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彩凤鸣岐七弦琴 |
释义 | 基本信息【名称】:唐彩凤鸣岐七弦琴 【年代】: 唐代 【类别】:乐器 【尺寸】:琴长124.8厘米,额宽16.3、肩宽18.8、尾宽12.5厘米,厚5.4厘米。 【文物现状】: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藏品鉴赏“彩凤鸣岐”琴,落霞式,造型古朴、典雅,背面有冰裂断和小流水断,美丽而别致。龙池上方有“彩凤鸣岐”琴名,下为近代琴学大师杨宗稷的三段鉴藏赞美铭,龙池腹腔内有正楷“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题刻。此琴是杨宗稷“半百琴斋”中最珍爱的琴,并著录于《琴学丛书》。在民国古琴界就有着超凡的地位,是琴界高人苦苦追寻的绝品。“彩凤鸣岐”琴,虽历经沧桑,却仍能弹奏出悦耳动听的琴曲。更让人称奇的是,音质绝佳,极富感染力,在存世唐琴中音质属上乘,也恰好印证了杨宗稷对它的高度评价:“声音绝佳”、“可谓凤毛麟角矣”。 相关资料古琴又称“七弦琴”,顾名思义,它是七弦构成。今天所能见到的“古琴”,在约二千年前就基本定型,再早的“琴”, 各种制不一,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的证明,古琴定型之前还用五弦,定音与现在的古琴差不多。古琴还是古代人修身养性 ,自己弹自己听的乐器。 如孔子当年跟师襄子学琴,就成了一位难得的好学生和优秀的琴家,这则故事也为后人所称颂。它的演奏技法非常丰富,在右手八法,右手四法的基础上,加以种种变化与复合,发展出近五十多种不同指法,演奏者可使用一旋律奏出几十种不同的音色、色彩丰富,再现力强。 古琴的主要作品“梅花三弄”、“流水”、“醉渔唱晚”等。 古人之说“琴、棋、书、画”中的“琴”即指古琴。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古琴的独奏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如伯牙弹琴子期善听的传说。当时有名的琴师有卫国的师涓,晋国的师旷,郑国的师文,鲁国的师囊等;著名的琴曲如《高山》、《流水》、《雉朝飞》、《阳春》、《白雪》等,均已载人史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