党国防部直属361独立师1081团二营任中尉副官。1949年12月,随国民党15兵团入川,亲自参加了对解放大西南具有重大军事意义的“刘、邓、潘起义”,和彭州结缘。 蒙冤历尽沧桑话当年,坎坷人生写华章。经历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是,对唐茂家老人来说,这个“经历”的换得,是花了巨大代价的。解放以后,他回到了重庆梁平老家,在梁平“师训班”教书,后在虎城中学教书,成了新中国第一批人民教师。正当他焕发青春,满怀建设社会主义热情的时候,祸从天降。因其“特殊经历”,1957年,被打成右派,发配青海唐格木农场劳改,一去就是三十余年。在空旷的青藏高原,唐茂家开始习惯喝酥油茶,开始面对一种“天苍苍,野茫茫”孤独的“牧马人”式的生活。但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干了那么多的好事,却落到如此下场,他面对高原的苍天沉思,望着大雁的队阵凝想,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文字,帜烈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一片丹心。他坚信,冰雪覆盖的高原也有春天。1988年,唐茂家平反回家,在梁平虎城中学任教。退休后,因为其对彭州的特殊感情,孤身一人的唐茂家来到了彭州定居,寄住在养子蒲军家里,最后成为一名“彭州人”。 晚年年近八旬的唐茂家老人,虽已风烛残年,但仍不失报国之心。他把所有的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从事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上来,他情系教育事业,关心下一代成长特别是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情有独钟。他经常到彭州市职业中学和周边郫县、都江堰等地的职业中学,为学生讲解革命传统精神,关心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做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在记者采访唐茂家老人时,正值周六,十余名他关心过的学生正在向唐老师讨教英语。郫县友爱职业技术学校高一数控三班学生梁勇对记者说,正是听了唐茂家爷爷的话后,他才重树信心,发奋学习,现成绩已是班上第一名;李立是庆兴中学初三·二班的学生,这位“寒门学子”一直受到唐茂家的关心和帮助,李立的家原在彭州市桂花镇,因家贫,他一直寄养在丽春镇同心村二组叔伯舅舅李朝进家里,唐茂家一直支持他的学业。象这样,经唐茂家老人关心和帮助过的学生不知有多少。但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尽管当地政府对唐茂家老人很多关怀,但他现在所处家境并不很好,日子过得也非常紧。他退休工资不高,虽政府曾专门下文有“特殊贡献待遇增资20%”,但至今尚未落实。他的医保卡还在重庆梁平县虎城镇中学,自己一大笔医药费也因校方以“医保卡不在了”而至今未能报销。说到这里,老人有很多遗憾,从他那闪闪的泪花中闪现。唐茂家老人曾用一片丹心报孝国家,难道我们就不能更多的给予唐茂家老人什么吗?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