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遂昌县灭虎祠记
释义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遂昌县灭虎祠记

创作年代:明代

作者:汤显祖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

癸巳冬十月(1),虎从东北来,甚张。忽梦指有二碎迹,登堂,有言虎啮其乡西牧竖子(2)。予叹曰:“予德不纯,气之不淑耶?予刑不清,威之不震耶?何以烋气如是(3)!”下令将以十月望吉告城隍之神(4)。文曰:“吾与神共典斯土,人之食人者吾能定之,而不能于止虎。民曰有神。夫虎亦天生,贵不如人,神无纵虎,吾将杀之。”呼吾民任兵者,简其锐以从,搜之叶坞。

是夜,见有一冠幞袍靴白须团颐长者见梦(5),若予与同为法官治狱者,持一文书示予。予曰:“必杀此二渠以偿(6)。”长者微笑,指文书中一处示予,若前所云“虎亦天生”之句,意望予宽之。予正色争不可。长者知不能夺(7),复微笑曰:“徐之,观枢密公意何如耳。”予觉,知神有意乎咻然者(8),然已戒不可止。之叶坞,午至昏,见虎。虎奔,一虎倨高嵎(9),薄不可近(10)。予曰:“知之矣。”

旬馀斋居,夜念枢密公,兵象也(11),有得虎者与?当祠之。是夜不能寐(12),觉外汹汹有声。问之,获巨虎,雄也。虎首广尺余,长几二尺,身七尺。惊其雌,三日绕而号其山,中伏矢,走死松阳界中。东北抵万山,忽夜震如裂。民晓视之,得巨虎首二,八股(13),草血洙渍。县人欢,异甚。

然以公出郡中,月馀归,忘立祠也。复报有虎。予叹曰:“神其罪予。”老氏曰:“佳兵不祥。”莫如以慈卫之。遂就报愿佛寺旁大村下祠为灭虎祠,祠枢密公。非真能灭虎也,虎灭无迹,则亦灭之乎尔。祠以后,获虎三五。向后虎闻遂稀。

作品注释

(1)癸巳: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汤显祖当时在遂昌任上。

(2)牧竖子:牧童。

(3)烋气:叹息。

(4)望:农历十五。

(5)团颐:圆脸。

(6)二渠:两只大虎。渠,渠魁,指为首的大虎。

(7)夺:止。

(8)咻:扰乱。

(9)嵎: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

(10)薄:迫近。

(11)“夜念”二句:枢密公掌军事,故称“兵象”。

(12)寐:睡。

(13)股:腿。

作品赏析

汤显祖的“贵生”思想和人道主义在他的为官生涯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在遂昌任知县时,由于山高林密,虎害猖獗,不仅糟蹋庄稼,咬死家禽家畜,而且经常伤害人的生命。汤显祖到遂昌的第一年初冬,就发生老虎啮伤村童的事故。为消灭虎患,汤显祖组织丁壮打虎。当地民间传说老虎是受山神庇护的,青壮年都不敢应募。汤显祖即以神道设教,祷告城隍之神:“吾与神共典斯土,人之食人者吾能定之,而不能于止虎。民曰有神。夫虎亦天生,贵不如人。神无纵虎,吾将杀之。”表示为民灭虎的决心,鼓舞了乡民的士气。他还亲自率领乡勇到三仁乡叶坞村灭虎。先后杀虎十七只,消除了虎患。汤显祖为此在县城东建了灭虎祠,并写了《遂昌县灭虎祠记》。文中正体现了他的“贵生”和人道主义思想。

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称清远道人,临川(今属江西)人。1583年(万历十一年)进士,曾任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等职。1591年(万历十九年),因抗疏抨击朝政,被贬广东徐闻典史。后调浙江遂昌知县。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归家,遂不再仕。

汤显祖以戏剧名世,著有“临川四梦”,包括了《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其中以《牡丹亭》最著名。著有《汤显祖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0:54:40