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笋兰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 笋兰(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学名 Thunia alba (Lindl.) Rchb. f. 科学分类(恩格勒系统,1964)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 Microspermae 须叶藤亚目 Flagellariineae 兰科 Orchidaceae 笋兰属 Thunia 植物形态地生或附生草本,高30-55厘米,地下具粗短根状茎及大量纤维根。茎直立,较粗壮,圆柱形,通常具10余枚互生叶,基部有数枚抱茎鞘,初时全部包藏于叶鞘内,秋季叶脱落后仅留筒状鞘,貌似多节竹笋。叶薄纸质,狭椭圆形或狭椭圆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具筒状鞘并抱茎,有关节,花后叶片凋落仅留下筒状鞘;筒状鞘长2-4厘米,后期变为干膜质。总状花序长4-10厘米,具2-7朵花;花苞片大,宽椭圆形至狭椭圆形,舟状,长3-5厘米,薄革质,宿存;花梗和子房长2.5-3厘米;花大,白色,唇瓣黄色而有橙色或栗色斑和条纹,仅边缘白色;萼片狭长圆形,长4-5厘米,宽约1.5厘米,先端渐尖;花瓣与萼片近等长,稍狭;唇瓣宽卵状长圆形或宽长圆形,几不裂,长4-5厘米,宽2.5-3厘米,上部边缘皱波状,有不规则流苏或呈啮蚀状;唇盘上部有5-6枚褶片,褶片不规则裂成短流苏;基部的距圆筒状,长约1厘米,宽3-3.5毫米,先端钝;蕊柱长约2厘米。蒴果椭圆形,长约4厘米,宽约2厘米。花期6月。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2300米的林下岩石上或树权凹处,也见于多石地上。 地理分布分布于四川西南部(盐边、木里、米易、冕宁)、云南西南部至南部(镇康、景东、景洪、勐腊、勐海)和西藏东部。尼泊尔、锡金、印度、缅甸、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