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碳减排贸易
释义

试水“碳交易”

2011年4月14日,“中国碳减排行业第一案”开庭审理。世界著名认证企业挪威船级社一纸否定性审定报告,让一家中国水电企业预期的30万欧元碳减排收入打了“水漂”。这家水电企业向代理此项业务的太比雅环保公司“兴师问罪”,被逼急了的太比雅环保公司将北京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认为后者“未能在约定期限内履行义务”,且“涉嫌合同审定日期倒签”。这一案件就是由碳交易引起的。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中要求,发达国家在2008年至2012年的承诺期内,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其中欧盟8%,美国7%,日本6%。但是,由于发达国家进一步减排的成本极高,难度较大,而发展中国家能源效率低,减排空间大,成本也低。因此,在同一减排单位、不同国家的成本不同,形成了高价差。发达国家碳排放额度需求很大,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承诺,可“提供”碳排放额,碳交易由此产生。

近年来,碳交易市场作为新兴的金融交易市场发展迅速。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总额约为100亿美元,到2008年已达到约1260亿美元,2012年预计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发展自己的区域性碳市场,中国也不甘落后。2008年以来,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能源(600508)环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相继建立,许多地方也在积极探索排污权交易,武汉、杭州、昆明、河北省环境能源交易所相继成立,但是,能够真正开展更具前沿性的碳交易的并不多。

中国在国际上不承担二氧化碳总量限额,但企业可通过协议方式自设限额,创造出排放权的稀缺性,再通过配额买卖方式,使拥有多余配额的企业将指标卖给配额不足的企业。大批中国企业热衷于参加“碳减排”认证,看中的就是既可以得到减排技术支持,还可通过出售碳排放额度从中获利。

近年来,我国注册成功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合作项目和碳减排签发量都得到了迅猛增长,在全球碳市场中,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核证减排量一级市场最大供应国。有关专家预测,中国在2030年二氧化碳减排可达20?30亿吨,超过欧洲国家减排量的总和。中国企业创造了大量减排额,碳交易市场潜力巨大。但也有人担忧,中国创造的核证减排量有可能被发达国家以低价购买后,通过金融机构的包装、开发成为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衍生品及担保产品进行交易。

“中国碳减排行业第一案”就折射出中国碳交易中的“软肋”。碳交易作为新兴的商业领域,具有标准化的金融属性,看不见、摸不着,因此,认证和审核是碳减排链条的关键。在中国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碳交易市场,必须首先制定一套完整的、有公信力的、适合中国的碳减排标准体系。2010年10月19日,在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中国自愿碳减排标准》正式发布。这是中国参照国际规则自主研发的首个完整的自愿碳减排标准体系。中国标准能不能被认可,还需要市场的检验,但毕竟走出了第一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5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